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轮习”:深化校企合作下就业实践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商业学校为例

2019-06-16

职教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就业,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就业成为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的方向和目标,就业质量成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使职业教育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综合能力强、持续发展力久、为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各职业学校需要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尤其是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环节。

一、就业“轮习”:贯穿人才培养全程的就业实践方式

(一)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南京商业学校“学业、创业、就业”三者合一的“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符合专业特点、学生能力、素质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该体系包括校内的理论教学的实践深化和校外的未来岗位的就业实践[1],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将就业实践环节融入整个实践体系环节中,就业“轮习”就是以“预习——见习——实习”为主线,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方式,校企协同实现的就业实践。

图1 “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二)就业“轮习”的内涵

就业“轮习”,是学校与合作企业协同开展递进式的就业实践活动的概括说法,其内容具体包括:入学初期的感知预习、培养中期的跟岗见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模块轮流开展,递进式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属于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中的校外实践内容。

感知预习,即通过实地参观企业,观摩感知未来岗位状况,以了解专业、企业情况、形成对专业及岗位的初步认知为目标,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初的前两周;跟岗见习,是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生产实践,以工学交替为基本模式,达到对所学专业及所从事岗位的深度认知,在就业实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知识、技能结构以适用岗位需求;顶岗实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即将毕业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的实习[2],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就业“轮习”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开展就业“轮习”的必要性

(一)契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之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主方向。2017年底国办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提到战略高度,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保障。2018年5月江苏出台《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紧接着在6月又出台了《省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江苏职业教育提出“深度融合发展”的概念,作为未来发展的理念和方向,把培养“素质本位、德技融合、知能并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具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3]。就业“轮习”恰恰是学校与企业间合作、协调、融合的过程,在组织实施中不断优化完善,努力实现校企间的有效合作、深度合作。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必须要有企业、行业参与,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校企合作一直很难深入、有效地广泛开展。企业参与度低,被动合作的问题长期存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脱离,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要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等现实问题促使政府、企业、学校达成共识,必须要“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就业“轮习”从学生入学开始的专业认知,到最后的毕业实习,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在确定实践标准、实施培养计划、实践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企业是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则成为协调配合者,能真正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效果。

(三)实现“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三业一体化”教育过程中,就业教育的侧重点在实践,就业“轮习”既补充着学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内容,又为学业教育、创业教育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方向。

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包括中职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征影响,缺乏自主规划和学习的能力,在入学之初对所学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更难以生涯发展为目标将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学习动机不强。就业“轮习”的感知预习,安排在新生入学之初,让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专业,即将踏入的行业有个初步感知,同时为学业、就业、创业规划打基础。

就业“轮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跟岗见习,既让学生在跟岗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有较全面、较深刻的认知,从而发现自己在以往专业知识学习中的缺失与问题,及时调整以后学习和实践的方向,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和创业尝试。

顶岗实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身份,能快速的促使学生工作技能、工作能力的成长和成熟。顶岗实习的结束意味着学校教育的结束,但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走完就业“轮习”的学生,会具备着较高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会对将来的生涯产生更多的思考和选择,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寻求发展。

三、就业“轮习”在南京商业学校的实践

(一)选择实践企业,明晰权责与标准

就业“轮习”的前期基础工作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标准要求,在合作企业中选择具有行业领域代表性的企业单位,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践计划及目标,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双方的权责。因就业“轮习”的三个阶段实习具有连续性,所以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企业规模、企业口碑、企业专业性、企业可持续合作性等因素。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各专业已经确定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单位,并且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以符合学生、学校发展需求,应对社会变化因素。近几年主要合作单位统计如表1。

(二)实践内容及安排

1.感知预习。实习时间:新生第1 学期的第1、2 周。内容安排:企业参观和专业发展前沿讲座。具体包括参观企业岗位、企业设备、企业生产应用等。由企业安排高级管理人员对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讲座和解答,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并组织学生写感知预习总结与报告。

2.跟岗见习。见习时间:第3 学期(五年制高职学生安排在第5 学期和第7 学期),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实施周,累计达1 个月时间。见习方式:跟岗工学交替。集中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跟岗见习,企业人力、工位往往难以满足需求,所以应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采取班级分组交替跟岗见习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企业用人数量限制的问题,也保障了学生工作和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内容安排:岗前培训,主要是企业文化、安全和厂纪厂规教育。例如汽修专业在上汽集团跟岗见习时,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是上汽企业文化展示、总装部现场行为规范、生产区域行为规范、总装生产部门员工行为规范等诸多行为规范,以及要识别车间内的各种各样安全标识和标志等;上岗培训,学生进入车间,在上岗前,要结合所在工位操作培训,要掌握生产(工作)的各项操作要领和工艺,以及生产(工作)线上各种操作工具的使用。熟悉和了解专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所学课程进行接轨;跟岗操作,学生进入车间流水线或工作岗位拜师学艺,向一线师傅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岗位的各项操作,完成工作任务。最后工学交替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见习总结与报告。

