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佛教祖庭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9-06-14徐慧茗何昀
徐慧茗 何昀
引言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互渗互容,与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相结合,从而出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同化与被同化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佛教本身教义的博大精深,在一个新的文化土壤扎根以后,滋生出诸多中国式的佛教文化,从而极大丰富了原始佛教教义。到了唐代,我国佛教史上出现了著名的八大宗派。伴随着佛教宗派的诞生,佛教祖庭也相继出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祖庭即是宗派的发源地,是佛教文化的载体,既有宗教学的内涵,也具有情感认同的意义。有关江西佛教文化的学术成果,如王智兰(2002)以庐山为研究个案,揭示了古代庐山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徐清祥(2003)指出,20世纪的中国佛教,先是欧阳竟无创办的支那内学院,再是虚云大师在云居山重兴农禅。释明生(2016)回顾了中国禅宗史,一定意义上即是佛教中国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欧阳镇(2018)认为,江西佛教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高僧倍出,宗风久传,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田勇、刘明光(1999)肯定了江西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漫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佛教文化遗产成为今天佛教旅游资源的主体。刘艳玲(2017)从类别、内涵、层次等梳理了禅宗祖庭、禅宗祖庭文化的概念,禅宗祖庭文化的核心,禅宗祖庭文化的传承实践等。以上著述从不同的视角论述了江西佛教文化。本文将侧重点放在祖庭文化的旅游开发上,旨在利用旅游开发的大好时机,以开发“佛教祖庭”带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佛教自身发展。
一、江西佛教祖庭资源旅游开发优势
“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年的发展,到唐末以后实现了中国化转型,并最终与儒道两家圆融共处,形成稳定、和谐、有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江西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漫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特别是禅宗祖庭的林立,赋予今天赣鄱大地底蕴深厚的佛教旅游资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江西始得较大发展,慧远定居庐山东林寺30余年,将佛教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大师亦被后世追尊为净土始祖。隋、唐至宋,江西佛学兴盛,寺庙林立,唐代就有“求官去长安,求佛往江西”的说法,这是江西成为佛学的中心的见证。自唐以后,禅宗成为中国汉传佛教占绝对优势的宗派。六祖慧能之后,在南方呈现五宗七家的局面,禅宗也彻底完成了中国化进程,并传向日本、朝鲜等地区。也正是这一历史阶段,江西佛教资源的主体部分逐渐形成。禅宗五宗七家,大多直接(如沩仰宗、曹洞宗、黄龙宗、杨岐宗、临济宗)或间接(如云门宗、法眼宗)根植于江西,并与江西在渊源上存在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五宗七家中的開宗之师们,有直系赣藉人士(如青原行思、云岩昙晟、杨岐方会、黄龙慧南等),也有视江西为其弘法布道场所的(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沩山灵祐、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等)。诸多禅宗大德们在赣地共同开创佛学的鼎盛局面,留下了灿烂厚重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大门的敞开,江西的祖庭名山也引起了海内外佛教信徒的朝靓和普通游客的关注,为江西佛教旅游的开发拓展了空间。以下为禅宗禅宗五家出现前后的江西禅宗寺院发展情况,涉及寺院的名称、存在情况、所在地、代表人物等,如表1所示。
表1 禅宗传承涉及的江西重要寺院现况简介表
二、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提升,江西佛教旅游资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在政府的牵头下,各地陆续修开放并修复了一批寺院,如庐山东林寺、南昌佑民寺、宜春宝峰寺、九江真如寺、能仁寺等,接待的游客和香客人数瞩目。但与宗教旅游相对发达的周边湖南、湖北相比,江西佛教旅游资源还处于启动的较低层次阶段,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很有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寺院残破,仅有遗存,祖庭可供观赏的东西太少
江西山水秀江南,众多祖庭名山载入历史史册。然而,随着明清以来禅宗走向式微,众多寺院均已被毁,原址遗存要么不在,要么只剩一二塔林、石刻等。除庐山东林寺外,其他大部分祖庭可供观赏的东西太少,更谈不上古迹和遗物的展示。目前,除马祖道场-宝峰寺(由一诚大师任住持)的重建上了档次与规模外,宜丰洞山普利禅寺、奉新百丈寺的重建工作还有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洞山良价禅师的墓塔和百丈山“天下清规”石刻古迹是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值得倍加呵护。发展以佛教禅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既要信仰上的引导,也要文化上的挖掘。
(二)地方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解读不到位,对宗教寺院的重建重视不够
宗教长期以来属于敏感的话题,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自然受到影响。江西宗教祖庭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这是江西的优势。一方面,有海外的佛教信徒认祖归山的愿望,他们愿意捐款、捐物、捐资修葺寺院。另一方面,千年的禅文化在江南地区已经深入人心,省内、周边旅游需求正在递增,可结合乡村旅游,将禅宗文化产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使宗教资源发挥新时代的特殊功能。
(三)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综合接待能力弱,祖庭可进入性不强
