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三年级习作生活化

2019-06-17丁爱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丁爱华

小学三年级作文是低年级写话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处在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很多学生都很害怕写作文,都觉得无素材可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孩子爱上写作。

一、阅读中丰富知识

1.大量阅读,拓宽视野。学生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对社会生活了解较少,头脑中的素材也比较少,各方面的体验也屈指可数。孩子必须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除了运用好教材上的每一篇范文之外,要引导孩子大量展开课外阅读。三年级除了学生要读的必读书目之外,我提倡孩子每天进行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在教完《每逢佳节倍思亲》后,我让孩子读王维的故事,了解王维的诗作,感受诗的语言精妙。学完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后,机智勇敢的哪吒印在学生的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女娲补天》等更多神话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精彩的人物对话,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完童话故事后,我会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各种童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大量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识底蕴越来越丰厚,语言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积累语言,主动模仿。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写出好的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复活,便会转化为自己的语感能力,就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一个人语言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的高低。三年级处在作文起步阶段,许多学生有话不会说,词不达意,那是因为语言积累贫乏。为此我让学生平时就积累语言,做好摘录。引导学生诵读千古传诵的名文,积累饱含道理的成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积累平时书中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优美句子。鼓励学生每天熟记几个成语,背诵佳句、美文,双休日安排学生做读书笔记等,并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比赛。这一系列的积累,有些已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得恰當的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当其能领悟到优美文章中的方法和技巧时,辅之以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渐渐把写作文当成乐事。

二、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更好地描绘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走进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体。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春天来了,我会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仔细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感受春的气息。让学生留意学校墙壁上的标语,给我们的警示。短暂而快乐的课间十分钟,会做哪些轻松有趣的游戏。与同学合作的快乐,与同学分享的乐趣,运动会上的你追我赶,同学们的摇旗呐喊……学校组织的重大节日活动,如“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庆六一”等,让学生留心观察,用笔去描绘美好的童年生活。

2.享受家庭生活。“家”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家庭生活多姿多彩,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开启慧眼,捕捉生活的镜头。如写一种植物之前,先布置学生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与家里的小动物为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体验人与动物的和睦共处。引导学生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红领巾、做饭等,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一旦学生有了这些生活素材、情感体验,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感人,富有个性,充满活力。

3.体验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说明溪水要长流,就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没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很难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我们争创文明城市,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其中我们的环卫工人默默奉献,少为人知。可以让学生双休日走进街道,与他们进行交谈,感受清洁工的辛苦。这样,学生对劳动会有新的理解,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参观纪念馆等,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雷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有了这些社会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一定别具匠心。

4.亲近自然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画家,描绘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来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万善公园,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受柳丝拂面的温柔。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自然。节假日可以和父母走进大自然,做一些亲子游戏,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学生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美,真正写起文章来也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三、课堂中大放光彩

根据三年级的教材体系,安排的作文有记事类、日记类、看图写景、续写等,针对这些题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体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

1.讲究方法,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的题材,要给予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记事类的文章,比如第一次扫地,要让学生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扫地的具体动作要描写清楚,将劳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写童话故事、续写类的文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一定要展开想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精彩。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和周记,让学生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各抒己见,写出的文章百花齐放,新颖独特。

2.注重评改,精益求精。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习作阶段,习作教学中的“评改”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后,挑选两篇有代表性的、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习作,当场教给学生应该怎样改,掌握方法后,再去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让学生小组互批互改,每个学生写作角度、能力表达都不一样,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在互评中提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优秀和进步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个个都神采奕奕,大放光彩。

习作即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用心享受生活乐趣,用笔写出精彩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让三年级作文生活化,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