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3+1”“柔性”校企合作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应用
2019-06-14牛晓霞
牛晓霞
一、天水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背景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和旅游观念改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已从2008年的1.16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达55.39亿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10.8%。随着80、90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迅速增长,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旅游应用逐渐兴起,我国旅游业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投资增长乏力背景下,旅游投资却逆势上扬,这预示着旅游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满足游客个性化与多样化住宿需求,旅游住宿业业态日益丰富,囊括了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乡村酒店、民宿以及租赁房屋等不同商业形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017年下半年以来,外资五星级酒店迎来一波换牌或退出局面,再加上2018年年初万豪事件,老牌国际酒店优势逐步消退,使得本土酒店市场一有了更大发展空间。然而,同质化连锁模式也正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型酒店被迫走上“升级”道路。2018年,在深圳开业的无印良品首家酒店,开启了酒店业的“旅游+”跨界势头,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标志着精品酒店、主题酒店以及社交化酒店等不同类型的住宿方案将迎来更大的發展空间;而非标住宿从2017年开始经历新一轮洗牌,为真正精品项目留下了巨大发展空间。
自中央禁止政府会议及宴会公款消费支出政策出台至今,传统酒店收入结构中的会议收入和餐饮收入大幅下降。新技术爆发加上终端消费市场更新换代,导致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我国中高端酒店已经意识到要在品牌多元化以及特色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目前,我国酒店业发展已进入机遇和威胁并存的新常态,这预示着饭店餐饮业告别粗放增长时代,进入了回归本质的全新发展时期。对酒店业而言,强化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酒店经营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这对专业酒店管理管理人员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酒店管理者既需要拥有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又需要懂经营、创新和引导消费潮流,对酒店住宿及饮食文化理念进行深入开发,成为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了适应这种行业背景,经过严格市场调查和论证开设相关科目,其专业定位是培养具备专业酒店管理技能、拥有良好职业素养且能够胜任酒店及相关服务行业领域中高层管理工作的人才。针对这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从2012年就提出以“‘3+1‘柔性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做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并对该模式对应的培养方案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专升本和2014酒店管理本科三个班级已在该模式指导下完成整个学习任务,首次正式以酒店管理专业招生的2014级酒店管理本科生班级,目前在全国各大酒店任职毕业生占比高达82%。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3+1‘柔性校企合作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一)专业定位与规格高于普通高职高专同类专业
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模式决定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经过酒店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讨论,初步理清与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中的差异性。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是培养具备专业酒店管理技能、拥有良好职业素养以及能够胜任高档酒店及高级别服务行业领域中高层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定位与规格远远高于普通高职高专同类专业。
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是以教学型为主的二类本科,介于以研究型的一类重点本科精英型教育和高职高专大众教育之间。综合二者特点,主要培养既具有比较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酒店管理职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4~5年的修业年限,发挥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中间站”人才培养作用:一方面,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酒店管理优秀毕业生通过考研可以到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优秀毕业生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
(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本培养模式专业特色是通过四年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满足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型酒店管理人才。通过该种方法毕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现代服务理念,了解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熟悉我国酒店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还要精通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康乐等部门业务知识,具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以及会展等管理与基本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职业外语表达能力。
(三)“柔性”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灵活性
针对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方案已经基本整理完备,采取“3+1”“柔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的合作酒店实训学习,其中校内学习以系统学习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为主,其中大部分专业课设有专业模拟实验内容。
“柔性”是指为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人才培养规范前提下,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式,具体是指3年校内学习和1年合作酒店实训学习采取“形式分开,内容互补”的方法,做到灵活多样,使人才培养最大限度与市场对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专业建设推进和专业品牌影响,合作方选择范围和层次不断提高,专业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在2012年刚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设想时,对专业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从市场对专业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旺盛角度考虑应该申办酒店管理专业,至于怎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酒店管理人才还处于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很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学院与外界相关酒店企业联系几乎处于空白阶段。经过多年市场调查和宣传,学院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深入认识,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社会影响力逐渐加大。另外,学院又针对部分学生是少数民族这一特征,考虑其他们刚到厦门会发生身体不适等情况,陆续与天水周边及其他发达地区星级酒店寻求合作,签订合作培养协议。
第二,在3年在校学习过程中,遵循“合作培养”原则,针对专业初办时期学校教学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资源配备不齐全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等问题,与合作酒店加强合作深度和广度,最大化发挥合作酒店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把3年理论教学部分中涉及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到1年合作酒店实训学习环节中来完成,充分发挥“3+1”校企优势互补的“柔性”战略优势,最终实现工学结合、政学企结合预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现代酒店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机制。
(四)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
