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校园欺凌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

2019-06-17

江苏教育 2019年40期
关键词:言语问卷发生率

一、研究背景

校园欺凌是当今全球中小学教育共同面临的难题。随着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逐渐增多,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各级政府及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关注,寻求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关研究表明,受欺凌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等问题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卷入欺凌事件的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卷入的学生。有研究发现,在8~12岁有欺凌行为的学生,以后的犯罪率会显著增加,而那些被欺凌的学生则会有学业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回避、孤独、低自尊等。纵向研究还表明,在儿童期受到欺凌,其负面伤害会持续到成年。因此,校园欺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终身发展。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从学校层面进行校园欺凌干预是十分有效的。有研究者评估了44个校园层面反校园欺凌的项目,结果发现,项目执行后欺凌者的比例下降了20%~23%,而被欺凌者的比例下降了17%~20%,由此可见反校园欺凌项目的有效性,及学校环境对于缓解校园欺凌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运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通过实证研究,对本区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状况进行整体调查分析。从欺凌的实施者、受欺凌者等角度了解校园欺凌的发生状况。考察家庭、校园等微观系统对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以积极心理取向为基础,将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有针对性的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方法和实施途径,为学校开展相应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二、研究概况

(一)被试

本研究样本来自上海市闵行区14所学校,其中初中10所、高中3所、中职1所。在征得学校和学生的同意后,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每年级各1个班,共1847个被试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被试年龄为8~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19±0.05岁),其中男生903人,女生944人。被调查学生的年级、学校类型、户籍地以及是否班干部等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情况分布(n=1847)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运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Olweus Bully/Victim Questinnaire)初中版对不同类型中学生进行调查,为课程开发提供实证依据。

釆用张文新等人修订的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选取其中测量受欺凌、欺凌类型的两个分量表(各6个条目)。两个分量表均采用五级评分,按照欺凌、受欺凌发生的频率从1到5进行评定,1表示本学期没有发生过,2表示只发生过一两次,3表示一个月两三次,4表示大约一周一次,5表示一周好几次。两个分量表第1题和第6题分别用来测量直接言语欺凌(包括起难听的外号,骂,取笑或讽刺),第2题和第4题用来测量间接欺凌或关系欺凌(包括排斥、散布谣言),第3题和第5题用来测量直接身体欺凌(包括打、踢、推、撞或者威胁,强迫要钱,拿走或损坏物品)。

2.访谈法。

对研究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与量化研究结果结合分析,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研究过程

1.数据采集。

研究采用团体测验法,以问卷星的方式发放问卷,由学校组织学生到机房统一填写。要求各校心理健康教师担任主试,在施测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问卷内容、指导语及有关注意事项的专业培训。在征得学校、家长及学生的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数据收录完成后,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维度设置,将欺凌行为类型分为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和财物欺凌。每位被试分别报告过去一个学期在学校的欺凌和被欺凌的经历,具体结果见下页表2和表3。结果显示:学生欺凌他人的比例2%~14%,被欺凌发生率为7%~36%,其中言语欺凌最为常见;身体欺凌的总体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一周多次发生率较高。可见,身体欺凌一旦发生,可能更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欺凌发生和受欺凌发生的类型。据表4可知,男生在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和财物欺凌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可见,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卷入欺凌事件。在发生欺凌行为方面,男生更多发生的是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女生发生的言语欺凌相对较多。在受欺凌方面,男生受到的言语欺凌相对较多,女生受到的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相对较多。

表2 学生欺凌他人频率(%)

表3 学生被欺凌频率(%)

表4 不同性别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的频率(M±SD)

对初中、高中和中职三类不同学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下页表5,校园欺凌发生率介于“只有1~2次”之间。进一步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发现,在欺凌发生程度上,中职在四种欺凌类型上皆高于初中和高中;在受欺凌发生程度上,初中在四种受欺凌类型上皆高于高中和中职。

基于上述结果,对六至高三年级进行校园欺凌发生类型统计,具体结果见下页表6,发生程度介于“只有1~2次”之间。进一步进行年级组间差异比较发现,六、七年级的学生更多地报告自己受到欺凌,在受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财物欺凌方面多于其他高年级学生,且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发生率相对更高。

对班干部和非班干部学生的校园欺凌情况做统计,比较班干部和非班干部学生发生校园欺凌的差异,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可见,在不同身份学生中,欺凌和被欺凌行为皆有可能发生。

对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学生发生校园欺凌的情况做统计,比较不同户籍学生发生校园欺凌的差异,统计学上未见差异显著。可见,在不同户籍学生间,欺凌和被欺凌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表5 各类学校校园欺凌发生的类型(M±SD)

表6 不同年级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的类型(M±SD)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中学生的校园欺凌现象值得关注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中职、高中生而言,初中学生更多地报告自己受到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和财物欺凌,其中六、七年级的学生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初中学生年龄相对小,受到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易出现受害者心理,对被欺凌的敏感性更高。

言语欺凌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方便实施,且相对身体欺凌来说不会给受害者带来直接的身体伤害;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教师处理言语欺凌行为的深度不够,往往只是让学生相互道歉,甚至有些教师很少回应,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言语欺凌的发生。

中职生的言语欺凌和财物欺凌发生率比其他类型的学生高,这可能是因为中职学校的管理更宽松一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住宿学生较多,自由管理财物的概率更大,相应引起的财物欺凌现象更多。

(二)教育建议

1.从初中起始年级进行预防校园欺凌的教育。

建议在初中学生入学初就进行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班级氛围,开展良好的人际互动,让学生从入校就能有意识地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2.关注校园欺凌的类型,有的放矢。

关注校园欺凌中的言语欺凌,除了现实中的言语欺凌以外,同时关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语言欺凌以及有一定隐秘性的关系欺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教育干预,不能浮于表面,处理引导的方式和方法应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欺凌干预应进行精细化设计。

猜你喜欢

言语问卷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