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19-06-14王祖良彭骞
王祖良 彭骞
引言
古村落孕育出古老的中华文明,我国1 300多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都蕴藏在这些古村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有360万古村落,2010年我国只有270万个古村落,2015年自然村落只有200万个。由于这些自然村落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所以古村落相对贫困,我国贫困村数量为12.8万,年轻人外出求学、工作,古村落空心化、老年化现象严重,大量的古村落正在快速消亡。近年来,农村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的发展给贫困古古村落民居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契机,在发展古村落民居旅游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的古民居不被破坏,是当前古村落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贫困村落古民居的特征与开发保护价值
(一)古民居的特征
古民居与其他的民居相比,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历史性。古民居历史悠久,是民间文化的承载媒介,古民居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文脉记忆、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民间工艺,每一个古民居都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为中华民族保留更多鲜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第二,完整性。古民居代表了一个村落的发展,而不是单个的民居建筑。它是古代建筑民居、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构成的多元地域景观。第三,文化独特性。古民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远离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特征。比如,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主要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该村是诸葛亮的第二十八世孙按照八阵图设计,全村以九宫八卦图为格局,村中居民按照“乾、坎、震、艮、巽、坤、离、兑”八个方位,整个村落建筑的建筑风格是“青砖小瓦码头草、肥梁胖柱小闺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贫困村落古民居开发利用价值
首先,贫困村落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居民人均收入低且当地居民生活相对贫困,很多年轻人为了改变现状,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大量的老人和小孩。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将其打造为当地的旅游风景区,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旅游业带动当地交通、住宿、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其次,城市居民每天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城市钢筋水泥建筑,让很多人感到压抑,因而农村成为城市人放松工作和放松心情的重要场所。古民居浓厚的人文情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让很多人可以忘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返璞归真的生活真谛。此外,古民居的民俗服饰、建筑风格、雕刻和绘画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古民居的开发,可让更多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古民居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引入社会资金。在保护古民居时,还要活化古民居,让古民居换发新时代的生命力。
二、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古民居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古民居历经风雨,经过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由于古民居大多数使用土木结构,所以抗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弱。大部分古民居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房屋年久失修,很多出现坍塌已经无法住人。传统民居的木雕、家具等因为无人居住,而受潮、被腐蚀或者被虫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文化水平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传统的古民居非常破旧,建筑材料毫无价值,即使进行修缮,也无法达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安全舒适,所以很多人往往将古民居拆除,建设钢筋混凝土建筑。
(二)城镇化发展拆旧建新,大量古民居被拆除
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古民居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与其对其进行修缮加固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如推倒重建。江苏省镇江丁岗镇葛村被位于镇江最美古村落,拥有文物古迹62处,拥有500多年的解氏宗族,是清朝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但是古镇在新区规划过程中,将葛村变成镇江新区经济开发区,将其打造工业园,以满足镇江工业发展需求。受到一些当下经济、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古民居的开發难度大、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缺乏古村落保护意识,认为不如直接将古民居拆除,建设新农村,人为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还是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随意地将古民居拆除重建。
(三)旅游开发对古村落的破坏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古村落作为历史遗传,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吸引众多的游客分沓至来,游客的到来在给古村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古村落的自然环境、文化保护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些古村落的旅游人数超过了当地古村落的容量,大量游客提出的住宿、餐饮等产业需求,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的承载量,导致环境被破坏、古民居被破坏,进一步加快了古民居的损坏速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让古民居容纳更多的游客,将古村落打造成了度假村或者旅游观光胜地,在古村落修建水泥路、停车场、酒店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让古朴宁静的古民居变成了喧嚣热闹的建筑工地。
三、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一)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群众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
首先,古民居大多数都是私人财产,居民可以自主地对建筑进行处理。由于当前我国贫困村落的居民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宣传,让当地居民意识到古民居的历史价值,经过合理的修缮,让古民居具有新的价值,成为当地的知名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到当地体验,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当地政府应该整合古村落的各项资源,充分挖掘古民居的文化内涵,形成古村落的文化产业链,提高古村落的旅游品味。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加大对古民居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并通过与地方旅行社、旅游代理商合作,提高当地古民居旅游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