整体教学模块设置上更加全面,主要由课堂教学模块、学术讲座模块、社团活动模块以及社会实践模块等部分构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更为先进,培养质量上更加综合,以质量为根本,在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强化管理理论的同时,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另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模块课程按照“3+1”原则设置校内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菜点与酒水、酒店英语、现代酒店营销、酒店财务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以及康乐服务与管理等内容。最后1年实训,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酒店管理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完成酒店管理相关实训课程学习,主要包括酒店酒水、茶艺实训、酒店前厅管理实训、酒店客房管理实训、酒店餐饮管理实训、酒店行政管理实训以及酒店综合管理实训等内容。
三、应用该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教学问题
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从2012年提出以“‘3+1‘柔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标准后,于2013年正式启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紧紧围绕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在探索应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套富有专业特色、针对性强、能够灵活调整和变动“柔性”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诸多问题。
(一)转变学生专业偏见,提升专业自信
本专业招生对象大部分来自于西部周边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对“酒店管理”专业认知度较低,认为酒店管理就是“培养学生当服务员”。在这样专业认识偏见下,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不高。而在“3+1”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专业见习和第二课堂专业实践认知,学生深入实体酒店内部进行观摩教学和实践,及时改变了对专业的错误认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专业自信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解决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教学弊端,实现校企零缝隙人才对接
在“3+1”柔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下,既要保证完整的培养过程,又要调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增加教师和学生短期实践机会。在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差,所以将3年理论教学部分中涉及配套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到1年合作酒店中的实训学习环节中来完成。同时邀请周边酒店企业管理人士到学院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报告活动,如多次邀请厦门航空酒店原人力资源部经理汤婷婷女士来做酒店管理专业报告;酒管系大部分教师都曾深入合作酒店内部进行观摩学习或培训,从教学源头上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课堂上牢牢把握人才需求特征,有针对性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最大化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人才需求目标相一致,实现毕业生“一毕业就上岗”的培养目标。
(三)改进“双师型”高校教师培养难现状,全面推进传统教学模式改革
现代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一就是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传递培养市場应用型人才理念,做到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严密对接,真正做到毕业生零适应期入行目标。另外,以“上督促、中行动、下跟从”的发展模式,让教师真正从课堂走出去,深入酒店内部,积极投入酒店日常工作环境和管理工作中,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学人才转变。发展至目前,主要有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学生到酒店实习、直接向合作酒店输送教师进行技能操作培训以及校企课程共同指导等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实践能力。
(四)突破传统“一卷定成绩”的理论考核机制
传统高校考核方法一般都是采取“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结构,不能体现应用型专业学生自身专业实践能力。“3+1”柔性人才培养模式下,考核结构应与校企合作培养原则保持一致性,即采取“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或实训成绩”来决定,其中“期末卷面成绩”由对应理论教学老师评定;“平时成绩”由对应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实训老师评定;“实践或实训成绩”由合作培养酒店或机构实践实训老师评定。这样既体现了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又体现出培养模式“柔性”战略。
四、教学方法保障措施
为解决以上教学问题,最大限度地体现“3+1”柔性培养模式特色,在教学中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一)理论讲授和酒店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
首先,转变学生专业认知是第一步,在要求老师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结合管理学理论在酒店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进而转变西北地区生源地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偏见,提高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与演示及模拟教学相结合
与酒店专业人才需求对接的有效方法就是使学生提前明确自己未来职位的职能和作用,在3年校内学习过程中,坚持任务驱动教学和演示教学相结合,即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设置不同酒店前厅、客房与餐饮等职能任务场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演示和模拟,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酒店服务技能问题、主动提升学生酒店管理决策问题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三)参观教学和课余酒店内部实训相结合
在3年校内学习阶段,每学期要安排学生到合作酒店参观,并在课余集中或分散到合作酒店实训。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和实训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做好记录;参观或实训结束后,整理参观或实训笔记,写出书面参观和实训总结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督促老师走出课堂,走向实践,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四)酒店实训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3年在校学习考核成绩由“理论+实践”构成;1年入住酒店实训学习,考核由合作培养酒店指导老师负责,学院进行协助和监督。成绩由实训表现和最后“模拟决策”——毕业论文综合评定。
五、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展望
接下来,文章以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为例,对“3+1”柔性培养模式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讨论,并对该模式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展望。
第一,试用阶段。2013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将不断完善的“3+1”柔性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应用于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2014年7月,依据该人才培养模式思想制定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初次试用于指导全校选拔出的20名大三学生酒店管理实训教学环节,合作培养机构为上海安博集团,实训学生在安博集团先进行为期3个月培训;再由安博集团负责联系合作酒店——锦江之星实训,总时间持续1年,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一名学生通过管培生考核,现任职于厦航酒店。
第二,初次正式使用阶段。天水師范学院商学院从2014年7月开始,经过不断完善,将该模式指导下的2014级专升本、2014级本科、2015级以及2016级培养方案分别应用于对应各班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目前,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专升本和2014级酒店管理本科三个班级已在该模式指导下完成整个全部学习任务,综合教学效果良好。多名学生作为管培生留任厦门航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世纪金源酒店进行工作。
第三,深入推广应用阶段。结合合作培养经验和市场反馈讨论,经过近一年修订和完善,2018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将在该模式应用于2018级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目前,合作酒店方从之前厦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四个酒店,即金雁酒店、厦门航空酒店、金门湾大酒店和泉州宾馆向全国发达区域星级酒店拓展,主要包括西安世纪金源酒店、北京世纪金源酒店、宁波世纪金源酒店和山东蓝海集团下属酒店。
基于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特征,结合合作培养经验积累,根据教师与学生发展需要,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将“柔性”指导方针在合作培养中进一步深化,从民族特色上再争取选择一到两处发达地区清真酒店,扩展学生民族酒店经营服务技能;从酒店层次上,争取和外资五星酒店取得合作,探索国际连锁酒店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技能。随着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以及合作酒店层次提高,该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应用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