工程教育认证中基于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9-06-17杨剑婷郭元新翟立公
杨剑婷 郭元新 翟立公
摘要:现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仍存在有理论课程起主导作用、课程结构中工科类课程偏少、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脱节,这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此,文章分析认为校企共建实验室可以弥补工程教育认证中高校实验条件的不足,并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把握好培养目标,实现不同层次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和实践环节的多元化开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35-02
我国于2016年正式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意味着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但我国的食品工业仍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体系有所局限,如实践和实训平台缺乏,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
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回到课堂上寻求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校企共建实验室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运行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起着主导作用
工程教育认证中,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但是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时的配比上,基础科目占有较大的比重,专业课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理论课的学时数偏多,实习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偏少。
(二)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大多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仍然是“重化学轻工程”,生物类和化学类的课程比例偏多,而工程类课程的内容比例偏少。基础课程侧重于生物类和化学类,所以学生在后續的知识获取中,还是向配方、工艺侧重,物理类的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在工程的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欠缺。
(三)校内学习与行业指导相脱节
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符合学校定位的要求,更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着不能满足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自行业的实践较少,指导更是与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严重脱节。学生现在的各类实践环节主要来自学校教师的指导,大多实践内容仍停留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这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校企共建实验室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意义
(一)弥补高校实验条件的不足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放到一个制高点,这需要大量实验设备,特别食品工程单元系统及生产线[3],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财力比较薄弱的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只设置一些设备要求少和费用要求少的工艺类的实验课程,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严格、全面的工程训练。校企共建实验室能够满足企业的小试和中试,同时可以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研究,是对高校工程类科研条件的极大补充[2]。
(二)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提供保障
工程认证是由教育部提出的导向性指令,自从实施认证试点以来,其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高校在促进被认证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极大提升了专业的质量和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基础,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围绕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化基本能力训练,从而为工程认证提供有力保障。
(三)有助于提高工程背景的师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在现行农业类大学中,教师大多偏向于工艺,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其工程背景。教师在进驻企业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参与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运转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也能使得教师的工程指导能力得到提高。
三、该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把握好“全人教育”培养目标的度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因此,培养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度: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平衡、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平衡、工艺研发与工程设计的平衡等。
(二)不同层次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现代食品工程与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学生只有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不同工作的适应和新知识的获取。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生物化学、大学物理、电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后续工程基础课奠定基础,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开设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进行新产品研发及食品科学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在专业课方面,基于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加大不同工厂的设计、不同产品的工程设计、不同食品机械的设计、食品物流环节的设计等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
(三)实践环节的多元化开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这个平台[4],实验课重在配合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在校企共建实验室,可以将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单元操作或者工艺分解步骤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思考能力。课程实习以所学专业课程为导向,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完成为期1—2周或时间更长的实习,主要内容是突出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深入了解工艺、设备、生产线、管理等,从中发现问题,在校企共建实验室进行技术上的改进,然后在企业生产放大,最终凝练出相关技术理论基础,遵从“应用中发现问题,实验中解决问题,理论上验证问题”的规律,充分实现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中,企业走进高校深度参与培养,同时学校能够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应用型的工程人才,旨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实验室建设这个环节看,高校和企业必须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校企合作实验室。这种实验室不仅利于在校学生对科研问题的探索和科技创新,学生也能在学习中有目的地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将“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将科研方向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并便于技术的转化。基于此调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为契机,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也更有助于专业的工程认证,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滕慧,黄群,陈雷,等.浅谈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33-235.
[2]杨剑婷,时维静,缪成贵,等.校企共建实验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5):75-76.
[3]薛山.EEA体系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62-68.
[4]杨剑婷,时维静,丁志刚.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应用型人才[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4,35(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