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19-06-17张颖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教材语文

张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的任务为在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能够自主欣赏经典。这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一、沉重的历史事实召唤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这是一个安稳祥和的时代,但当代青年更应立足当下,不忘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向学生们还原出了一个嗜血的时代:两千多名学生、工人组成的请愿团,在段祺瑞政府门前请愿,段政府不加理会,卫队更是毫不犹豫地开枪,造成死伤数百人。而刘和珍恰恰就在此列,尸骸仍留有棍棒的痕迹。如此凶残,如此暴虐!而在这个时候对此暴行报以冷漠的态度甚至将其当作闹剧的人民又是多么无知和愚蠢。面对漠视、残暴、冷漠和无耻,鲁迅先生提笔,将自己的悲哀与愤怒在文字里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此告慰刘和珍君,并向这个嗜血的社会发出质疑。他大声呼唤:“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传达出的不仅是惋惜、震撼,更是对政府、对部分文人看客恶意散播流言等无耻行为的鄙夷,以及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愤怒、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强烈的感情在一页文章中爆发,跨越数十年,依旧震撼人心。学生在学习的時候可能由于年龄、阅历、心智的原因不能充分理解,但是却依旧在感情上有着深刻共鸣,使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唤起学生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别了,不列颠尼亚》,是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篇新闻,在讲授本节课时,笔者从网上收集到了当时的新闻直播,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当振奋人心的国歌响起,挺拔的仪仗兵走过台阶时,相信任何一名学生都会为之所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然,不仅本国的历史可以借鉴,国外的史实同样令人深思。《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相对另类的新闻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对新闻的格式加以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另一方面,向学生讲述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这里的惨绝人寰的现实。高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极大的善、极大的恶都会对其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回归现实,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庆幸自己生于和平的时代,因而更乐意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对学生的培养并非像数学那般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而是给予学生情感的滋养,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二、不容乐观的生态环境引起学生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也愈加苛刻。几年来,关于生态环境恶化的新闻层出不穷,尽管部分消息被人为地夸大,但是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是不可否认的。

笔者曾带领学生学习柴静的《穹顶之下》节选,此书作者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考察,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给居民,虽然此书尚存在争议,但笔者私以为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政府、居民对日渐恶化环境的重视,对为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提出了质疑。在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的时候,笔者可以体会到学生在认真思考,毕竟环境的改变所有人都能亲眼目睹。在学生为当下环境污染情况焦虑时,事实上,这也是学生心智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将他们的视线从自身转移到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历史伟人的感化,激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高中语文教材里不乏众多古往今来叱咤风云的人物,或是古代或是近代,这也是课标要求的必备内容。学习前人的事迹,深入探讨其内在品质,比较热血,崇尚正义与英雄的高中生势必会积极效仿,学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下笔者列举若干例子进行说明。

在学习《苏武传》的时候,笔者采用分段翻译、整体分析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理解了文章意思后,进一步分析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对比突出苏武的高大形象与人格魅力。作为《汉书》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其出彩之处不仅在于语言的高度凝练,更在于文章所描写的主角形象之伟大。苏武用19年的时间坚守在茫茫戈壁,19年的执着,19年的追求,19年的坚守,天苍苍,地茫茫,试问人生有多少个19年呢?文中更是写道:“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对当今习惯于安逸环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学生们越努力在脑海中描绘画面,苏武在其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高中生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巨大转折点——高考,而这也是我们第一个19年的结束,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坚守,更能够使学生为高考、为自己的人生、为社会、为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古典文学唤醒文化归属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语文教材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文言文、古诗词的数量增多。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必修一的第二单元,必修二的第二、三单元,必修三的第二、三单元,必修四的第二、四单元,必修五的第二单元都是古诗词与经典文言文。这些文章片段都是经过时光洗礼,受到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称颂,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之所以能经得住时光的考验,经久不衰,馥郁阵阵,是因为其优美的表达,富有意境的措辞,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在任何时代都能引起人们共鸣,即使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

安排学生学习诗歌、文言文就如同引导学生与历代文人墨客进行交流。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志向、情感,古人的世界更为简单。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尤其是精神高度紧张时刻备考的学生们都很容易迷失,而语文学习就刚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慢下来的机会,通过语言取得精神上的放松,继而了解自我,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五、拓展性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除以上介绍到的教材分类外,高中教材中还存在着另一部分独立的文章,例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与一般课文相比,此类课文更加侧重于说明,陈述事实,从文学、文化的方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事物进行说明。这有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所处的环境,对这个社会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认识,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社会、珍惜这个时代,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

语文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效果不容忽略,语文的魔力就在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满足,人格得以升华。学生在走入社会时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对其进行素质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也恰恰是语文的职责之一。作为教师,更是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责任感教材语文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