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剪纸艺术的特点

2019-06-14刘一畅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剪纸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承的记忆。作为传统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欣赏方式,通过剪纸艺术的题材选择,表现形式,制作方式以及欣赏特点向人们讲解了剪纸艺术。

关键词:剪纸;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就是以纸张等薄片一类的物质为载体,用剪刀等工具铰出或者刻出图案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逢年过节,中国的老百姓总要剪个窗花贴在窗户上(叫“窗花”)或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这一艺术在中国广为流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取向。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用影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项石艺术中都透露出了剪纸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完善。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就已开始造纸。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创造出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并在民众之中流传。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剪纸实物已属罕见。其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工艺装饰的剪纸。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传世。但我们可以从古书和文人的字里行间中找寻一些历史痕迹。如:唐《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唐·杜甫的《彭衙行》写到“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剪纸艺术苍茫几千年,代代承传,延续至今,显示出了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势,深邃底蕴。”

以前,古老的剪纸多散布在乡间,出自农家妇女之手。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原始的基本形态并流传至今。而且各地区的剪纸艺术中都包含着各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象陕北剪纸 河南剪纸 天津剪纸等与各地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更迭,生活的改变和审美的转化,传统民间艺术已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它开始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以大红纸和金纸为主要材料,配以电光纸衬托,艳丽多彩,设计上能够与现代家庭的市内装饰相协调,看的出现在已经把民俗民间的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全新的结合。

由于剪纸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他来源于生活的那种民间的艺术源泉,形成了题材上的特点。

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首先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因此实际生活的题材是主要内容,如一些动物和植物,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其次吉庆寓意的题材,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樹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再次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是艺人们喜爱的一种方式之一。民间故事和一些传统的地方戏剧,人们不仅相互传诵,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如越剧之乡江浙一带,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搂梦”、“西厢记”等故事情节。临近北京的蔚县以京剧险谱剪纸著称。此外诸如“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经常出现的题材。由题材可以看出剪纸的艺术来源与生活。

剪纸艺术制作特点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好的艺术要有好的鉴赏,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他独有的艺术特点。那么对于剪纸艺术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去鉴赏它,去欣赏他内在的美呢?

剪纸艺术的欣赏特点

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质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作品。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拢剔透。剪紙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3、强调装饰。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剪纸有着他这些特有的特点,也预示着他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程。结合特点,丰富它的内在蕴涵,使这种民间艺术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所接受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之外。有着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刘一畅(1978.1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民间艺术与油画创作。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篇
大嘴蛙学剪纸
传承·民间艺术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