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2019-06-14孙成祥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晏子课文信息技术

孙成祥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依然更多地依靠直观形象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设计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优势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年齡学习特点创造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的开端。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的是慧眼选择,巧妙设计。下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一、投影的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连贯,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师在导入时,应用投影适时出示图片,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以适当缩短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使新旧知识之间出现合适的梯度。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作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个软件的界面构成,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找出相似和区别的地方。这样,学生能很快的熟悉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个软件。信息技术课中关于自定义动画的这节课,就可以使用投影对比导入的方法。一张是静态的幻灯片,另一张是进行自定义动画处理过的动态幻灯片。很显然,动态的幻灯片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此导入新课,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视频的应用

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主题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故事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导入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裸露、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彩色的翅膀》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边防海岛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荒凉孤寂的海岛的录像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海岛的条件艰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在教学科学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下载《动物世界》的相关片段来了解食物链的构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食物链构成,自己能够简单地绘制出食物链。

叙述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故事或利用视频播放数学家的事迹,这种利用视频讲故事的方法,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表演力更强,使学生印象更深,同时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如讲到圆周率时,利用视频呈现我国古代数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说到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感知数学。

三、课件的应用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的事情,限于条件教师也无法拿来实物的,这种实验演示的方法无异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去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先由学生说生活中的玻璃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然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榔头敲击夹丝玻璃的实验,学生预习中的疑虑一下子消除,好奇心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锄禾》这首诗是讲农民劳动辛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的道理。导入课文时可出示多媒体视图课件《老农锄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有感情叙述图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烈日下,一位农民爷爷手握锄头锄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头上的汗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直落。他舍不得歇一会儿,擦擦汗,继续锄起来。同学们,这位农民爷爷辛苦吗?粮食来得容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锄禾》这首诗。”

四、音频的应用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月光曲》一课,教师可把贝多芬的故事配上月光曲播放给学生听:“在两百多年前,一位德国少年出身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17岁就担任音乐老师。可她后来却失去了听觉,对于自己的坎坷命运他并不气馁,以超人的毅力创作了众多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成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位作曲家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主要人物—贝多芬。”

《晏子使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以前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楚国的用意为何?针对这样的疑问,我利用播放评书的形式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出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爱国的品质。评书讲述形式非常有气势和感染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的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努力探讨、挖掘课堂导入的多种呈现方式及其应用,使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猜你喜欢

晏子课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