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终端 做活卖场
2019-06-16朱东梅
朱东梅
有着多年空调行业经验的福建翼盛通公司,在2016年接手了苏泊尔小家电厦门市场的运营。虽然有卖场的运营经验,但是翼盛通公司并没有任何小家电行业的管理基础。于是,在接手小家电的项目时,翼盛通公司采取了保守的做法。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团队,然后用半年的时间,查找原有经营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细节的管控才能改善经营质量
一个公司经营不好,要么战略有问题,要么是管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代理商公司经营不好,大都是跑冒滴漏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产品的议价能力弱等管理问题。例如,公司缺乏对终端销售的掌控力,导致卖场里导购员说了算,导购员想卖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导购员想卖什么价格就卖什么价格。其实,对于导购员来说,产品的价格越低,销售的难度越小。所以,导购员最愿意销售特价机。如果公司缺乏监管体系和对产品的基础管理,导购员就随意变动产品在终端的零售价格。导购员降价销售的结果是公司要承担因为商品降价造成的负毛利。一个导购员这样做了,公司没有任何措施,其他的导购员也会跟着效仿。虽然这种情况不是频繁出现,但是几十家卖场,上百个导购员,积少成多,卖场每年由此产生了较大的亏损。
翼盛通公司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从源头管理开始,由财务部门监管每一单卖场销售的产品价格。任何一台低于公司定价销售的产品都要有主管签字,否则由导购员个人承担损失。一个导购员违规被处罚之后,其他的人就不敢再擅自降价销售产品了,产品销售很快就规范了。
其次是库存滞销商品的快速消化和残次品严格管理。贸易型公司的盈利很多时候是靠库存。库存大了,所有的资金和风险都会增大。很多代理商公司垮掉也是因为库存过大资金无法周转。翼盛通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发动员工做库存滞销产品的消化。
代理商仓库里都会有残次品库。一台残次品的出现往往可以抵消十几台正品的销售利润。一个公司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残次品比例,减少一台残次品就是多了十几台常规产品的利润。残次品的出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工厂出来送到仓库时已经坏了,这种情况可以找工厂索赔;第二种是物流配送到门店的途中造成的,物流公司要赔偿;第三种是终端导购员管理不善,就要由导购员来赔偿;第四种是顾客不小心损坏的,要由顾客赔偿。所以,每一台残次品都是有出处的。建立了严格的商品管理制度,哪个环节造成了商品的残次,责任人就要照章赔偿。仓库验收员在验收的时候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包装箱,箱体外部出现磕碰痕迹的,必须开箱验货,发现商品损坏立即拍照上传给厂家做退换货或者索赔;物流配送人员在搬运产品的时候也格外小心,野蛮装卸没有了,残次品的出现自然也大幅度减少;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卖场的导购员看管产品也更加注意,减少因为顾客过失導致的商品损坏。多管齐下之后,出现残次品的环节得到控制,公司的毛利也就随之提高了。
再有就是资金的周转。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凡是超过预算的资金支出,项目负责人要缴纳资金的利息,或者停止财务拨款。资金量使用越大,支付的利息越多,项目的利润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没有了公司资金支持,项目部就很可能完不成任务,团队中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建立自上而下的营销理念
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建立自上而下的营销理念。有的代理商认为终端是与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导购员自然最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产品。于是,在向工厂订货的时候,都是将终端导购员的需求汇总给业务人员,业务人员再汇总到主管向厂家订货。导购员喜欢销售哪款产品,哪款产品就卖的快,订单量就高。因为在导购员的考核机制中,他一定愿意销售低价产品,订货也是倾向于低价商品。所以,导购员下的订单都是299元,399元这样的低价产品或者是特价机。大量销售低毛利产品,公司的盈利从哪里来?这种做法跟公司经营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因此,向导购员要订单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自上而下的营销理念中,品牌的操盘手理解品牌的思路和规划,才是营销的主导者,操盘手让导购员卖什么,他就要卖什么,因为操盘手最清楚哪款产品最赚钱,哪款产品最好卖。在操盘手的规划中,最先销售的是既好卖又赚钱的产品;然后是赚钱但不太好卖,需要一定的推广手段的商品;最后再卖那些好卖但是不赚钱的产品。因此,操盘手计划当年实现8000万元的销售额,他会将业绩做全面的分解,哪几个品类、哪几个型号贡献多少销售额,多少毛利,再分解到每个月要达成的目标。规划做好之后,要从内到外做宣贯,让团队的业务人员和每个卖场的导购员都要知道,这个系统、这个门店今年的任务和目标是多少,要卖哪些型号,占比是多少,每个月的销售目标是多少。达到这个指标大家有什么奖励,达不到这个指标团队会失去什么等等。而且,要让每个营销人员都知道,公司的仓库也是按照这个规划来备货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划销售,就意味着无货可卖,这才是导购员最担心的。统一了思想之后,就像正规军打仗一样,确保同一个时间段内,每个终端重点推的产品都是一样的,而不是这个门店主推这个产品,那个门店主推的是其他的型号,从而导致库存型号非常分散,有的型号经常断货,有的型号出现滞销。只要公司想推动的型号,不管怎么样,都要说服客户。