祖庭自古以来就坐落在深山老林,进出不易,要吸引信众、香客和游客需具备一系列的条件。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交通问题,景区的可进入性吸引游客的首要条件。其次要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的消费综合需求。最后才是形成产业规模,追求规模效益。目前,江西现存佛教祖庭名寺还不都具备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
(四)缺乏核心旅览产品,项目单一,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好的品牌一定是依托一定的文化内核。祖庭文化,尤其是禅宗祖庭文化品牌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今天讲“禅文化”是一项时髦、有品位的文化活动。江西总体经济落后,文化遗产丰富,在文化遗产资金建设方面显得捉襟见肘。面对现存单一佛寺游览项目,游客看到的多是破烂不堪的情形,既无展示,也缺景点专业人士的讲解,不免令人扼腕叹息。宗教旅游跪在体验,没有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无法调动游客的兴致,所以“体验旅游”“智慧旅游”在互联网方便、传媒业发达的今天更加迫在眉睫。另外,兼备佛教知识和导游讲解技能的导游人员也至关重要,他们作为景区与外界的中介和桥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是高校重要的课题。
(五)市场营销滞后,对外宣传渠道单一,市场开发进展缓慢
旅游市场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有周密的市场调研和资金支持。佛教旅游产品是一项新型的旅游产品,需要独特的文化创意,很难拿出既符合信众又招徕游客的产品。随着海外宗教旅游市场的拓展,国内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锐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来江西朝拜祖庭名山的海内外信徒曾经每年尚有数千人次,加上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等寺院的普通游客,总数颇为可观。近几年,则连年呈现下降趋势,作为佛教旅游资源的大省实在应该引起深思。
三、江西佛教祖庭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落实政策,重建祖庭,实现佛教与旅游的双赢协调发展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迷信,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我们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理解、落实宗教政策,保护正常宗教活动,明确发展佛教旅游绝不等同于发展宗教,而是利用现有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目前,重建的祖庭如宜丰黄檗寺、修水黄龙崇恩禅寺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可喜的是,江西的民间宗教至今尚有广泛群众基础。据报道,峡江先玉笥山脚下有意群众自建宗教的建筑,每年有数万民众前往烧香朝拜;宜春靖安县重建石门山宝峰寺(自筹资金),如今前往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在抚州市东乡有一观音石,高潮时,日突破香客竟然达万。落实宗教政策,发展佛教旅游,重建祖庭文化,将会实现佛教与旅游的双赢发展。
(二)营造宗教体验旅游氛围,培育祖庭文化旅游产品
为吸引香客和游客,政府、地方、寺院要共同努力营造浓郁的宗教旅游氛围,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对祖庭名寺的重建要先申报,分阶段,量力而行。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竭力改善基础设施,力争让客源市场好的祖庭名寺,先拿出几个精品,如可将宜春的宝峰寺做成佛教禅宗文化旅游最大、最响的品牌,推出并叫响“宜春-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乡”的口号。其次,要充分收集、整理、挖掘、修复祖庭相关遗迹和遗物,特别围绕丛林始祖马祖、“百丈立清规”的祖师怀海、临济宗祖师希运、曹洞宗祖师良价和沩仰宗的创始人慧寂五位祖师展开宣传。
(三)建设基础设施,满足游客综合需求,加强对外宣传
祖庭旅游多在深山老林,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修建公路和停车场是当务之急。其次是要解决食宿接待问题。再次是解决“游览”问题,这是祖庭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最后要提供服务旅行社和导游。积极筹办国际、国内旅行社,取得经营入境旅游的资格,使江西禅宗文化旅游真正步入国际市场。
(四)追求旅游规模效益,做好市场营销和網络营销工作
大力开发佛教旅游产品,要高度重视加强市场营销。江西拥有一批高品位的佛教旅游资源,如宜春是“佛教禅宗祖庭之乡”。景区及主管部门应重视利用各种渠道、手段宣传自己的产品,如多拍一些祖庭名寺的宣传片,制作散发一些精美的佛教文化相关的宣传品,鼓励高校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等;还可以精心策划一些佛教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吸引游客,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再就是利用新媒体,如建立禅宗文化旅游网站等,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祖庭专题的旅游产品。
(五)对接“一带一路”,做好佛教文化的国际交流
港、澳、台和日本、韩国是佛教文化的海外客源地,科学合理地开拓这些客源市场,是发展祖庭文化一项重要工作。如日本的禅宗包含有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那么日本的黄檗宗与宜春的黄檗山有什么必然联系?需要学界和僧界研究考证。再有,可以将净土、禅宗的源头与全国其他的祖庭,特别是西安、洛阳等历史上的一脉相承的祖庭相连,做成跨省佛教精品旅游线路,对接“一带一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江西祖庭文化将会借旅游大放光彩。
四、结语
总之,佛教祖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旅游文化中的作用不能低估。对江西丰富的佛教祖庭文化旅游资源加以深入发掘和利用,既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又能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1世纪初,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层推进,佛教文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科研、商业等“热点”话题。基于佛教自身的博大精深和圆融通汇,江西佛教祖庭文化的开发,在理论创新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在佛教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