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名里寻找故乡的痕迹

2019-06-17

中外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缀徐州命名

□ 寒 天

在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移民中,除了带走金银细软,人们更把家乡的名字一并带走。故乡的痕迹,被留在了地名上。重庆的“里”,多为湖广填四川时的湖北移民命名,上海的“宅、巷”代表北方移民,而“弄、厍、里”代表南方移民。地名,可以说是先祖在移民时留下的脚印。

南徐州:“漂浮”的侨州如何落地

翻阅《宋书》,可以见到一条有意思的记载:“南徐州备有徐、兖、幽、冀、青、并、扬七州郡邑。”南徐州和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是什么关系?这就要从衣冠南渡引发出的侨州郡县问题说起了。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此后,西晋帝室南迁,建立东晋,世家大族也随之迁徙,往往是举族行动,规模庞大。据学者葛剑雄估算,进入南方的人口超过百万。东晋政府对这些人的管理方法是,设置一批侨州郡县,即把北方原郡县地名原样照搬到南方。这样,流亡士族得以保持自己的籍贯,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

“南徐州”自然就是徐州的侨州了,最初“永嘉之乱”时,幽、冀、青、并、兖、徐州的流民,相率渡过淮河。当时徐州的辖区大概包括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南部地区,徐州的淮南部分并未沦没,于是,东晋政府就在徐州的淮南,又侨立幽、冀、青、并、兖其他五州。

后来,刘裕北伐,收复了徐州全境,但此时政府决定保留淮南为徐州,而将新收复的淮北称为“北徐州”,也就是说,原来徐州的辖区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州。可毕竟淮北才是原来徐州的州治所在,于是,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国家决定恢复徐州的淮北部分“徐州”的称号,而淮南部分则改称“南徐州”。

“南徐州”的州治在京口,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因此,京口一度也有“南徐”之称。至于之前侨立的幽、冀、青、并、兖五州,则被不断地省并,最终留下了一个南兖州拥有实土。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各州不断更名,直至隋统一全国,方才重新厘正全国混乱不堪的行政区划,如“南徐州”这样的名字,也永远地消散在历史长河中,只有“南徐”作为京口的代称,还偶尔以典故的形式出现在后世的诗文里。

在此后的历次移民中,如侨州郡县这样复制粘贴式的重命名似乎并不多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移民放弃了故土之名,虽然州、郡、县的名字难以更改,但对于小如村、巷、弄堂,移民们仍握有一定的命名权,这也成为后世移民地名的主要命名方法。

上海:来自全国的后缀

初到上海,对着地铁站名会有些恍惚。娄山关路、金沙江路、常熟路、昌平路、西藏南路、曲阜路……不过短短几站,好像已经走遍全国。不过,可别被上面的“复制粘贴”误导了,这些路名和移民没什么关系。

1863年,英、美租界决定对租界路名进行调整,因租界为两国共管,为了避免矛盾,便决定使用中国的行政地名来命名,规则是以省(区)命名南北方向的路,如新疆路、西藏路、云南路、广西路;市则是东西走向,如南京路、北京路、贵阳路、九江路……唯有东西向的广东路是例外,广东路最初的英文是“Canton Road”,后因“Canton”与“广东”音近,便译为广东路,成为异类。

“广东路”与广东移民无关,但广东移民依旧给上海带去了广东地名。自1860年以来,大量广东籍的买办、商人踏入上海这个新兴的全国外贸中心,他们大都聚集在虹口区,尤其是四川北路南部的福德路、北部的东武昌路,广东移民在此开设商店、酒馆、茶楼,连店里的留声机放的都是《步步高》、《雨打芭蕉》这样的粤音。

上海作为移民城市,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譬如苏北里、南通新村、无锡弄、宁波弄堂、西安坊等等。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地名的后缀——里、弄、坊,这些名称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这就要说到移民地名的另一种常见的命名方式——以姓氏命名了。

“X家X”的地名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如河北石家庄、湖南张家界、河北张家口、江苏张家港。追根溯源,用以命名的姓氏多为当地较有名望、人口众多的大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举族迁徙的移民。

