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9-06-14严珍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认识,提出围绕提高教学实效的目标而设计、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展开设计、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角色作用来设计等活动设计原则,并提出手工实践、情境模拟、教学与竞赛相结合、开展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实施形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活动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39-0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为契合这一教学理念,地理学科的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并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此,笔者先谈一谈自身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认识,再提出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式。

一、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认识

活动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都是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但就其具体功能而言,活动式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该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比讲授式教学更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活动式教学就可以取代讲授式教学,两者应该是优势互补、相互补充。初中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单纯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对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一些地理教学活动,与传统讲授式教学合理配合,使各种教学手段实现优势互补,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转变地理学习的方式,并通过实践锻炼,掌握地理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一)紧密围绕提高教学实效的目标而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落脚点在于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切实提高其对教学知識的认知、对技能的掌握及对原理的运用,而非为了“活动”而“活动”。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三点:第一,紧密围绕具体教学点选择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某一种现象、理解某一个原理、尝试解决某一个问题;第二,确保活动设计的可行性,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契合教学活动空间场所,且活动环节紧凑有序,便于操作实践;第三,严格评估活动效果,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活动结束后必须通过评估确认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评估可细分为评估学生和评估教师两个角度,分别用以检验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及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效果,并将此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展开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新奇事物兴趣度高,但关注度、持久性不够,情绪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在自我意识上逐渐从小孩向成人转变,开始注重自我意见的表达与展示,但在受挫时候又表现出严重的沮丧心理和自我怀疑态度。因此,在设计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宜过于简单,以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宜过难,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习信心遭受打击。另外,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各种社会活动模拟、演示、讨论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脱离实际的活动,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再一方面,所设计的地理教学活动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动性,让学生的手、眼、口、脑都“动起来”,以充分激发课堂活力;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多层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维持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关注与投入。

(三)基于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角色作用来设计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引导性对活动效果具有显著作用。如果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力,容易使活动只“动”不“活”,很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起到反作用。因此,在设计地理教学活动时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如在活动开始的引入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活动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在活动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参与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知识的理解与经验的总结。如果活动中有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则需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点拨各小组进行更好的合作。在活动总结环节,教师组织各活动小组的代表针对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倾听与补充反馈,最后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评。

三、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形式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活动实施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均应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活动操作性,增加教学直观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几种高效的地理教学活动实施形式。

(一)手工实践

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内容的制作和模拟是最容易体现参与性的活动设计,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并更容易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一课为例,其教学目标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掌握识别山脊、山谷、山峰的能力,能够判读坡度陡缓、估算海拔及相对高度,并能够识别地形图上的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若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述,对于海拔、等高线地形图等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继而对整节课产生倦怠感、挫败感。笔者认为,虽然课标中并未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但若将等高线地形图的来源作为教学突破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下一步的学习相对更容易。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亲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彩绘笔及若干张白纸。首先邀请两位身高不同的学生在讲台上并排站好,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身高=海拔”,两位学生之间的身高差即为相对高度。待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相同厚度的圆饼,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大小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设定每块圆饼之间的差距为100米,然后将圆饼以海拔高度从大到小堆叠成一个山体模型。待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将山体模型中的圆饼从上到下依次取下,并将其放在白纸上描摹轮廓,在轮廓线旁标注其代表的海拔高度,完成所有的圆饼轮廓线描摹后就形成了等高线。学生完成绘制后,笔者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山体模型和据此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等高线数值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理解其与坡度陡缓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有所领悟之后,笔者向学生提问:怎样通过等高线特征来快速判断山脊、山峰、山谷、鞍部等山体部位呢?待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和尝试之后,笔者再进行“切线法”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这一使用方法,以此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的实践能力。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橡皮泥圆饼的不同颜色,在自己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用彩绘笔涂上对应的颜色,完成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至此完成。

(二)情境模拟

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地理现象或事物的观察、观测活动,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观测月亮的变化、观测太阳一天运行的轨迹等,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中的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测到的现象,理解背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增长地理知识。此外,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直观的情境模拟展示给学生。例如上文提到的《地形图的判读》一课内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前,先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将山体模型与等高线地圖的转换过程模拟演示一遍,让学生对二者间的联系有初步的印象,为后续的山体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手工制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竞赛类活动带有比拼性质,能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感与进取心。教师把知识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寓教于赛、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地图设计了一系列竞赛活动:读图比赛、利用地球仪查图比赛、地图拼图比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动手动脑,对地图的知识很快了然于心。又如学习到“我国民族”这一内容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少数民族知识竞赛,相关活动内容有看服装识民族、听民族音乐辨民族、看地图找各民族居住位置等,这样的活动令学生的“手、眼、心”同时工作,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四)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类活动能够让学生针对一些地理现象或是某些问题展开调查掌握相关信息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学习。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缤纷多彩的社会现象与生活问题容易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调查类活动的设置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家庭旅游开支调查”“社区独居老人情况调查”“学校用水、节水情况调查”等,这样的调查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开展活动,也比较容易出成果。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既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培养了相关地理行为素质。

初中地理课堂中,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教师的指导作用精心设计地理教学活动,并依据教学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活动实施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活动中大量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技能,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严珍珍(1982— ),女,汉族,广西陆川人,大专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苗园中学,主要研究初中地理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