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019-06-15康伟
康伟
摘 要: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在身体发育、语言和思维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因此研究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以期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让幼儿健康成长,成为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活动;幼儿;身心发展;影响
一、身体健康成长
幼儿的身体健康指的是各个器官和生理系统能良好的发挥作用,并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疾病。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生理机能、力量、体能和协调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从生理角度来看,重复的运动刺激可以促进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发育,并且提高身体的新产代谢;从心理角度来看,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舒展身心,增加自信心,有效缓解生活学习压力。因此,当前家长和老师要避免幼儿在过度的保护下成长,而是要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幼儿的体质水平,让其可以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进而为后续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知能力发展
从婴儿的爬行和抓东西,到幼儿阶段的跑和跳,这都是出于其自身的运动需求和感知需求。体育活动则很好为幼儿提供了角色转变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幼儿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初步了解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等相关内容,加上幼儿的好奇心和运动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当他们发现并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后,往往乐此不疲。其实,这都是幼儿寻找兴趣爱好和感知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所以,体育活动往往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成正相关。比如,在体操和舞蹈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思考之后应该做什么动作,进而形成对时间和顺序的概念认知。而且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反应,逐渐培养其记忆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由此可见,体育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发现和探索的机会,而且可以让其身临其境的获得社会经验和感官体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调节
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通常不知道怎么做好事情,特别是在观众较多的情况下,幼儿会因为紧张、怯场等心理而不敢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幼儿养成不爱说话、胆小、依赖性强等不好的习惯。而通过富有乐趣的体育活动,可以在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构建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好缓解幼儿的负面情绪,进而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和行为。比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体育活动来引导其行为,当其完成相应的动作后,教师可以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感和自信心。另外,幼儿的不良行为大多是暂时性的,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就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构成负面影响。所以,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渐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性格,进而习惯受到体育活动规则的约束,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效果。
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幼儿与他人关系的变化过程,比如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所以社会性是“社会人”的基本属性,并且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上。而体育活动往往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锻炼形式,比如舞蹈、跳绳、跑步等,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和感官能力的同时,保证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诸多体育活动都是以小组和团队的形式来开展的,比如踢球、拔河、老鹰捉小鸡等,小朋友们要想赢得比赛,就需要养成团队分工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这种富有竞争力的体育活动下,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自然得以很好培养;然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体育活动往往是小朋友建立社会交往关系的起点,这一过程势必需要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更好表达自身的看法。除了同学关系外,小朋友还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起伙伴关系,把游戏作为了联系小朋友间关系的纽带,更好实现体育活动中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的转变;最后,实现个性化发展。人的个性是从婴幼儿时期就逐渐开始形成的,最初表现为本能、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差异性,并经过后天的教育而被不斷强化或改变。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特长而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称赞,然后逐渐树立起大胆创新和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幼儿的个性是不容被抹杀的。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处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高速发育的时期,每位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孩子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聪明的大脑。要想达到这一效果,除了合理搭配膳食和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应该让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是促进幼儿各项素质和能力提高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罗萍.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心智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7(2):78-79.
[2]陈晓芳.浅谈如何利用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教育[J].学周刊, 2011(29):145.
[3]李生财.运动生理学视角下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2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