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锦亦:新生代设计师肩负着推动工业设计变革发展的使命
2019-06-15支锦亦
编辑Edit 李杰 李叶
支锦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在交通工具人因工程、乘客行为、设计美学及设计文化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多年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参与中国标准化高速列车“复兴号”人机工程设计、和谐号CRH380A、高速检测车CIT400以及地铁、城际列车、有轨电车等的设计研究工作。教学实践中贯彻“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探索设计学科建设发展如何与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学校以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为优势的工业设计学科发展。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 0余项,主持及参与其它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设计配色研究与应用》《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等,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5项。设计作品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指导研究生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奖(2013),指导学生设计作品获得红点奖、iF奖等。
《设计》支锦亦
《设计》:请介绍—下本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支锦亦:西南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创办于1998年,是为改善我国当时轨道交通装备设计落后的状况设立。2001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2004年本校工业设计专业获得硕士授权资格,2005年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工业设计博士授权资格,形成了“本一硕一博”完整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实际办学在建筑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立足于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特色和多学科交叉优势,面向国家需求,本着服务于相关行业领域的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在科研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科研项目和前瞻性设计探索促进教学的发展,旨在逐步形成具有交通和地区特色的研究型设计教育体系。经过20余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已经摸索并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为特色的工业设计学科发展方向,建立了以‘c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 http://hesdesign.cn/)”“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 http://ycsjwh.swjtu.edu.cn/)”为代表的两个科研学术平台。
《设计》:近年来本校工业设计系最大的变革是什么?
支锦亦:近年来我校工业设计非常重视设计思维在教学中的融入,强调设计分析中的问题意识,并提高学生处理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强调政产学研用、前瞻性设计技术、设计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3类知识(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技术与应用;人因工程与应用)和3项能力(设计思维与整合创新;工程实践;协作与沟通)的复合型高素质产品设计人才。目前,本专业的轨道交通领域优势逐步显著,铁路行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西部地区装备研发的贡献显著。此外,专业在巩固轨道交通设计优势的同时,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注重智能化与数字化方面的设计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与其他院校专业合作,增加并强化传统教学中相关知识与实践的内容。
《设计》:近几年毕业设计作品有哪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情况?
支锦亦:近年来,我校工业设计毕设作品选题丰富、形态多元,分别从绿色交通、智能家居、可持续化、健康养老、文化语意等层面进行了设计探索创新与表达。毕业设计体现了工业设计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将艺术与科学、观念与文化很好地结合,专业协同创新与跨专业思维不断涌现,突显工业设计系学生的专业情怀与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些变化也反映了当前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关注设计素养和设计发展趋势,更要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的多元需求,以促进和推动国家在经济、产业、民生上新的发展。
《设计》:您认为毕业设计展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支锦亦:在今后的毕业设计展的内容上,还要不断加强跨专业整合创新,为高铁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未来社会需求,思考探索一些全新的人机交互理念和生活方式。工业设计的毕业设计就是应当去思考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且积极鼓励的。对于毕业设计展的方式,在现场除了模型与展版外,可以更多结合动画视频、数字媒体中的VR、AR技术,让产品样机与观者发生更加密切的互动。再通过流媒体等热门方式,将同学们的毕设作品展示进行实时发布,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受到更为广范的关注。
《设计》:随着90后、00后的入校和毕业,新生代给工业设计专业带来了什么?
支锦亦:首先,新生代作为消费者,在互联网中成长并迅速崛起,发展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新生代不仅消费需求高,且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更喜歡量身定制满足自己独特需求的生活产品。这种突变的社会需求,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新生代用户的需求,塑造未来新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在设计创新中打破人与物、物与环境的界线,进行跨学科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工业设计专业领域格局,并通过人工智能,助力设计创新。其次,新生代作为工业设计师,在各大设计高校接受工业设计教育后,进入社会,肩负着推动工业设计向前变革发展的神圣使命。
《设计》:请介绍一下今年毕业设计展的基本情况。
支锦亦:我校工业计专业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形成创新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年的产品毕设展中,两个班共计65位同学参加,作品以“为生活而设计”为主题,关注人们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国家发展需求,以设计和科技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设计内容涵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交互产品、智能家电、绿色家居、健康医疗等六大方向,整体作品注重产品定义、用户使用体验、综合造型、美学性和文化性。其中的轨道交通系列作品是毕设作品中最为闪耀的亮点,突显我系产品设计专业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设计》:请介绍—下本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经验。
支锦亦:西南交通大学立足轨道交通行业,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产一学一研一用”相结合的工业设计研究生培养模式。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始终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产一学一研一用”培养过程中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力图通过以行业实际项目和多方合作教育为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实践平台和交流合作机会,促进学生在该领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着重强调以轨道交通装备设计研究为特色。硕士研究生侧重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熟练掌握工业设计相关的基础研究工具、共性设计方法、设计问题的多途径求解策略,以及积累轨道交通装备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博士研究生则侧重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掌握从用户、过程、评价和建模等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实验,能够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证性地解决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中遇到的相关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前期强调“明现状、强基础”,重点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论教学活动:聚焦工业设计专业知识、学校优势资源、行业企业需求,围绕工业设计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技术、设计和研究工具、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等开展教学活动;中期强调“重实践、重研究”,研究生进入二年级开始引入实际项目,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具体的项目开展合作培养,在研究过程中由教师和产研人员组成的导师组会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定期进行评估、修正,以确保研究和学位论文的合理性、正确性及研究进度;后期强调“重应用、重产出”,研究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研究项目并形成设计方案、专利、研究报告、科技论文、软件著作权、专著和学位论文。
《设计》:请介绍—下本校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计划。
支锦亦: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本校工业设计将采取“以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主,互联网服务、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等行业背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补充”的综合培养思路。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建设,引进具有互联网服务、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等行业背景知識和资源的高水平工业设计师资,加强与热门行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与交流,为国家和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设计》:请介绍—下本校工业设计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
支锦亦:主要举措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总体建设依托轨道交通优势学科群。除了重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外,该专业紧密联系本校交通运输工程和相关轨道交通优势学科群来开展教学和设计实践。重点联合建设了本科生课程《交通工具设计》,硕士生课程《交通工具专题设计研究>和博士生课程《交通工具设计前沿》,将轨道交通装备设计确定为所有学生毕业设计优选题目,设计实践及答辩环节聘请轨道交通领域专家把关。
第二,学生培养紧密联系轨道企业。本专业与国内大型轨道列车研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着力培养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急需的专业设计人才,重点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三,专业课程狠抓应用和落地。注重从“技术一人因一美学—文化”多元求解综合合理方案,力求保证设计方案具备较强可实施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应用和落地。如中国可变编组动车组列车,上海6号、8号、9号、14号、17号线地铁列车等均有本专业学生参与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