3.顶岗实习。国家教育部公布的《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有关专业顶岗实习目标、时间安排、实习条件、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实习管理等提出基本要求,是职业学校组织开展顶岗实习的主要依据[4]。实习时间:根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安排在第6 学期(五年制高职学生安排在第10 学期),一般时长16 周。实习安排:学校与各企业根据用人标准及《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安排实习内容,一般顶岗实习与企业预录用员工的实习安排一致。实习管理:实习前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签订四方协议书,明确各方权责,保障学生权益。实习开始后,企业及时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学校配合管理,学生在岗位实习阶段的表现作为学生毕业实习考核与企业录用的备案。实习期间,学校与企业联合进行两次考核(中期实习答辩和末期实习考核),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结束后,校企联合进行实习总结考核,考核总成绩中学校考核占40%,企业考核成绩占60%。

(三)就业“轮习”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评价是保证就业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没有有效的考核,就很难实现就业“轮习”各个实践环节的持续开展。就业“轮习”作为教学实践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企业定期反馈、每个实践环节结束后开展总结,提交实习报告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为了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就业实践的考核和评价,最优化就业“轮习”,学校创新尝试技能等级闯关证书认证和实习答辩两种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表1 南京商业学校各专业就业“轮习”合作单位

1.技能等级证书认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也称技能闯关,是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技能鉴定。学校设定A、B、C、D、E 五个等级,鉴定标准参照省技能大赛标准、省技能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南京市年段技能标高,及企业标准。技能等级证书与学生毕业相关联,学生毕业前未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暂缓发放毕业证书,中专学生毕业前需取得D 级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毕业前需取得B 级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对取得A 级等级证书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学生每年4月提出认证申请,由各系部汇总并组织考核鉴定,学生毕业前一年,每年必须参加校内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直到取得最高等级。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只要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了某个级别就可以申请鉴定,它不是针对就业“轮习”的具体实践环节设定的考核,而是对“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能力的考核,但是很能考核和评价就业“轮习”的整体实践效果。

在技能等级证书认定中,企业参与标准确定、鉴定考试评审,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反馈到感知预习、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对改进和完善就业“轮习”过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实习答辩。实习答辩是针对就业“轮习”的顶岗实习环节开展的考核评价,分为中期实习答辩和末期实习考核两次,分别安排在实习中期和实习结束后。考核包括“演”(技能演示)、“说”(原理解说)、“答”(应激答辩)三个环节,技能演示,是根据考核指定技能项目,学生在5-10 分钟内(依据各专业而定)演示完整的专业技能,例如会计专业的点钞(取钞、开扇、清点、捆扎、盖章),酒店管理专业的摆台、汽修专业的故障排查等;原理解说,要求在进行技能演示后,学生要结合学校所学解说技能操作过程中的理论及依据;应激答辩是评委组根据现场实际、工作环境中特殊情况等出题目,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环节,最后由企业、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完成打分与评价。

受时间的限制,实习答辩作为考核评价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为顶岗实习的评价与考核提供了新思路,是对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的革新措施[5]。

四、就业“轮习”的成效

每个实践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访谈、企业反馈、校内督导等形式对“轮习”进行完善与改进,经过多年的实践,就业“轮习”逐渐制度化,正规化,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的良性发展。

(一)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随着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获奖越来越多,从2012年到2017年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7 块国赛金牌,58 块省赛金牌。在201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六个校区的师生共参与了六大类11个项目的角逐,最终获得“10 金18 银8 铜”共36块奖牌的好成绩,特别是南京商业学校信息工程系张亦舒、张震两位选手在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中职组比赛中沉着应战、稳定发挥最终荣获金牌,更打破了近几年来江苏队在国赛中没有金牌的局面。2018年学校三个小组参加中英STEAM 创新国际大赛华东区域决赛,最后分别获高职组一、二、三等奖,荣获高职组一等奖的VCA 魔方小组成员于7月底远赴英国代表国家参加中英总决赛,又获一等奖。

(二)学校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满意度高

就业“轮习”的开展,加强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也让学校培育的人才更适应企业的需求,提高了就业质量。据统计,2015 届、2016 届、2017 届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8%以上。高对口就业率,意味着学生所学有所用,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另外,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就业质量电话跟踪调查,学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南京市名列前三名,2017 届南京市职业学校就业质量电话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南京市总分排第二,并连续三年获得南京城区第一名,学生就业满意达100%。在企业满意度调查中,企业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及满意度越来越高,2014年、2015年的企业满意度调查中,能达到非常满意的仅占12%左右,还有将近4%的学生企业不满意,2016年对13 个专业的850 多名毕业生进行的企业满意的调查显示(表2),达到非常满意的占26.4%,达到满意的占73.3%,不满意的占0.3%,这个数据相比前几年的满意率调查有了很大改变。

表2 南京商业学校2016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情况统计表

(三)营造了就业氛围,增加了就业机会

为配合就业“轮习”的开展,动员学生进行实习实务培训,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企业有效沟通,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实习就业活动周”,营造了积极的就业实践文化氛围。活动一般会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学校学术专家、成功学校校友等为学生做实习就业的讲座与答疑。例如2018年的“实习就业活动周”,专家们分别做了“未来职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毕业实习中的自我管理”“靠谱·担当·追梦”“走向优秀的密码”“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文化呼唤”等主题讲座,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在活动周期间,既让企业感受学校积极营造的就业氛围,同时借机与各企业洽谈学生的未来走向,拟定合作协议,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考核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