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小花蝽对茶树两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2019-06-17李慧玲王定锋李良德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李慧玲,李 鹏,张 辉,王定锋,李良德,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2.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淄博 255400)
茶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Matsuda属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危害茶树嫩梢,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影响茶叶品质。茶棍蓟马(DendrothripsminowaiPriesner),又名茶棘皮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该虫以成、若虫锯吸为害茶叶嫩梢,受害叶片变褐色,芽叶变小,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产量,目前对这两种害虫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1-4]。小花蝽是世界范围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能取食蓟马、叶螨、鳞翅目害虫的卵等小型昆虫。东亚小花蝽[Oriussauteri(Poppius)]是我国农业害虫常见的捕食性天敌[5-7],属半翅目(Hemiptera),花蝽科(Anthocoridae),其成虫和若虫均可捕食蚜虫、叶蝉、蓟马、叶螨、粉虱等多种害虫,并可以捕食鳞翅目害虫初孵幼虫和卵,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但对茶园害虫的捕食效应还未见报道。本试验在室内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茶园常见的两种害虫茶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和搜寻效应,以期为这两种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东亚小花蝽为室内用麦蛾卵饲养,选取4~5龄若虫,试验前饥饿24 h,茶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采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号山试验茶园。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宁波赛福试验仪器ZRX-260型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光照温度为(25±0.5)℃,相对湿度为70%±5%。将茶棍蓟马、小绿叶蝉吸入2.5 cm×8 cm的透明塑料平底养虫管,盖子带有透气纱网,小绿叶蝉卵置入培养皿用滤纸保湿,茶棍蓟马成虫、小绿叶蝉2~3龄若虫、小绿叶蝉卵密度分别为每管5、10、15、20、25头,每管中放入一成熟完整新鲜的茶树叶片。再接入一头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每处理4次。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采用HollingⅡ型进行拟合,其数学模型为:Na=aTrNo/(1+aThNo)式中Na为被捕食的猎物数量,No为猎物密度,a为瞬时攻击率,Tr为处理时间。Th为捕食者处理每头猎物所用的时间[8]。
搜寻效应估计[8]:S=a/(1+aThNo)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对蓟马、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由表1可知,东亚小花蝽对棍蓟马、叶蝉若虫和叶蝉卵的捕食量,在5~25头的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量逐渐增加。在5~10头的范围内,东亚小花蝽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在猎物密度为25头时,对叶蝉卵的捕食量最大。室内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其捕食作用同时受到猎物密度的影响,在棍蓟马、小绿叶蝉若虫、小绿叶蝉卵不同猎物中,对叶蝉卵的瞬时攻机率最高为1.149,对小绿叶蝉若虫的瞬时攻机率最低为0.840,东亚小花蝽对棍蓟马的处理时间最短,为0.0381 d,对叶蝉若虫的处理时间最长为0.0520 d,东亚小花蝽对棍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0.850No/(1+0.0324No),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成虫捕食上限为26.25头;对小绿叶蝉2~3龄若虫捕食上限为19.68头;对小绿叶蝉卵的捕食上限为22.33头。根据公式1计算东亚小花蝽若虫对棍蓟马、叶蝉、叶蝉卵的功能反应方程及其最大捕食量如表2,χ2值分别为0.17、0.067、0.28,远低于χ2=(0.01,4)(13.277),表明理论捕食量与实际捕食量高度吻合。
表1 东亚小花蝽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捕食量
注: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列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列P<0.01水平下差异显著。
表2 东亚小花蝽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
2.2 东亚小花蝽4~5龄若虫对不同猎物的搜寻效应
由图1结果可知,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小绿叶蝉若虫、小绿叶蝉卵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寻找效应逐渐减小。茶棍蓟马密度为5头和25头时,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为0.74和0.47;小绿叶蝉若虫密度为5头和25头时,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为0.69和0.40;在相同猎物密度下,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搜寻效应最高,对小绿叶蝉若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小绿叶蝉卵的搜寻效应。
图1 不同猎物密度下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Fig.1 Searching efficacy of O.sauteri in different density of prey
3 讨论
茶棍蓟马和茶小绿叶蝉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茶园绿色防控的重要环节,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昆虫,张安盛、武予清等[9-14]研究了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捕食效果,并成功的控制了西花蓟马的危害,蔡仁莲[15-18]等研究报道了南方小花蝽可有效控制烟粉虱、棉蚜、蚕豆芽等多种小型害虫。汤方等[19]研究微小花蝽对温室白粉虱的捕食作用。这些研究均表明小花蝽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本研究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茶园蓟马、茶小绿叶蝉都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其捕食作用同时受到猎物密度的影响。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随着茶棍蓟马、小绿叶蝉若虫、小绿叶蝉卵等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寻找效应逐渐降低。寻找效应是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对寄主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本研究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下降。
本试验是在实验室内条件下进行的,茶园是开放的生态环境,茶园当中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能力受环境、温度、湿度、猎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子对东亚小花蝽的选择性、捕食性以及利用方式都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