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难点探讨之浅见

2019-06-17刘友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温带等高线热带

刘友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75-02

任教十几年来,逐步经历着地理学科作为所谓的“副科”在中考中地位的演变:2005前只要参加县结业考试就可以了——2005始参加市统考,成绩分等级制,要想上较好的高中,就必须要达到C级——2017市统考升级为省统考,等级制不变——2019年依旧是省统考,但采取的是分数制,地理成绩在中考中占10分——2020年增至30分。由此可見,初中地理学科考试难度在逐步增加,对学生的要求正逐步提高,相对应的对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使初二地理中考复习更有方向性,本学期我对任教的八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地理中考复习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中“你认为初中地理最不容易掌握的是哪一部分内容?”这一问题,答案排名前二的为:气候类型的判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知道症结所在就好,下面我就针对这两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气候类型的判读

按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对气候类型的学习要求是“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热带、亚热带、北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类气候的特点,从而不知如何下手来准确的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而在考查这类知识点时,无外乎借助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判断其气候类型,说出其气候特征。学生经常被一堆数据或图表弄得晕头转向,以致于一看到此类题目就心生惧意,甚至直接放弃。其实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这八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把握住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气候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无论是哪种气候类型判读,我们都可轻松应对。

1.以温定带。

(1)先看气温,判南北半球。

首先以月均温最高的那个月来判断该地属于哪一个半球:如果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或8月,那么该地位于北半球;若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或2月,则位于南半球。具体表现为:在气温曲线图上的月均温最高值如果向北凸出,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再根据气温高低,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以最低月均温来判断属于哪一个温度带:

如果全年气温都很高,且最低月均温大于15度,那么可以肯定是四种热带气候中的一种了。

如果最低月均温大于0℃,小于15℃,说明冬季较温暖,那么该地极有可能位于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判断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同时也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判断该地也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果最低月均温小于0度,可以很快判断应该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果全年气温都很低,且最冷月均温远低于0度,可以判断是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

看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情况:

全年多雨型:如果全年降水量都比较多,而且每个月降水都较平均,相差不大,则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少雨型:一年中每个月降水量都很少,则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寒带气候。

夏季多雨型:如果一年中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则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冬季多雨型:只有一种,那就是地中海气候。

结合综上所述的两种判断步骤后,基本上气候类型都可以判断了,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因此应重点强调。

第一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此两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具有相似性,表现为:在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但也有较大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都有,而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且较明显的区分的方法是:它们的降水量和降水的月份不太相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多集中在6-9月,月降水量最多时超过400毫米,降水不稳定,有突变现象;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比热带季风气候少,降水集中在5-10月,月降水最多时不超过400毫米。若用降水量柱状图作比较会很明显,所以热带季风气候是分旱雨两季,而热带草原气候则是分干湿两季。

第二组: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两者主要通过比较年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别,温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多,一般在400-800mm之间,且集中于夏季,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初中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及判断分析能力,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时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

1.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确定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算出这两点间的高差,还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温差(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重叠部分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等高线的数值由中间向外递减,表明为山峰。

(2)等高线的数值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则为盆地。

(3)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即山谷表现为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山脊表现为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在“谷”字的上半部从下向上标注由小到大的数值,就可以形象的记住山谷的特征,山脊与之相反就可以了。

(4)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可以用“陡密缓疏”这四个字来归纳记忆这个知识点。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1)河流位置:借助杨桃,往上浇牛奶,可以形象的看出山谷易聚水成河。

(2)河流的流向:山谷发育河流,且等高线是从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水往低处流,所以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河流的流向。

(3)河流与地势高低:可以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亦可根据地势的高低判断河流的流向。

(4)河流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段,流速大,陡崖处若有水则易形成瀑布。

4.交通线路的选择。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公路,铁路的选线一般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沿等高线走,避免通过沼泽、断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且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如果挖隧道则要选择最短距离,这样成本较低。

5.野外考察点的选择。

考察路线应选择缓坡,宿营地点一般不能选在山谷、陡崖处,因这两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农业类型选择。

根据图上表现出的地形类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地的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可开垦梯田,高原则发展畜牧业。

综上所述是我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感受和思考。目的在于复习过程中既能更具有针对性,又能通过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同时提醒自己要积极学习,努力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积累教学经验,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尽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努力攀登事业高峰。

猜你喜欢

温带等高线热带
Facts of Yellowstone
热带风情
地形图的阅读
热带的鸟儿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温带季节性分层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时空演替
圆滚滚的热带“龙”
变温带地下仓埋深对长期储粮过程粮堆温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山区等高线内插生成DEM的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