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贝尼尼

2019-06-17张巧伶

卷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希腊神话巴洛克

摘 要:从创作背景,神话渊源和雕塑本体语言方面分析吉安·洛伦佐·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四河喷泉》和《圣特雷莎的狂喜》,浅析它们何以成为巴洛克时期雕塑的杰出代表,将该时期雕塑的“动势美”推向大众。

关键词:巴洛克;希腊神话;动势美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也作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生于意大利南部美丽热情的那不勒斯,是十八世纪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笔者曾在《博尔盖塞美术馆之贝尼尼雕塑》一文中详细讲述了贝尼尼置于博尔盖塞美术馆(Museo e Galleria Borghese)的四件大理石雕塑,即《埃涅阿斯、安喀塞斯与阿斯卡尼俄斯》(Aeneas, Anchises, and Ascanius)、《劫掠普洛塞庇娜》(Il ratto di Proserpina)、《大卫》(Davide che scaglia il sasso)和《阿波罗与达芙妮》(Apollo e Dafne)。然而伟大的贝尼尼却是无法用一页纸将其主要作品讲述完整的,当我漫步在罗马悠扬的古道中,踏进教堂神圣的空间里,一次又一次与贝尼尼巧夺天工的作品相遇时,我知道多少文字都无法表达我作为一个后生的无限崇敬,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的四周擺满了桌椅,通常都坐满了来此拜访的旅人,广场四处弥漫着咖啡的香味,人们在这里惬意地感受着阳光的温度,喝着醇香厚重的意式浓缩,在慢慢流逝的时光里欣赏着位于广场中间的喷泉。这座喷泉名为《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贝尼尼在1648年动工并于1651年完成修建,此时51岁的贝尼尼正值他艺术创作的高峰,而这座喷泉,当之无愧的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贝尼尼用四个健硕有力的男人体来象征着四条雄伟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代表尼罗河的河神采用坐姿,右腿弯曲踩在石凳上,左腿自然下垂,他用手托起一块遮住骄阳和面容的松散的头巾,既象征着非洲的炎热气候也象征着尼罗河在当时神秘的不可知的源头。在他的下方雕刻着一棵棕榈树,树下是一头正伺机发起进攻的雄狮。代表恒河的河神采用半躺的姿势,左腿自然地踩在石头上,右腿微微抬起,左手拿着一根细长的船桨,象征着恒河作为交通要道联系欧亚的重要性,他的左臂成弯曲状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头微微转动,深邃的目光直视着前方。他的下方缠绕着一条巨蟒,正张着血盆大口似乎在企图吞食它的猎物。代表多瑙河的河神身体微微后仰,力量集中在弯曲的左腿上,他抬起右手,触碰着位于旁边的教宗英诺森十世(Pope Innocent X)的徽章,同时微微抬起左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徽章由象征着权力的一个三重冠,两把钥匙和一个盾牌组成,盾牌上雕刻着象征和平的三朵盛开的百合花和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在雕像的下方同样有一只动物——一匹正欲跃出水面的骏马。代表拉普拉塔河的河神是一位光头的老者形象,半躺的身体,重量集中在右臂,抬起左臂似是在遮挡着骄阳般伸向他额头的上前方,他坐在一堆钱币之上,象征着象征着美国可以提供给欧洲的财富。他的下方也有一只正浮出水面的怪兽,像是一只鳄鱼,等待着猎物的靠近。在四个河神雕像形成的环绕方形的中央,矗立着一根细长的埃及方尖碑,它由阿斯旺(Aswan)花岗岩制成,拥有着远古悠长的历史,碑身刻满了铭文。在碑尖站立着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铸铜的鸽子,抬头仰望只见它在蓝天与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自由,贝尼尼重复着和平的主题,尤其在四百年后的今天,和平依旧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在和平的环境之下,才能图谋艺术之发展。

绕过纳沃纳广场,走过长长的街区之后终于到达了胜利之后圣母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古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并不引人瞩目的小教堂因为陈列着贝尼尼极具争议的雕像《圣特雷莎的狂喜》(L'Estasi di Santa Teresa)而致使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件雕塑讲述的是圣女大德兰在她的自传中写道的一幕:在她神魂超脱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天使来到她的身旁,将一支上帝的金色的箭刺入她的心脏,她突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极度的喜悦之中。贝尼尼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极端情绪正要在同一时刻共同爆发的冲突瞬间,天使举起他拿着金箭的手臂,修女特蕾莎还沉浸在狂喜之中,她仰起她的面庞正对着天使的双颊,小天使温柔的凝视着她,她修长的手指和左脚自然的向下垂放,表达在狂喜达到至高点时身体的瘫软无力的状态。极具巴洛克艺术形式的充满动感的来回交叉重叠的衣褶如同流动的湖水般,时而波平浪静,时而微波荡漾,时而转向湍急,蕴藏着贝尼尼的激情和雕塑人物的激动情绪。贝尼尼将雕塑置于圣坛之上,如同给雕像制作了一个舞台,使雕像充满场景般戏剧性的张力,带给观者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用黄铜创造出来自天堂的圣光的假象,顺着真实的从窗户透进来的阳光继续向下延伸,像是具有指示作用般将观赏者的目光集中在雕像的身上,即舞台的中心。全能的艺术大师贝尼尼将雕塑,建筑和舞台美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惊人的艺术效果。

这件雕像本身却存在着相当的争议,使得它在当时声名远扬,无数的拜访者渴望一睹其芳容。此争议直到今天都未停止,这是因为在它呈现出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展现出它的感官性。据记载,特蕾莎拥有这次神奇的非凡体验是在她44岁时,一个已是昨日黄花的老修女怎么会拥有如此年轻的面庞,怎会拥有如此纤细娇嫩的手指呢?贝尼尼将一位正直青春岁月的少女形像替代了一位苦修者的形像,在修女的名称之下似乎隐藏着少女的世俗之心,似乎还带着些巫山云雨的意味,对此,一位学者说道,这是“一个禁欲的处女同神圣的新郎耶稣基督的神秘结合”,这似乎让宗教和世俗都得到了深思权衡之后最完美的解释,兼顾双方。无论如何,雕像本身的巴洛克式的美感是不可否认的,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星闪亮在艺术的星河之中。

贝尼尼在其81岁高龄时离开人世,他在巴洛克艺坛中独居鳌头,受人敬重,在艺术史册上兀自发光。如今拜访者仍是络绎不绝,想来,他在天堂也是不寂寞的罢。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神话》,曹乃云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3][法]丹纳,《艺术哲学》,付雷译,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4][中]许正龙,《时空铭——雕塑艺文选》,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中]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巧伶,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希腊神话巴洛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小议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魅力
“没规矩”的巴洛克
试论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
希腊神话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哥斯达黎加打破“希腊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