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建设

2019-06-17谷丽佳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滨河昌平绿道

谷丽佳

(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管理处,北京 102200)

1 绿道的定义

绿道一词,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1959年首次由威廉·怀特提出,并在1987年得到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官方认可[1]。该词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要素,“way”表示通道。1990年美国的查尔斯·利特在著作《美国的绿道》中描述绿道是指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使用,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2]。

2 绿道发展现状

奥姆斯特德在1867~1900年间的作品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被视为史上第一条真正的绿道,此后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绿道建设。我国绿道建设起步较晚,2008年《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络总体规划纲要》的提出,为我国绿道建设拉开了序幕。珠三角绿道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地也纷纷开展了绿道建设,绿道已覆盖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为有效指导绿道的规划建设,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技术标准和指引,如《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等。

2013年7月23日北京市政府通过《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2013-2017年)》,开始建设仅限步行、自行车通行的绿道系统,为应对缓解北京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市级绿道建设以“三环三翼多廊”布局呈现,重点启动了二环路滨水绿道、海淀三山五园绿道、丰台园博绿道、温榆河滨水绿道、东郊森林公园绿道等长达200公里的试点工程[3]。立足北京市特定的生态格局,结合北京市主要山脉水系和建成区道路网等,北京构建的绿道类型划分为如下五类:滨水游憩绿道、森林景观绿道、郊野田园绿道、人文景观绿道、公园休闲绿道。为使北京市绿道形成多层次的绿道系统,各区县相应启动了区级绿道建设计划,2015年昌平区建设了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

3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建设情况

3.1 项目概况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北起东沙河十三陵水库溢洪道,南至南北沙河入沙河水库口,全长约21 km,总面积11643亩,其中绿地面积约为5880亩。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位于公园的西侧,主河道的西侧,北起南环大桥下,南至怀昌路,分为两条游览线路,游览线路一共计3 km,游览线路二共计5 km,其中重合长度2472 m。绿道设计宽度按照现有地形和种植情况约20~60 m、道路宽度保持3 m,涉及面积约22.31 hm2。

3.2 项目内容

该绿道建设充分考虑了公园游客休闲和安全需求,通过合理布局引导步道建设,为满足市民健步过程中休息、赏景以及确保安全的需要,结合绿道选线定位,统筹安排了游憩服务设施、标识系统,并对绿道两侧进行景观提升,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2.1 慢行道

绿道慢行道建设在因地制宜、节能环保原则的指导下,改造原有道路约5000 m,新建道路98 m。原有道路宽度分为6 m、3 m两种类型,改造原有道路的慢行道宽度为3 m,在保留原有路面构造基础上,铣刨原有道路沥青面层厚度3 cm,喷洒乳化沥青粘层,并在其上铺设3 cm红色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新建道路慢行道宽度为1.5 m,其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分别为:素土、15 cm垫层、15 cm水泥稳定砂砾、乳化沥青透层、5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层、3 cm红色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6 m宽道路改造后、3 m宽道路改造后、1.5 m宽新建道路改造后的效果见图1。

3.2.2 游憩服务设施

绿道沿途现有4个休息平台、3个卫生间、多个休息座椅,照明及浇灌系统完善,但绿道沿线南侧、东侧服务设施较少。为完善绿道周边的配套设施,该项目新建1处休息长廊76 m2,1处卫生间105 m2以及共16个成品座椅。

图1慢行道彩色沥青铺设效果

3.2.3 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绿道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游人可以根据标识系统快速选择合适的运动路线,并依据标识系统到达相应地点。绿道每间隔500 m、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地面标识,包含昌平绿道标志、方向标识、距离标识等;同时,设立绿道导览系统,其中景点导览图2个。

3.2.4 景观提升

绿道北段以秋景为主,增加秋季开花的地被植物如金鸡菊、地被菊、丰花月季等,栽植彩叶植物如紫叶矮樱、黄栌、金枝国槐等,形成特色植物景观观赏点。绿道西、南段以春、夏花为主,增加紫荆、木槿、天目琼花、紫薇、八宝景天、鼠尾草等,新增植被种类同周边植物关联,协调形成更好的景观面。绿道东段以冬季、早春景为主,增加常绿树、冬季观果、观干植物和观草地被,如华山松、白皮松、山楂、红瑞木、狼尾草、丛生福禄考等(图2)。

