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艺术走进课堂
2019-06-17金福星
金福星
摘 要:书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加强书法课堂教学研究,采取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书写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字体 书法 课堂教学 方法 欣赏
书法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是使学生获得书法知识、提高书写技能,并形成一定思想修养的教育过程。这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它是由课程性教学与诸多非课程性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加强书法课堂教学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书法,是由汉字书写发展衍生的、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2009年9月,中国书法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尤其是电脑技术普及之后,大多数人用笔特别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也有所下降。在青少年教育阶段,一直作为中小学基础教学内容的“写字”课,同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虽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现实状况一方面是受当代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汉字书写越来越不被重视。中小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堪忧,执笔不对、书写讹误、字形丑怪比比皆是,不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法则、书写姿态与习惯不良,不仅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质量,还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近视眼等病患的高发。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写字”课有名无实,有教材无人教,有课时被挪作他用,或变成学生自习课,甚至一些学校为保升学率,直接取消了“写字”课,造成学生中小学在校期间根本接触不到书法。因为课程取消或边缘化,导致书法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许多中小学书法教学几乎陷于停顿。
尽管汉字书写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日常生活不再密不可分,尽管不必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是作为凝聚普天之下华夏儿女的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汉字书法教育,对于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环境下成长的中国青少年一代意义非比寻常。有专家学者认为,没有危机就没有“申遗”,正是在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科技与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传统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被破坏,传统文化在逐步消失,对于自身民族文化建设的弱化与放弃,有可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导致最终失落了自己的文化命脉。为此,我们特别呼吁如下:
一、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大力普及汉字书法,以书法教育作为中国人文教育的基础,接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在世界各国特别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圈有深远的影响力。比如:新加坡每年春季都有全国性的“挥春”书法比赛,参与者从幼童至老者遍及各个年龄层次;韩国称修习书法为“书艺”,他们还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此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日本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书法都列为必修课,高中书法作为选修课,大学文科设有书法专业。由此可见对于汉字书法的文化传承,我们的近邻比我们还要重视,故从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让书法重回课堂是一项十分紧迫重大的基础性工作。
二、中小学校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应根据国内外形势与社会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及时调整改革教育教学内容。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还是若干年前所确立,存在文理科、理论与应用、外语与汉语等课程设置的不同程度偏向,这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通过三十多年的实践,许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创新与改革,近年來应用学科、人文教育包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所关注,试想如果我们走了极端,从青少年一代不能学好、运用好本国的语言文字,那又何谈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又如何令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并被我们的文化所吸引!而这样一代人又怎样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三、建议采取国家行政手段,在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恢复书法课为必修课,突出汉字书写在人文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小学阶段仍可沿用“写字”课的既有形式,但务必保证教学时间、教学要求,并有严格标准的考试通过制度;初中学阶段可设置“书法”课,适当扩大教学内容,除学习掌握汉字书法的基本规则与运用规律外,还要适度增加与书法课教学有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并再将有关知识点纳入初中会考考核范围中。
此外,高中、大学阶段的书法教育可以侧重于有特长、有深入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作为必修课程,可在文科类院校设置相关专业,进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或书法专业教师。
总之,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势必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最值得自豪的民族符号与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