据学者研究,上海地名的后缀有宅、村、巷、行、弄、厍(shè)、角、荡、湾、寺、桥、庄、圈、里、塘、园、浜、堰、泾、坞、圩、店、厅、渡、楼、门、头、沟、池、沙、舍、窑、庵、浪、嘴、塔、宅基、油车、坟山、池圈、树圈、祠堂等数十种不同的称谓,除了以建筑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外,还有一些,是全国各地的移民带着自己家乡惯用的后缀跋涉至此,交织成上海地名多姿多彩的画面。

其中,“宅”在上海古代移民地名中分布最为广泛,占到了这类地名的一半以上。从目前可考来源的地名来看,“宅”主要为北方移民使用,例如,汉时青浦县(今青浦区)的孔宅,是孔子的22世孙孔潜的居住地。闸北区的杨湖宅,是因宋时杨家将后代自河北迁居此地。普陀区的侯家宅,为南宋枢密院副使的山西河东人侯细,在随高宗南渡后因遭秦桧诬陷而隐居于此。虹口区的陈家宅,因为清安徽陈氏一族逃荒至此得名。

除了以姓为地名外,也有以家乡为名的,比如,建国后普陀区的泰山宅,是自山东泰山附近迁居来的一批移民,在1980年后,这里有新建公房,就叫做泰山新村。

而南方移民若使用“宅”,其祖裔多半是南迁的北人,而“纯粹”的南方人,大多使用其他的特色称谓,如闸北区的严家角、浦东新区的陈家门来自浙江移民;黄浦区的吴家厅、浦东新区的黄家阁来自福建移民。

此外,后缀占比的变化,也暗示着移民来源的变化,自近代以来,南方籍移民大量拥入上海,于是,宅、巷这样的北方地名渐少,而弄、厍、里这样的福建、江苏等南方地区通名渐多,一进一退间,浓缩了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风云变幻。

新疆天山北麓:天涯即故乡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终于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战乱历时68年,三代帝王,终于收复新疆。然而,战乱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北疆地区“千里空虚,渺无人烟”。于是,从次年起,清政府延续了历朝对边疆地区的“移民实边”政策,在新疆开展屯田。

屯户来源主要有四,一是兵屯的绿营兵和八旗兵;二是罪犯;三是招募内地游民和佃户,主要经营民屯;四是自由垦殖,即允许商人在认垦大批土地后,招募大量雇工前往耕种。

清代在新疆的屯田规模之庞大为历代之最。但好景不长,100年后的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再次让当地人口数量降至低谷,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再次采用“移民实边”的政策,天山北麓地区又一次迎来了移民潮。

纵观北疆地名,“复制粘贴”式的命名随处可见。“兰州湾子村”(甘肃兰州)、“河州工村”(甘肃河州,今临夏)、“凉州滩”(甘肃凉州,今武威)和“西宁大庄子”(青海西宁),都清楚明白地标示了当地移民的来源。

在这些地名中,“安南工”格外起眼。不要怀疑,安南的确是越南,但是越南人怎么会来到新疆呢?据记载,18世纪前半叶,越南北部郑氏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某一支的领导人死后,其子率领部众共22户100多人逃入中国云南,请求内附。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政府将这些人分为两部,分别安插到黑龙江和乌鲁木齐屯垦,就此安家落户。数年后,又有900多个安南人从云南被遣送到乌鲁木齐,后又移送伊犁。

北疆地区同样有深具当地特色的后缀,由于移民多以军屯、民屯的形式存在,因此,“屯”“工”类地名格外多见。“数字+工”的命名方式,最初用以命名修筑城池时的工堡,后来就保留下来成为地名,然而只用数字毕竟太易重复,于是又加上方位以区别,如东五工、上三工等;小三四工,指位于三工和四工之间的地方;而二六工指的是二工和六工之间。虽然屯垦早已结束,但这些地名仍忠实地记录下了当初的移民是如何筚路蓝缕,开发新疆的。

还有一些特色地名,同样记录下移民的历史。譬如吉木萨尔县大有乡的“大夹滩”,乡里有个渭户沟村,主要居民为几十户陕西渭河地区移民,而相邻的广泉村,则以甘肃移民为主。相传在光绪年间,两村因争夺水源发生械斗,甚至闹出人命。打架的河滩就被称为“打架滩”,后人也许感觉实在不雅,便改用谐音的“大夹滩”。

猜你喜欢

后缀徐州命名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TalKaholic话痨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