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2019-06-17张楚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创新路径大学生

张楚成

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的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势必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也就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他们在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本文通过雷锋事迹的宣扬,让当代大学生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带他走出苦难的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情怀使得他永远站在党和人民需要他的地方,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在国家的呵护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同时,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中对于感恩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感恩教育提供创新有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47-03

一、高校大学生现状

(一)90后的成长环境

为了适应市场潮流,90后的父母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工作思维模式,在事业中奔忙,这得90后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很多的陪伴。没有过多的情感交流加上父母们对于教育的迷茫,很容易使90后产生逆反心理,加上一些家庭拆散重组,部分90后学生心理情感上都受到了创伤,使得他们变得相对自私、冷漠。大部分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潜移默化中使得90后孩子們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父母的付出会觉得理所应当。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90后在巨大的压力下缺乏平衡点,与父母老师间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被冠以各样标签使得教育矛盾激化。而从小到大的各种感恩教育更使得他们对于感恩已经耳熟能详,缺乏实际行动力。

(二)存在问题

从小到大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一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有些自我和追求个性,也导致某些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现象。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小部分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少部分90后很分化也很分裂。在学校和家里是一套语言和生活方式,在网上又是另一套语言。因此在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从小学教育开始,感恩教育一直融在教学管理中。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因此传承中华美德,加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训:感恩 回报 爱心 责任

提到感恩教育,不得不提到建桥的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支柱,校训给了学生们重要的精神指引,而我们校训第一个词就是感恩,强调了感恩的重要作用,一个学生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才能体谅父母辛苦,刻苦读书;学会感恩才能感受学校老师的付出;学会感恩才能奉献社会做有用之才。提到感恩教育,也不得不提到雷锋,正是经历了苦难,明白共产党和毛主席是让他脱离苦海的大恩人,他才能够时刻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而雷锋也正是我们校训的代表。

周国平曾在《苦难的精神代价》中说道: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苦难是具有精神价值的。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精神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成就。因为它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都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1]。

想到雷锋同志曾经的苦难,毫无疑问这种苦难精神价值的取向影响了他的一生。雷锋不到七岁就成了孤儿,每天在地主家看猪,住猪棚,没饭时吃猪食,经历过自然灾害,没有被冻死饿死,顽强地活了下来,迎来了解放。九岁的雷锋明白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是让他脱离苦海的大恩人,为他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十岁的雷锋踏入学堂,他天资聪颖,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然而很多同学小学毕业升中学的时候,雷锋却选择了留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他说道:“我决定响应党的号召,留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去当一个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争取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的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伟大的祖国[2]。”“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里工作。”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行动的。他帮助他人做好事,无微不至,无所不至[3]。

(三)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中并不缺乏学识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我们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现象。例如:某些班委只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更多的荣誉,不关心集体利益,在面临评优选择时处处为自己考虑;又如成绩好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再如,有些贫困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铺张浪费,不顾父母艰辛,只管自己玩乐;更有同学在寝室玩游戏到深夜,不顾他人的正常休息等现象。而感恩教育能让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深刻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条件,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4]。结合校训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的大学生,才能在家庭中体谅父母的辛苦,孝敬父母;在学校中感谢老师的付出,用功读书;在社会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理论认知实施

1.第一课堂主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5]。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完善人格、健全情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主要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进行理論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存在“听时容易做时难”。以“感恩信”为例,通过感恩教学,同学们在课堂上感触颇深,课堂互动极为活跃,有很多对父母、学校、社会的想法,可是在收集到的信件作业中,往往存在很多同学抄袭网络文章的现象。加上学生们从小到大几乎时刻都接受着感恩教育,因此,对于大学的理论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感恩意义、区分感恩教育的三阶段:头脑认知、情感认同和实践外化。必须让学生们具备完整的感恩教育体系,才能知行合一,而不会存在说一套做一套、今天践行明天荒废的现象。(2)课堂教学创新,加强感恩践行。大学生是最有活力、最有热心的一个群体,在感恩教育中,我们需要加入优秀学生案例的分享,课堂中对于同校同龄的优秀学生的案例分享,学生们的借鉴学习的动力往往是很大的。同时用不同的展现形式体现感恩主题,改变以往信件、座谈会、朗诵会等形式单一、载体单一的活动方式,借助新媒体,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加强课堂知识的践行。

2.第二课堂围绕感恩教育。班会: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班级是同学们的行政单位,班级团组织是同学们的政治单位,在这些群体中通过定期组织感恩主题会议,通过同学们之间的思考交流、优秀学生的经验分享,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在班级管理中强化感恩意识,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感恩教育,有助于班委关心班级同学,有助于班级同学与大家和睦相处,也有利于班级寝室的和谐。

节日:春节、国庆、劳动节等传统的节日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们感恩父母、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另外每年学校里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教师节等节日都可以融入感恩教育。同时加强优秀学生事迹宣扬。

(二)实践实施执行

1.暑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技能、服务社会最好的平台,同时也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很好的途径。暑假前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通过组织同区域的学生参加可以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以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为例,可以让同一个地区的学生组成团队,通过感恩教育实践引组织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关爱弱势儿童,关爱社会,更能够引发深思,使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

2.团学志愿者。每学期团委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宣传社会公益、爱心奉献、义务献血、扶贫济困等活动,不仅能够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更能够培养大学生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通过感恩实践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把感恩的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用感恩的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周国平散文精粹本[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刘高平.雷锋:一个小兵与一个大国[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3]宋焕斌.雷锋精神概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4]陈桂香,顾红.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然诉求[J].中国成人教育,2010,(8):93-94.

[5]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谰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创新路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