有了这个销售规划和目标之后,大家努力的方向就清晰了。不会出现卖场里有销售量没有利润的情况。滞销品数量减少,库存结构改善,经营才能更加良性。因此,接手两年后,翼盛通公司2018年苏泊尔小家电的毛利比上一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导购员的“两个转变”和“三个坚持”
2018年,翼盛通公司经营的厦门某国美卖场,年度销售苏泊尔小家电超过300万元。这在行业内是非常罕见的。即便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很难做到这个单店业绩。更何况是在卖场客流量大幅下滑、人人都网购的背景下,一个小家电品牌单一卖场实现300万元,肯定不是一日之功。
翼盛通公司总经理介绍,除了苏泊尔小家电品牌和产品品质做背书以外,最主要的是翼盛通公司近两年一直在强化导购员的“两个转变”和“三个坚持”。
第一个转变是导购员自我定位的转变,要从一个卖手转变为消费者的生活顾问;第二个转变是将一锤子买卖转变为社群经营。
这两个转变体现在时间上就是三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要将每个买了产品的顾客都加微信好友,后期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包括定期给客户回访,了解产品的使用状况;根据季节的变化,为客户提供食谱和做美食的小视频等;邀请客户带着家属参加周末的美食沙龙,一起制作美食,增进与客户的感情,增加更多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坚持免费为顾客送货上门服务,并且携带吸尘器,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清扫方面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其他生活方面的帮助,例如,客户要买冰箱洗衣机,协助客户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客户提供家教、就医养生等生活方面的帮助,让客户产生粘性。
第二个坚持是深入到社区,积极开展社区活动。通过社区活动,一是推广产品,二是推广品牌,三是推广自己,增加粉丝量。
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做微商,每天在朋友圈发布产品和促销信息。
做到了两个转变和三个坚持之后,这个导购员就由卖手转变为顾客的销售顾问。
销售顾问是什么样的呢?只卖对的商品给顾客,而不是让顾客去海选。卖对,首先要了解顾客的需求,然后帮助顾客做选择。这个选择一定是站在顾客的角度是正确的,而不是什么贵推荐什么。如果顾客住在出租屋里,那就要卖给他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如果顾客是中产,那就要给他选择一款高品质的产品;对于土豪,不给他选择最贵最高大上的产品,他就不会开心。告诉顾客这个选择是对的,并确保他使用这个产品之后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有了两次三次这样好的推荐,顾客都非常满意,那以后他对这个导购员就会产生绝对的信任,买什么都要交给这个导购员了。当顾客想买什么电器产品的时候,只打一个电话,告诉导购员他想买什么就 OK了,后续的都交给这个导购员做主了。这个顾客其实就是最忠实的粉丝。如果导购员与顧客达到这样的信任,销售的就不仅仅是产品了,而是个人的信誉了。
与顾客建立信任的前提是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帮他考虑,慎重选择商品,不要让他失望。如果有一次坑他,那就会失去这个顾客。每个顾客都是流量,如果把顾客留住,让顾客对导购员产生极度的信任,就是导购员的核心资产。留住顾客之后,营销的成本就变得非常低了,甚至会把周围的亲朋推荐过来。
厦门这家实现300万元销售额的国美,导购员就是靠粉丝来运营的。竞品看到苏泊尔的生意这么风生水起,曾经派出四五个精锐导购员来到这个店里,但是半年之后还是铩羽而归。因为他们发现,苏泊尔的产品很多都不是顾客上门买走的。但是订单却一张一张地开出去,销售额在不断地增长。这样的导购员不仅仅是代理商需要的,也是卖场最需要的。卖场也深知,顾客来这里买东西,并不是冲着卖场,而是因为这个导购员。久而久之,卖场也会将一些倾斜性的资源给这个品牌,以免导购员流失到其他的卖场。
反过来看,如果卖场始终以这样的理念经营的话,每个卖场都会顾客赢门的。很多家电卖场都提出过培养金牌销售顾问的理念,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以利润为导向,金牌销售顾问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客单价,所以什么贵就推荐给顾客什么产品。而不是站在客户的角度选购商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顾客的信任,金牌导购的打造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从经营顾客的角度出发,家电卖场多年来的经营模式都是错的,方式都是简单粗暴的。做一场活动,拉动多少销售额。仅此而已。真正经营顾客,要将顾客购物之前,购物之后,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让顾客产生对店面的粘性。所以,现在的家电卖场握着几百万的会员信息,不知道去哪里找客户,也没有销售额。甚至是拿卖场的信誉做背书,做一些饮鸩止渴的营销活动。这只能加速卖场的死亡。
现在的线下卖场确实与几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卖场也有线上不具备的优势,也有自己忠实的购买群体。直观,体验,温情,这些都是要通过导购员传递给顾客的。作为品牌的代理商,坚持执行品牌战略的基础上,用人性化的模式,才能真正将卖场的流量转为留量,实现代理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