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为商业航天带来什么?
2019-06-17沈淮
+沈淮
近日,腾讯与阿里巴巴相继发布消息,宣布强势进入卫星应用领域。
腾讯联合商业航天创企Satellogic、箩筐技术以及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正式推出“WeEarth超级地球”,该平台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组建一个包括300颗卫星在内的对地观测网,并通过全球首创的“专属卫星”服务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遥感服务体验。
而同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也不甘人后,阿里云联合长光卫星、Maxar技术、四维测绘、超图软件等卫星影像产业链公司发布数字地球引擎,汇聚全球数百颗卫星影像的数据集,向社会提供集智能分析及可视化为一体的能力。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浏览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并且用AI技术来帮助人类对这些复杂且神秘的卫星影像进行智能分析。
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同时宣布正式进入商业航天,既给人带来一丝意料之外的惊喜,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全球商业航天发展的轨迹来看,商业航天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联系远比想象中紧密得多。
马斯克是在互联网中掘到第一桶金后创建特斯拉和SpaceX的,而且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创建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为与SpaceX抗衡的商业航天巨头;
Facebook对卫星互联网星座投入巨大,虽屡屡受挫,却依然雄心勃勃;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从中可以看到,就全球范围而言,当今商业航天的领军企业中,脱胎于互联网巨头的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这些互联网巨头创建的新兴商业航天企业,正在成为引领商业航天发展的主导力量。
反观中国的商业航天,大部分创业者脱胎于传统航天界,互联网出身者极为少见,因此,中国商业航天较之国外,不能不说在互联网基因上极为欠缺。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商业航天走的更多的是传统航天的路子,而缺乏一些摆脱拘束、自由跳脱的互联网思维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中国商业航天来说,与互联网巨头的结盟是业界早已有所期待的事情,但一直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在,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一起进军商业航天,标志着商业航天与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联盟开始搭建,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那么,互联网巨头能为商业航天带来什么?
首先,是理念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跨界,为商业航天带来全新的经营、管理、生产理念。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市场理念的变化。
互联网的市场是消费级别的市场。没有巨大的消费群体,互联网企业的存在就没有价值,或者说价值不大。无论是腾讯的“WeEarth超级地球”还是阿里的数字地球引擎都将市场定位于无差别的普通消费者,而非特定消费群体,从而具有广阔深厚的市场支撑,而其具有的强大引流能力,可以为商业航天产品的营销和研发带来巨大的动力。这一点,正是当前中国商业航天最为欠缺的。
其次,是商业航天与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协同将造就全新的应用场景,搭建应用平台。
互联网巨头之所以青睐商业航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巨头可以利用商业航天赋能主营业务。
下图就是亚马逊与商业航天的业务协同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商业航天已与亚马逊的主营业务形成了紧密关联,并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是极大增强商业航天对风险资本的吸引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的互联网巨头无一不是由风险资本堆积起来的。互联网巨头进入商业航天,其风险投资思维势必对商业航天的投资理念产生极大的冲击。在此之前,尽管有不少风险资本涉足商业航天,但大多属试探性质。在互联网巨头的示范效应下,风险资本对商业航天的前景预期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此外,互联网巨头本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引流能力也将是吸引风险资本的有力因素。
当然,互联网巨头给商业航天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笔者在此仅做一些抛砖引玉之言。我们由衷期盼的是,作为当前全球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互联网巨头与商业航天的结合将使二者的市场疆域和消费场景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和拓展,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图景,或许,这才是“新航天时代”应有的方向及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