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技能大赛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9-06-17尹宜强林希秀魏启广

职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一体化教学

尹宜强 林希秀 魏启广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技工院校  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教学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次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引领和代表着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先后四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在2017年10月份,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代表团参加了47个项目比赛,取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第一,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最好的成绩。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的参赛选手大都是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青年技能型人才,他们能够代表祖国参赛并取得如此优异成绩,说明技工教育大有可为,也从侧面展示了我国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那么,作为我国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的技工院校,应该以参加世赛为契机,认真总结参赛经验,加快成果转换。笔者通过对近几届世界技能大赛及获奖选手的学习、备战、参赛的研究发现,世界技能大赛的实践与参赛经验,对我国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一、技工院校必须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1.发扬传统优势,严把质量关

世界技能大赛与国内技能竞赛相比,整体难度不高,对完成的速度要求也不高,但是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数车、数铣两个项目比赛中,我国选手完成的速度很快,但是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对工件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上。国外优秀选手平时训练的精度100%,而我国只有90%左右。再联想到我国的实际教学训练,对工件质量检测只要60分以上,就可以及格。而对于实际产品来讲,必须100%正确才能使用,这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实实在在的差距。技工院校区别于其他职业院校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在校以技能学习为主,强调动手与动脑结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牢记质量第一的教学理念,严把质量关。

2.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之前,一般都是前三个月公布考试试题,而本届大赛没有明确试题内容,只是公布了比赛大纲。本届比赛特别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本届世赛汽车车身修理赛项冠军杨山巍,却没有因为这一点改变而影响自己。他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最根本的东西抓住,遇到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里讲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系统性的基本功。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强化基本功的教与学。技能的学习中,基本功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必须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一点也不能马虎。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复杂的项目都是由基本内容演变而来。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去创新。

3.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相结合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世界技能大赛每个项目一般有3~4个模块,历时3~4天,世赛的竞技要求,反映出了当今世界对产品质量与操作的精准程度是越来越高。而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规范性与精确度这些硬性指标,正是我国技工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深刻思考这种不足,实际上就是工匠精神的缺失。我国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的正常教学中,工匠精神也纳入了各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工匠精神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面上的学,要切实把专业教学与培养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对产品质量的钻研投入,对名利的淡泊。

4.改变评价体系,过程与结果并重

世界技能大赛代表着职业技能的最高水平,对选手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在规范性方面,对每个职业的规范操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诸如保护环境、场地洁净、工量具摆放、安全规范操作等都是考察的内容,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良好的结果要以高质量的过程作保障。在技工教育中,不能单纯地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把过程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去。普及车间“6S”管理内容,把“6S”内容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中来。

二、以世赛标准为基础,重构并拓展课程体系

1.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世赛大部分项目反映出了高新技术与高技能的职业性,大赛没有专门的理论考试,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都渗透在技能操作过程中,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这与我国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相一致。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检测、自主总结分析。在一体化教学中,要以世赛技能技术理念引领,与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工种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可以参照赛项技术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与国际标准接轨。

2.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赛的命题原则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但是要高于生产实践。对选手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世界众多知名企业参与世界技能大赛赛项的设计,技术标准的制定及过程评判,提供竞赛用的设备,竞赛所用的材料及培训等。由此可见,技工教育必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衔接。分析近几届我国参加世赛获奖情况可知,参加世赛的选手不能缺乏企业生产实践。技工院校要想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之路。

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对技能型人才评价标准就是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世赛的评价标准不在于高难度、快速度,而在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上。项目难度系数再高,如果没有质量做保证,等于生产废品。对按照世赛标准培训参赛选手,重点在于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一点已经在我国世赛金牌选手的技能培训中得到验证。职业素养包括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赛场上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对此,技工院校也要在通用职业能力教育中,加强体育、心理健康、抗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课程的建设,让学生有一个健全的身心素质。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稳定能力、坚强意志方面等专项训练,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敢担当、能担当、有担当的高技能人才。

4.积极争取世赛集训基地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专业发展

国家在很多条件较好的技工院校设立了不同专业的世赛集训基地。这些基地严格按照世赛标准要求进行建设。通常,一个专业有好几个集训基地,在地域上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为世赛选手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不同的基地汲取不同的营养,扬长避短,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基地能很好地带动本专业群及其他专业的发展。笔者所在的淄博市技师学院,是44、45届世赛电气装置集训基地,承担了世赛选手的训练任务。在该龙头专业的引领下,其他专业都积极对标世赛标准,进行专业整合与调整、场地建设、专业规划、设备更新换代。目前,机电专业群蒸蒸日上,智能制造专业群、第三产业专业群也是蓬勃发展。

三、“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出色的世赛选手背后都有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支撑。专业教练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既能讲授,又能动手示范。培养世赛选手级的高技能人才,必然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要有“大师”。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有特色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技工院校要加大力度培养一体化教师,应大力推进知能兼备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内部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不同的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技术与技能交流,资料与资源共享。其次,鼓励专业教师多多“走出去”,参加各种师资培训,定期到企业里挂职锻炼,到其他院校技术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创新、企业管理技能创新、专业能力创新等;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进修制度,让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来。总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让一体化教师尽快成长为教练型教师。第三,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知名工程师、高级技师、专家教授到校开展技术讲座或者现场进行一体化技术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进企业一线或者已经退休的专家来校教学。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大师工作室,定期问诊并指引专业的有序发展。

四、小结

由于我国的技工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够完善,校企合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阶段,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偏见”等。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相信在世界技能大赛这个平台的带动下,技工教育會越来越好,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水平越来越高,与发达国家技能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世界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一体化教学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其认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