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9-06-15何启玉
何启玉
[摘 要]课堂提问的质量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如下方面: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难度适宜,关注问题启发性;巧妙设疑,重视问题情境性;有的放矢,注重提问准确性;规范言行,体现提问艺术性。
[关键词]自主探究;有效提问;课堂;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5-0052-01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设疑解疑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课堂提问质量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那么,课堂提问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有趣味的课堂提问往往能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中,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數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满足上述要求。”然后提问:“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沸腾了,学生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故事,笔者不仅巧妙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难度适宜,关注问题启发性
维果斯基认为:“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只有在提问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把问题创设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的问题才具有价值。
例如,在讲完利用叠加法求数列通项后,可马上追问:利用类比的方法能得到另外一种什么方法?学生马上想到叠乘法。继续追问:利用叠乘法数列应该满足怎样的特点?
几个问题逐层展开,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缩小了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拾阶而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不断解决,掌握好求解不等式的方法。
三、巧妙设疑,重视问题情境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讲“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生活中课桌面、黑板面、教室墙壁、门的表面都给我们以“平面”形象,如果想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壁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2)教室的门为什么可以随意开关?(3)门插上插销后为什么不能开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厚。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情境一定要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与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四、有的放矢,注重提问准确性
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把问题看成箭,每根“箭”都要瞄准“靶心”。我们所提问题要“精”,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意图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所以我们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表述要准确到位,切忌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的问题,我们在提问之前也要全面考虑学生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
五、规范言行,体现提问艺术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我们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营造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会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答不上来还要被冷嘲热讽一番,那么一些学生就会把课堂提问和惩罚联系起来,进而变得害怕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放低自己的姿态,把学生当作交流的伙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耐心地倾听,不要随意地打断;点评时,应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答错了,也应该适时适度地予以鼓励。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应当在注重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提问的重要性,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