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的汉服文化

2019-06-14朱佳丽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同袍汉服民族

中国的文化学、民俗学或是民族学等领域都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的服装且做出了相当成果的研究,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似乎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汉服,这个汉服并不只是汉朝的衣服,也不是被大多数人所误解的古装,而是一种“国服”。日本、韩国、印度分别有和服、韩服、纱丽,中国人却缺少了这样一件代表本民族的衣服,现在既有的唐装旗袍等服饰其实也不能被称为汉服。

2001年10月21日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一套“新唐装”激起“共振式”效应并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但它实际上只是一次“应景”的创作,虽因适时推出且大获成功,提升的空间仍是很大的。

2003年的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成的汉服宽袍大袖地走街串巷。在日常生活中已绝迹300多年的一袭古韵由此复苏,11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以“汉服重现街头”为名报道此事并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汉服爱好者们将此视为现代汉服运动的开端。2006年7月21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将“56个民族”页面中的汉族代表图片从肚兜更正为汉服,汉服第一次受到了官方的认可。

目前汉服在网络上受热捧的平台主要有百度汉服吧、汉网、汉舍、微博以及一些论坛等。在不可阻挡的网络时代浪潮下,汉服借势进入更多人的生活,80后和90后已经构成绝对的主体,其中又以女性、汉族青年为主,文化层次普遍较高,汉服文化正在蓬勃兴起,定制售卖汉服的线上、线下店铺皆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令人不得不思考汉服文化为何会于中国历史退场,沉寂多年后却又如此兴盛以及汉服爱好者推崇促进此项运动的原因。

《汉书》有云“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是“汉服”一词最早的记载,汉服爱好者彼此之间互称“同袍”,“同袍”则源自《诗经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即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从政治、经济再到审美、文化各方面的综合性体现。

第一,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特有的民族服饰,如此绮丽且繁复精致的衣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但到了近代,由于复杂的历史、国际原因,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劣势地位,“西学东渐”文化渗透下出现了西式服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混乱出现过中山装等;建国后新思想影响下风靡的苏式服装等;新时代出现的新唐装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汉服出现严重断裂,混乱的着装理念将昔日瑰丽辉煌的服饰艺术束于高阁,汉服文化的文脉由此被割断,汉服艺术所蕴藏的民族精神继而不断丧失。

汉服长期的出走缺失,导致许多人进入了“汉服乃古装”的误区,甚至觉得身着汉服上街的人不伦不类是在吸引眼球。

第二,本世纪初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全球化的持续性推进下民众的大国意识同时上升,但在与许多大国的会面中,中国始终没有一种受全民统一认可的民族服装,不可不为之遗憾;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政策使得大多数汉族人民缺失归属感,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专属的民族服饰,而汉族却没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寻根”的焦虑感使得汉服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社会大面积西化,传统文化被邻国无理夺去,生活节奏加快等局面来临时,面对灿烂华美的五千年历史,大多数人都显得焦躁起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重塑民族身份迫在眉睫;汉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服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许多思想开放包容的人群加入。

第三,汉服文化,也被称作汉服文化运动、汉服运动、汉服复兴运动,是指以青年群体为中心的社会公众通过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传统礼仪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运动。汉服文化在各地青年当中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诉求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功底、传统文化知识基础的同袍,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与认同,他们的诉求有:汉服文化的传承、传播与普及;汉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与汉服有关联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化等。他们推广和普及着汉服文化,以此来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特性,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体现兴盛发展的国家形象。

汉服体现出来的清雅、端庄、典丽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质,中国需要一套彰显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倾向、人文传统、社会风尚的的传统服饰,汉服文化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汉服文化的复兴,一是要立足当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结合,在传统节日里可以穿起汉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是建立一个权威机构,重视民族文化和团结力,单靠民间组织的自发运动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加强宣传力度,现在有些时装设计师但凡将汉服文化融入其创作中必然会在全网引起极大的赞美与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其实大部分社会群体还是很乐意看到汉服文化被提升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加强宣传会形成“了解----重视”的良性循环。

汉服爱好者可分为:“考据派”(侧重考证汉服的服制)、“改良派”(侧重汉服的创新、汉元素与时代的融合)、“视觉派”(侧重汉服的展示及发掘美学价值)、“激进派”(主张较极端、言辞较激烈的少数人群体)等流派。“激进派”以“大汉民族”为旗帜,强调汉族的血统才纯正,文化才优秀,否认清元两朝的正统地位,“独尊大汉”、“排满贬蒙”、“正本清源”是其主张。这种思维是危险且错误的民族主义,不利于汉服文化的永续发展。

汉服虽美,可目前仍处于定制时代,做不到用机器大规模生产,而且用料配饰繁琐讲究,制作和保养成本都很高,成套的符合典式的汉服价格不菲,需要穿着者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持;其次汉服的门路渊源深厚,需要足够的学习才能穿对、穿好它,有钱不够还得有闲,这种古典式的服装总是令人不由得联系起书香文墨,在某种意义上汉服就被赋予了一种消费符号,可满足一部分人凸显自我,暗示他人的心理。我们应当给汉服文化纯粹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一些标新立异、希求满足精英心理,遂以汉服标榜收入或文化层次的心态极不可取。

总而言之,对待汉服文化,社会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有些民众在对汉服文化缺少了解的基础上随意对汉服爱好者指点评价,并不把汉服出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去认可。目前文化繁杂纷纭,社会思想也百端各出,汉服文化應该同社会的发展相合拍,在新时代里把好的美的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气质融入一套为国民都认可的传统民族服饰中,补足这方面的缺漏。

作者简介:朱佳丽(1997.10-)女,汉族,籍贯:浙江湖州,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同袍汉服民族
同袍吟
Viral Revival
荆楚“同袍” 义薄云天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MINORITY REPORT
上台说汉服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时光志
布衣相国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