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2019-06-17嵇月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球盒子习作

嵇月娥

三年级是正式作文教学的起始年级,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三年级习作教学要建构的核心素养是初步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训练策略。

一、巧妙的专题训练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发现语文学习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近几年不少老师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尝试专题写作教学法,我也积极地尝试着。三年级开学后的第一次习作课上,我微笑着端着一个纸盒走进教室,学生充满好奇。盒子里装的是没吹好的气球,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吹过气球,当时是怎么吹的;接着请学生上台吹气球,别的学生仔细观察;最后我让大家说说台上同学是怎么吹好气球的。大家积极发言,我不留痕迹地引导学生注意吹气球同学的动作,接着大家小试牛刀,把这一片段写了出来,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在第二次习作课上,我又端着盒子走进教室,不过这一次盒子里是一面镜子,我让大家一個一个到讲台前,看到原来盒子里神秘的“宝贝”是自己,然后引导他们说游戏的经过,有趣在哪里……经过一个月的“盒子”训练,我发现学生对写习作有了兴趣,也能用较通顺的语句写出一篇篇或长或短的习作。后来的话题很多,如“动物世界”“校园运动会”“过新年”“春来了”等。习作的形式,有时是一个片段,有时是一篇完整的习作。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写作训练,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慢慢地在提高。

二、真实的任务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尤其强调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把写作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写习作。举例来说。本学期要让学生写“种一种花”为主题的习作。为了让学生有话写,能写好,我在刚开学时就引导大家利用周末时间种一盆花。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时间就去观察种的花,什么时候出土,什么时候长叶,什么时候开花,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交流时,我及时指导学生注意语句的流畅或用词的准确生动性等。最后学生一气呵成把这篇习作写出来。这样的习作就具有真实性的特质。再举例来说。本学期的一篇习作“我的发现”,这也是跟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习作。我又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观察,将自己独特的发现描写出来。有同学写了蚂蚁从手心摔下来不会死,有同学写了菠萝被淡盐水泡过就不酸了……因为学生真真切切地去看,去做,去观察,去试验,所以习作自然通顺,妙趣横生。

三、有效的方法支持

无论是开展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专题写作训练,还是具有真实情境的写作任务,我们语文老师都要做有心人,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去给予“支持”。例如在学生写习作前,引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每一篇习作的提纲对学生的写作都具有有效的引导作用,学生依据提纲可以自主完成写作活动。再如可以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方法的指导。一次学生的习作要描写自己洗刷书包,这当然需要描写动作。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描写动作,往往很少能进行准确或生动的描写,这样的习作会不够具体,更难生动。这时,教师就需要适当教授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如描写出连续的动作,可以引导学生将动作分解开描写;还可以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去有顺序地描写。这样坚持指导下去,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肯定有帮助。

四、不厌的反思自改

语文核心素养观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诊断能力,习作学习中也需培养这种能力。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评改自己的习作。三年级是初学写作的年级,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好用诵读修改法,就是拿着习作草稿一边读一边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倡过这种方法。他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修改草稿时,大声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有鉴于此,在习作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及时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慢慢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习作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三年级起始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摸索。学生如何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精彩的好文章,如何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我与其他语文教师不断共同探索。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气球盒子习作
找气球
寻找神秘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