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泰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2019-06-14王妙茹
王妙茹
摘要:中泰虽同属亚洲大陆,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也是必然的。在赴泰的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泰国教育背景的学生,因此,我们更应该对比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和泰国老师的教育理念有所差别,并采纳对教学有帮助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许多教师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后便很难顺利处理。故笔者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从原因到具体表现再到对应的策略入手,总结出在泰国教学时,如何克服由差异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顺利适应的方法。
关键词:中泰文化;教学;差异
一、绪论
通过在泰国的教学,本人发现中泰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例如在泰国校园里鲜少见到穿着裤装的女教师,而这在中国校园则很常见。服装上都存在着这样的差异,那么更不用提教学之中存在的各种差异。诸如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的形式等等。这些都是国际汉语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差异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必须重视教学双方的交流,只有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知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想要提高教学中文的效率,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的研究和学习,并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做到两国文化和谐共处。
二、中泰教学文化的差异
(一)课堂教育的差异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1]125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尊师重道”的影响,老师位高权重,应受到学生尊敬,学生必须摆出受教者的姿态,虚心请教问题。如果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那就是大不敬,最次也要受到处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界限分明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在课堂中,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做好笔记和听讲,在考试中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泰国课堂教育比较开放,泰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的举动和中国课堂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可以自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泰国观摩其他老师上课,发现他们并不会将教室当作唯一的教学场所,在天气较好的时候甚至学生会主动要求去户外上课。而这对中国教师来说,户外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中国人的课堂以教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纪律的学习,对学生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方面很被动,养成被灌输知识,而不知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学生主动发言现象少。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己学习能力不强。但中国老师强调掌握基础,只有基础牢,上层建筑才会稳固,中国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好,课本知识学的扎实。
泰国人强调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遵守量力性教学原则。泰国学生课堂氛围轻松,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使用国内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只会让学生对汉语产生排斥心理。旁听过泰国生物老师课后本人发现,一节课上老师主导的时间不是很多,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
三、教学差异成因分析
(一)教育目标的不同
对培养目标的某种表述,实则反映着某种教育哲学取向。不同的哲学取向导致以此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构架和实践千差万别,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也引出不同的教育理论的教育措施,他们关系到学生将朝着何种方向发展,也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2]13
泰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就业能力、道德素质等。1999年泰国教育部提出教育理念:“使學生身心健康、智力发展、知识丰富、品德高尚、整体素质提高、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本领。[3]21”他们的价值观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争和应试,而是通过学习不断地发展自己,他们并不重视成绩的多少,而是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所以课堂上泰国学生不像中国学生遵守纪律。
在中国,人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现在提出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可是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巨大,中小学的课业负普遍很重。在中国,学生学习动机充分,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泰国学生的家长则要求没有这么高,老师也并不会强迫学生学习。所以泰国课堂上,学生吃零食、化妆的现象都隐藏着深层次的教育文化根源。
(二)考核模式的不同
泰国的教育类型丰富,课程采用学分制,类似于中国的大学教育。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而是多方面考察得出的综合成绩,分数并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学生可通过平时的出勤率、上交作业次数、做手工等来取得学分。这样的考核结果虽然鼓励学生发展,让学生们自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求上进。
中国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就是分数,也是俗称的“好学生”与“差生”的分水岭。但随着中国的改革教育,这样的观念在一步步消除。这样评价学生的结果是往往只有尖子生得到重视,对于分数“差生”的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平衡发展。
四、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身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教师,我们赴任前应先主动学习当地的语言,主动了解当地风俗,尊重当地生活方式,即主观上不能排斥,要积极理解适应异国文化。我们同样不要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的一切,避免出现民族中心主义。学会移情及自我配合改变,换位思考,融入当地生活,积极参与当地活动。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对异国文化了解较少,总是习惯以本国文化原则去衡量他国文化,所以一旦出现文化交际障碍,就会感到无力处理,导致交际失败。身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要克服刻板印象,多学习了解他国文化。这有利于教师增强文化包容意识,克服偏见和民族中心主义思想。
(二)及时更新教育思想
首先要熟悉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泰国相关的文化知识,做好文化渗透;再次是相关的语言学知识,才能严谨教学,对待突发教学问题有能力灵活应对;最后还要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教学法必须适应学生个性。教学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作为汉语教师,教学对象为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我们坚持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学方法可能不理想,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对象,也可以选择旁听当地老师讲课来反思教学,以便更好适应泰国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工作才会取得预计的效果。
五、结语
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教师,肩上的职责是很伟大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尽职尽责,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其次要掌握丰富的跨文化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我们汉语教师来讲,微小的差异叠加起来会使我们与泰国人的交往变得困难,也会挫败我们的自信心。选择中国与泰国文化方面的差异对比,一方面可以帮助未去实习的同学了解差异所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进行教学。总之,了解更多泰国的文化,更容易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融入这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业会更加蓬勃向上。
参考文献:
[1]顾明元.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马瑾婷.中泰教育理念差异研究及其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泰国孔敬府沙瓦提中学为例[H].云南大学,2015.
[3]冯增俊,李志厚.泰国基础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