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2019-06-17孙启军程萍
孙启军 程萍
摘 要: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个人心理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动作思维的特殊的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思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推理,它是人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 思维定势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创造性思维
我前不久对学生进行了一节易错题练习课,其中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结果在让学生板演时有的学生画的不是半圆而是一个完整的圆。我认为是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过多的接触到画完整的圆,行成一种惯性思维,从而受到思维定势和一般动作思维的束缚,学生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受到圆的概念,让圆的轮廓是学生固定到一个思维套路和思维定势上,其思维的灵活性低落。所以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所起的作用上作些简单论述,向大家学习对比。[1]
思维定势”属心理学概念,是人们从事某项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或者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类本质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要想拥有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反之,学生在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时,当采用已掌握的熟悉的方法去解决时,有时就会使问题的解决出现错误的结果。下面我就对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两种作用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2]
一、积极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活动时,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和双重效应:正向思维,即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反向思维,即消极的一面,则会干扰学生思考思路、束缚思维、发出错误信息。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出现两种思路:正向和反向,在不同的解决方法中,要利用不同的思维定向来解决问题。
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正常情况下,正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解决方法。思维定势对于学生解决同一类型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哈洛的实验证明在儿童形成某种辨别问题的定势之后,再解决类似问题时,其速度会迅速提高。
2.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广义的方法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反向思维是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头脑中已存在一种与新知识类似的旧有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养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
二、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学生步入误区。
思维定势会阻挡学生的思路,其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教师的原因。
1.学生方面:(1)学生做题时习惯性的应用固定模板,通过练习大量的同类型题时使学生的思维已固定在这一个模式中。所以,当新旧题目形似质异时,学生的思维立即受到定势,殊不知此时的题目和原来的题目类型已有了本质区别。(2)多数学生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能力不强,导致思维的局限性,也致使学生的思维只限制在某一方面。
2.教师方面:(1)教师受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其教学模式固定化,创新意识不强。(2)教师日常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与灌输,從而忽视了对教师自身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双重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帮助自身和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教师自身多注重思维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思维应变能力。(2)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或者语气的抑扬顿挫强调新旧题型的差异,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3)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及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形成从不同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4)经常性的变换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打破死板题目的固定练习,日积月累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
同样,日常生活中人的思维空间想象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也许我们被包围在一个圆圈内,思维局限性差,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无法选择,这时我们要明白,这种现象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要勇于反向思维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杨延斌.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J].教师,2012(29):86-86.
[2]刘紫薇.浅谈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与防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