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的档案价值
2019-06-17田勇
田勇
摘 要:近来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互手段,迅速兴起并不断发展,应用层面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微博特点的分析,认为微博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是纸质档案的延伸,具有原始记录性,构成了社会记忆的重要部分,应当作为一种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被纳入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体系,同时还可以成为档案馆工作的新工具,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微博;原始记录;社会记忆;档案价值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北京警方的微博“平安北京”开通仅4个月,点击量超过1000万,解决民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达89件。政府在与民众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是实体办公的网络化,如实反映了政府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真实工作状况,微博经整理和归档将具有可供查考的重要价值。
微博公文是纸质公文在网络上的延伸扩展,本来就属于档案的范畴,但是微博公文不像普通公文那样明确规定有专人负责管理,也不像普通公文那样有办毕公文的处置方法,如归档、整理、销毁、清退等,档案部门也无法对微博公文进行归档管理。这就使微博公文容易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无人管理,也不知该归谁管理。重视微博公文的檔案价值,加强对微博公文的制度化处理,有利于维护政府机关公文档案的完整性。
1 微博的定义和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总的来说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1)碎片化:与博客不同,微博具有字数的限制,140字的篇幅只能是有限信息的表达,或是日常琐事,或是点滴心情、或是情感的宣泄,或是重大事件,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一个图片,一个表情,只要有所感,不管有没有重要信息含量,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发布。
2)草根化:因为碎片化的特点,有人称微博将“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博客还需要作者精雕细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无论是国家干部,社会名流,还是普通人,都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舞台,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3)即时性:微博客更新信息非常简单,用户写起来很轻松,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不需要像博客还需要进行事后的加工,更不需要像传统媒体必须经过各种流程审核,受到正规传播渠道的限制。
微博具有的碎片化,草根化,和即时性的特点,适应了现在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欲望的需求,以至于无人不“微”,无“微”不至,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微博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具有了重要的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 微博的原始记录性
微博具有即时性,发布速度甚至超过传统的正规媒体,正如一位作家感言:美国现在发生的大事情,几秒后就会出现在微博上。因此微博往往直击第一现场,相对于后续的新闻报道以及评论具有更强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而这正是档案最核心的属性。在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是最早的事故信息源,事故发生的许多消息是乘客通过微博发出的,从“smm-苗”最早发微博“预警”,到90后网友“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救微博,再到救援组织实时直播,亲身经历者将微博作为渠道向外传播信息,对于人们了解事件真相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由包括邓飞在内的50多名记者发起的“免费午餐”,从活动的宣传,到活动的实施,到信息的公开,微博成为支撑“免费午餐”顺利开展的主要载体,最终推动政府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作为引爆社会关注的起因,还是人们参与公共事件的平台,无所不在的微博早已成为社会热点全程的忠实记录者,就像摄像机一样直播事件经过,能给人以互有联系的、系统的、广泛的情报,对于我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事实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资源中假如没有微博,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历史的空白。
3 微博的社会记忆性
2012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通过微博平台,任何观点都可以被放大传播,权威人物和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草根大众也能占到舞台的中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关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可以说微博的小世界凝缩着普罗大众点滴生活的大世界,为我们洞悉世事打开了一扇窗。“若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请上微博。”这并不是新浪、搜狐、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微博战场上厮杀的宣传口号,它陈述的是一项事实: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只为了解世界动向而登入新闻网站,反而愿意通过微博看世间百相。美国国会图书馆正是看到了微博给文化和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微型博客Twitter签署协议,将收藏后者用户发布的消息,用于学习和研究。该部分主要收藏了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网页、网络新闻和文档,数字资料总规模达到167万亿字节,信息量远远超过该图书馆收藏的2100万册图书。
微博虽然表面看上去只是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零零碎碎,但是无数人观点聚集形成的社会舆论正是社会发展全景的一个缩影。“通过多级传播,由最初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转化为大众传播,微博客所传播的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小悦悦事件被曝光后引爆微博舆论,路人的冷漠,司机的残忍,家长的疏忽纷纷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微博小秘书”发布的“停止冷漠”的单条微博被转发了20多万次。小悦悦的死折射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水平现状的深深忧虑,也开始让更多国人审视自己的道德与良知。
短短的140个字折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作为最广泛的大众讨论平台,微博为我们窥到社会一隅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档案作为社会的大脑,其重要任务就是重现历史真实面貌,而微博毫无疑问要比公文更能具体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博所具有的巨大档案价值应当引起档案部门相应的重视,加强对微博的管理和收藏。虽然受现阶段档案收藏制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微博的保存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档案人员应该克服种种困难尽可能的收藏对社会有极大价值的档案材料,将其纳入档案馆馆藏资源体系,这会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做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