图2绿道两侧景观提升后效果

3.3 绿道建设创新

3.3.1 植物材料选择

在保留绿道两侧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40余种植物,充实空间绿量,植物材料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依据植物种类的观赏特性、抗逆性、安全性、管护费用等择优选用。绿道两侧种植的栾树、紫叶矮樱、红瑞木、紫丁香、爬山虎、小叶黄杨、月季、二月兰、紫花地丁、马蔺等种植效果表现良好,在王永格等人的健康绿道优良植物种类综合评价研究中,被评为Ⅰ级,具有观赏性高,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管护费用低的特点[4]。绿道两侧的行道树选择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炎热的夏季起到很好的遮阴效果。紫叶矮樱、黄栌、金枝国槐、红瑞木等植物增添了园内的景观色彩。

3.3.2 建设彩色沥青慢行道

随着人们对城市质量建设、健康出行以及生活品味要求的提高,道路建设中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改变了黑色沥青路面色彩单一的缺点,彩色沥青路面有利于调节局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彩色沥青路面既保证了道路的平整、防滑、耐磨、舒适等功能,并达到美观效果,增加了整体道路的观赏性。曾有绿道的慢行道采用的是塑胶铺装,该跑道虽具有良好弹性的优点,但成本较高、易受损坏、清洗费时。在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丰台园博园绿道、延庆妫河绿道步道建设中,均采用了为彩色沥青铺装材料,其建设效果良好。

3.3.3 标识系统体现地方特色

特色的标识系统能够反映绿道的特点,使人们在锻炼过程中,准确了解自己的位置,方便、安全的开展健身活动。该绿道采用了统一的标识体系和形式母版,标识内容具有统一、易识别的特点,并严格执行绿道标识的相关规定。绿道标识系统包括地面标识和立体标识,地面标识包括慢行道距离标识、 昌平绿道logo、方向指示等,立体标识包括导览图、导向标识等。本绿道在起点处喷绘了小脚丫图案,3 km与5 km两条游览线路分叉口处设计了特色的指引标识,绿道交叉口处喷绘了昌平绿道标志,整个标识系统具有统一性,并带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3.4 绿道养护管理模式

滨河森林公园的绿道养护一直依靠财政资金,仅依托政府的管理模式存在不足,还需充分引入社会力量。在西方国家绿道建设中,公众参与成为了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之一。美国联邦政府除了收购土地,并作为主要资金赞助方外,绿道建设的提出以及后期养护管理一般由非盈利机构组织、社会团体、合作组织等负责[5]。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道建设中,特步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合作,冠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特步跑道,特步对奥森10 km跑道进行了翻新,将跑道从2 m拓宽为3 m。同时,在步道沿途,特步还和国内领先专业跑步APP悦跑圈,共同打造了10个跑者服务站。

3.5 绿道建设成效

绿道建设提升了公园品质。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是昌平区的一条区级绿道,该绿道建设结合公园现状,改善了公园道路系统,增添了园内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公园环境。

绿道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的场所。滨河公园周边有多个住宅小区,该绿道吸进了许多居民前来健步走,游客在绿道中散步、郊游可以给舒缓都市人的生活压力,使人们身心愉悦。绿道建成后,每年有多家单位到滨河公园开展长走比赛,促进团队建设。2018年9月12日,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健步121绿色好生活”—2018年首都职工秋季健步走(昌平站)活动在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举行,3000名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绿道建设改善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绿道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在驿站和重要节点栽植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绿道建设丰富了园内物种多样性,提高了园内的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园内的生态环境,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随着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园内河面定期清理,公园常常吸引喜鹊、斑鸠、野鸭子、野鸡、白鹭、鸳鸯、黑天鹅等鸟类驻足。

4 结语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近几来在我国不断推广的先进生态理念。本文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的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了绿道的慢行道、游憩服务设施、标识系统、景观提升,分析了绿道的建设创新、养护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成效。目前我国的绿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建设时间短、地形复杂多样、资金短缺、宣传力度不足等因素限制,绿道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本文能够在今后的绿道建设中提供一些参考或启发。

猜你喜欢

滨河昌平绿道
胡旭光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基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探究
窗外的迷你世界
俄罗斯套娃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