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19-06-17段全林
内容摘要:《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也最能体现“誠斋体”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有景趣、情趣、理趣等各种“趣”味, 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凸显了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活等“活法”。
关键词:“诚斋体” 杨万里 “趣”味 “活法”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时,勉励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为学,因此他自名书房为“诚斋”。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写景的七言绝句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那么,应该如何较为深刻地理解“诚斋体”呢?这里,简要解读《宿新市徐公店》的无穷“趣”味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突出的“活法”,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趣”味无穷的《宿新市徐公店》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捉”字有关。杨万里曾经说过,他写诗的功夫全在一“捉”字上(见周密《浩然斋雅谈》),这是他创作的甘苦之言,也是他成功的秘诀。品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感到诗人“捉”到了无穷的“趣”味。
景趣。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描绘了一幅静态暮春田园景物图:在那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向远方延伸。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园里的绿荫还没有成片。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暮春儿童戏蝶图:嘻闹的儿童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油菜花无法找寻。全诗田园景物与人文图景相映成趣,静态景物与动态景物相映成趣。这是其一。其二,本诗首句从空间着眼写景,点明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的位置,第二句从时间落笔写景,点明诗人宿店时正值暮春时节。因此,可以说前两句描绘空间的景物和描绘时间的景物相映成趣。其三,全诗既选取了高处的景物,也选取了低处的景物,如果从高到低排列的话,应是“树头”——“篱落”——“菜花”——“一径”,忽高忽低飞舞、停歇的是黄蝶。作者匠心独运,把这些高高低低的景物有机地编织起来,错落有趣。其四,疏景和密景相映成趣。“树头花落未成阴”,写的是疏景:树上的花儿有的落了,有的凋谢了,稀稀疏疏的,枝头的叶子虽已长出,但并不茂盛,并未成荫;“飞入菜花无处寻”,写的是密景:地上的油菜花朵朵盛开,花团锦簇,枝叶繁密,郁郁葱葱。这一疏一密,相映生趣。
童趣。本诗第三、四句写儿童追捕黄蝶,黄蝶飞入菜花,这一“追”一“飞”,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儿童急忙“走”(跑的意思),黄蝶无处“寻”,这一“走”一“寻”也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儿童的情态从对黄蝶的渴求变为对黄蝶的无奈,由盼望得到黄蝶变为得不到黄蝶的失望,情态变化鲜明有趣。
理趣。唐人作诗以情见长,宋人作诗以理著称。本诗中“理”不是哲理,而是一种逻辑意义的上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理”。儿童之所以“无处寻”黄蝶,是因为黄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黄蝶与菜花颜色一样,儿童分辨不出哪是黄蝶,哪是菜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入”字传神地作了暗示:也许黄蝶整个身子全躲藏在了茂密的油菜花丛中,也许黄蝶被菜花遮住了一部分,只露出一点翅膀。王国维评论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我要说杨万里著一“入”字而理趣盎然。
总之,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诗人以升华妙笔“捉”到的是景趣、情趣、理趣,各种“趣”错综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不尽。
二.“活法”突出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不例外,但更强调师法自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活法”,就显得十分突出,体现在表现手法活、景物活、意趣活等方面。
表现手法活。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首先是先虚后实的写法。首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写作者的感受,是虚写,它强化了西湖之美。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表达六月的西湖与其它季节具有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虽然读者读到这里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接下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景物,是实写。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读者读过之后,就能明显感受到六月的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其次,对比与衬托手法。诗中的“碧”与“红”构成了色彩的对比,而“映日”是用来衬托“荷花”的。全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绝绝伦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景物活。表现在景物的选择与组合,灵活、多彩、有趣。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诗人选用莲叶之“碧”和荷花之“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等景物带给人视觉的强烈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把“映日”与“荷花”两种景物巧妙组合在一起,使整幅画面色泽明丽、相映相衬、绚烂生动。
意趣活。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在一起切磋诗词歌赋。后来,林子方拟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知州。林子方很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于是,写下此诗,劝林子方不要去福州任职。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全诗没有表达离愁别恨,也没畅叙别离的友情,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劝告林子方还是留在京都(南宋的京都为临安,即今杭州,那里有著名的西湖)好,这就体现了意趣活:不直接劝人留下,而是拐个弯,通过写西湖的美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也委婉地表达了不愿和老朋友分开的情谊。
那么,为什么杨万里要劝告林子方留在京都呢?首先,在唐宋时期,官吏被外放任职,普遍被认为不如在京城做官好,因为京城各方面条件好,升迁机会多。
其次,跟杨万里之前坎坷的仕途经历有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被重新起用,杨万里被张浚荐为临安教授,因为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后,杨万里被改任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知县。在任时他严禁官吏贪赃,甚得民心,也深深体会到了做一名好的地方官的艰辛。直到乾道六年(1170),才因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被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被贬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后来虽然张浚之子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朝廷多位要员的赞许,于是后来多次被提拔。然而,不幸的是,淳熙元年(1174),他又被外放任漳州知州。直到淳熙六年,才被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淳熙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他升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杨万里的这一段仕途,可用二进宫二出宫来概括。这一段仕途,使他对京城做官与外放做官的境遇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比较,使他认识到只要自己能力强,作风过硬,在京城做官升迁的机会要远多于外任。因此,他曲折地劝林子方留在京都做官也就在情理中了。
以上简要解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的“趣”味无穷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突出的“活法”,目的是讓我们对“诚斋体”的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诚斋集》中这样的名诗还有许多。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这些诗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趣味。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此诗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令人称赞。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3-124.
(作者介绍:段全林,三亚学院人文分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