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至简以舍求得

2019-06-17林雪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脚印教室面积

林雪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32-02

在观课时,我发现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学预设环节丰富多样,却抓不到数学的本质,核心信息淹没在冗余信息中。为什么需要教的地方往往没有教好呢?因为环节多多、目标多多最终变得没有一个能落实到处,为了赶环节最终变成老师牵引的多,学生该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空间被占用了,怎样做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思考与表达呢?老子《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道理一样。只有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教学的本质。下面,我结合实例谈一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简约起来。

一、做“减法”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好多细细碎碎的问题要解决,但我们要抓住核心问题,次第展开,去除多余环节,臃肿内容,表面热闹、愚弄陷阱。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上)《成长的脚印》一课时,教材依次安排了3个问题串,问题1: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问题2: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问题3:用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一般老师上课都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展开教学,甚至更多上完第2个问题后就下课了,问题3就留给学生课后解决或直接忽略不做。而我通过解读教材,理解本课的数学本质以后,我是这样组织本课教学的。课前2天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想办法估算自己的脚印或手印的面积,后天的课上向同学们汇报你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被认可点赞。一个大问题思考贯穿全课教学,在解决大问题的路径上同样也会碰上许多小问题并一一击破。学生的作品让我非常吃惊!(如下图)

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的理解、会用而教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活他们的思维,应该是最好的数学教学。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定位并不是纯粹为了结果而教,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上,环节少核心目标锁定,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与表达,思维得到释放与碰撞,有时候,获得一种解决数学的策略方法远比教结论更有价值!

二、“问题”式

数学的学习,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透过问题去寻找解决的策略、方法,达到思维体操锻炼。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做的两件事:一件是按教材教一遍,甚至连教材中的数字都不敢改一个;另一件是“乱改”,改后还不如教材本身的呈现。其实,有些课的教学改变一下问题的呈现形式,抓到中心辐射,确定核心,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得到的思考空间更大。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下)《长方形的面积》,课本是这样呈现问题1:估一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大?再实际量一量,算一算。

按这样授课大部分会出现2种情况,一是学生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计算,二是直接用单位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去测量,在这完全没有估的意识(策略意识),把估算忽略直接奔精算。然后到问题2: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稍微改动,效果事半功倍。问题1改为:估一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

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估的单位标准“1平方厘米”,而是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该用什么单位标准来估算更合适。同时学生还发现了利用图1可以估图2和图3,利用图2和图3可以估图4等等的内联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实际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估算结果与测量计算结果偏差多少。重点解决问题1以后,我顺势搭建桥架,想估算课桌的面积有多大,你有什么方法呢?到了问题2的解决学生已经水到渠成,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去发现身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估算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同样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我就顺学而导把此问题当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去实践。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更要“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数学课堂,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种能力。

三、做中“学”

吴正宪老师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理解儿童,二是理解数学。课堂,重要的是学生,只有当你的教学预设让学生感觉到适合他的学习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下)《辨认方向 东南西北》、《1千米有多长》等这种类型的课例时,很多老师仍然选择让学生坐在教室上课,坐在教室体验,坐在教室开展做中“学”活动,我认为老师是在给学生“作茧自缚”,而不是“剪枝去蔓”,因此要想上得好,简约而不简单,我们必须要考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机整合,或让平板电脑介入课堂,把大量的抽象思维形象化,适当留白,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空间最大化。難道做中“学”仅局限在教室操作才能发生吗?我们数学教师为什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环境和手段。

由此,我想到了一条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过就理解了”!对学生而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模仿出来的,不是老师教明白的,而是学生想明白的!对老师而言,好课不是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猜你喜欢

脚印教室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313”教室
最大的面积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