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教学理念视角下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9-06-17邹德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ESP教学中医院校

邹德芳

摘要:中医英语教学应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ESP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指导下,提高中医学生医学专门用途英语水平,促进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提高它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医英语;ESP教学;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06-02

目前,中国传统医学受到国际的关注和重视,与国外医学人员的交流日益广泛。国内的中医从业者受到语言限制,在国际交流中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以及英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除了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还开设了中医英语专业课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出现滞后现象,教学效果堪忧。因此,应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加大对中医英语课程的改革,促进该课程科学有序发展,为国家培养一批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的国际推广和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ESP教学理念

ESP教学理念主要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需求分析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授而学到的,而是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个人经验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它是ESP教学理论的核心。需求分析理论是指,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应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为前提,通过需求分析,及时科学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这也是有别于EGP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在ESP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创建宽松、包容、融洽、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和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现代教学的主体性教育功能。

二、中医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地位模糊

虽然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和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不同,但长期以来,中医英语课教师把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混为一谈,没有区分和差别,仍以大学英语阶段的听、说、读、写、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中医英语课程地位尴尬,很难凸显其实用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兴趣也受到影响。中医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中医学和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有些教师侧重中医学知识的英译或教学,有些教师则将它归为中医学下的一个分支。这就会导致中医英语课程的边缘化,其主体性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培养出全面、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的中医药新型人才,无法很好地服务中医国际化发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中医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实用性强、教学目的明确为主要特征。很多中医院校的中医英语课程,其教学理念没有建立在学生就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盲目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授课过程中,它沿袭阅读+翻译的教学法,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较少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环节,一味强调中医英语的词汇积累和分析语法现象,以句法结构为单位,进行“填鸭式”教学。

(三)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单一

中医英语课程既需要语言技能的传授,也需要医学专业知识的解析。目前,这种“双师型”师资较为缺乏,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缺乏医学专业基础,对一些中医专业术语和中医典籍不甚了解。多数中医院校开设的课程由中医英语翻译为主,设置不合理,课时严重不足。

(四)教学效果评价形式单一,教材亟须改进

目前,中医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课程成绩主要是试卷考试。此外,中医英语教材缺乏统一性,高校各自为政,或订购教材,或自编教材,没有根据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和考察,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材编写缺乏连贯性和全面性,教材使用缺乏针对性,创新性不够。

三、构建ESP教学理念下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

(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

从ESP教学需求分析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需求、教师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对需求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编写和使用授课教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入学时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已经具有扎实英语知识基础和较好应用能力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学习相应的中医英语课程;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三年级学习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细分为语言知识、学术能力、职业培养等,着力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采取多样化原则,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作为教学活动和学习环节的核心。通过开设不同的中医英语课程,循序渐进开展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普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在中医英语学习阶段体现为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初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英语听说课程;中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文化、中医古籍、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学术写作、中医英语国际演讲和国际会议讲座等课程。结合中医专业需求,开设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护理、中医养生、中医医古文、中医文献检索、中医方剂学等具有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教学,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中医英语语言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选择教学形式

合理设置课程的前提下,还需要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二者相辅相成。中医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借鉴大学英语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阅读中医类英文学术刊物,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巩固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一方面,对中医药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包括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达到授课要求;另一方面,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可以采取随堂旁听或获得第二学位的方式,普及和扎实他们的中医专业知识。定期对中医英语教师进行审核,保证他们的授课水平和授课质量。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采取多样性原则,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过程性评价较为客观真实,通过课堂表现、小测验、语言技能测试等方法,较完整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测定,对教学效果鉴定和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作用。终结性评估不应被摒弃,其优点在于运用知识性试题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四、結语

中医英语承担传承和传播中医医学文化与专业技能的重任。我们应具备国际化视野,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实施中医英语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中医学的发展,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安超.基于需求分析的ESP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

[2]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ESP教学中医院校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若干教学思考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