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要素研究

2019-06-14秦乾翔胡明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景观文化设计

秦乾翔 胡明文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新战略,这是对农村战略的系统总结和升华。我们当下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任务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发展是我们前进方向上的阻碍,我们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努力建设乡村,改造乡村景观,加快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相对传统城市化设计方法来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程序中,还有很多不足,可以将所具有的缺陷主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通过传统的城市化设计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使所进行的规划设计过于模式化、人工化,不能更好地表达乡村景观的独特地理特征。第二方面是运用传统城市化设计方法来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由于并没有先对乡村所具备的自然景观、植被和生态系统进行足够详细的了解,因此,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会对植被进行过分改造,导致整个乡村生态系统被破坏,没有办法形成循环共生的系统,破坏了乡村生态的整体自然属性。因此,我们应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改造与规划。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国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治理有方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者不可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应注重对现有乡村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深入乡村,挖掘乡村特色,在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内涵融入其中,赋予原有生态资源新的内涵,促使乡村景观可以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设计出更具内涵、更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村景观。

在任何景观规划设计中,都需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中有各種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现有的乡村景观中,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水、气等无机物的循环,同时还有各种植物,如马鞭草、百日菊等。这些多样性物种的存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应打破这种平衡,而需要充分重视环境系统的循环与自我修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吴邵村简介

(一)区位分析

吴邵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铜山区位居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江苏省徐州市都市圈的核心,环抱徐州主城区,有“五通汇流”的美誉(见图1)。张集镇在铜山区东南方向,距徐州市市区25 km,面积62 km2,水资源丰富,是江苏省最大的抵押阀门生产基地和徐州市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吴邵村全村占地面积10 km2有余,分布有7座山头,山体呈低矮丘陵状,东面有寺山,西面是西磨山,南面是邓楼山,北面是东磨山,是吕梁山脉的西部延伸。年平均气温14.5 ℃,年平均降水量847 mm。

图1 吴邵村现状航拍图

(二)历史文化分析

历史上,吴邵村的李氏祖先原来是浙江省西部平阳县曲沃人,后因战乱一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到山东省长青县,明洪武三年被命令南迁至现在的吴邵湖尖山地区,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又挪到尖山南坡的程山居住。

在文化方面,编制文化旺盛,村民几乎人人都有编制技能,材料多是山上、田里、河边的植物茎,割藤条、搓麻绳、攀软床,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村落保留了很多文化层面的建筑,特色石头房子是最有标志性的建筑。此外,李家祠堂是原先先祖们用来祭祀用的,但是现在村民把它当作活动的场所,在里面进行扑克牌等娱乐活动,这实际上是文化流失的体现。此外,该村一直流传有关白石马的传说,村子东侧的山口,有一对白色的石马,老一辈都见过。石马不是人工雕刻的,是自然形成的,一大一小,非常相似,马头高高昂起面向东山,老人说它是神马,是保护吴邵村的。圣水庵村位于吴山北坡,山上有一眼泉水,从来没有干涸过。泉水下有一片空地,建有尼姑庵即圣水庵,但其早已被拆除,它的东西南北部有四座建筑物,分别放置如来、观音、阎王、财神的神像。

(三)产业分析

据调查,目前吴邵村以种植业为主,占到全村产业的45%,主要农产品有胡萝卜、大蒜、火龙果、球芽甘蓝、枣子、干梅子等,村里的农产品基本上作为原材料出售,产品除自身逢集市周边销售外,还销往城里。

(四)村落现状分析

中国村落古民居很看重风水,风水对于山村至关重要,吴邵村正是依山面水而建,风水之宝地。吴邵村的古民居有600年的历史,村庄建在山坡下。目前,该村有1 400户,5 400人,均为汉族,其中,李氏人口占80%,其他姓氏占20%。这里保留有大量的老房子,完整的街道和小巷,古老的树木,整个村子布局完整,古风古色依然存在,真实地保存了农村景象,乡村景观得到了真正的保护,具有历史、传统、建筑以及艺术价值。

虽然吴邵村在保留完善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并不能让人们感受到美感,不论是院落以及山上的植物配置,还是道路交通条件,或者是河流卫生条件都让人们望而远之。

(五)优劣势分析

优势:一方面,吴邵村自然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拥有独特的地形地势,风水条件优越,山清水秀,天人合一的风景能满足现代人养身休憩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文资源丰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保留了100年前苏北地区的农村景象,拥有以石当屋的特色民居,而且村里有古庙、土地庙、祠堂等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

劣势:首先,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改革开放后,山上很多村民逐渐搬出了村子,特别是年轻人,这使得现在村里基本都是老年人,人口空心化。其次,经济基础差,人口空心化导致吴邵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失,生产力下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由于缺少第二产业,农产品得不到加工与升值,也会造成全村经济不景气。而且,文化流失严重。很多历史文化性的建筑被人遗忘或本应该有的功能丧失。最后,缺乏生态美学价值。村里道路交通不便,卫生较差,水系污染,植物配置单调。

二、吴邵村景观改造对策

(一)景观营造

做景观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先顾大局,再逐步深入。吴邵村东西向有一条村民平日出行活动的主要道路,作为贯穿整个村的道路,被作为整个村落的中心发展轴。沿着这条主轴,在村庄的道路入口处设入口广场,游客中心安排在此处,将其作为文化街的开端,而后依次设石雕、编制工作室、村落遗址区、白马石广场以及佛教文化区等,从而形成若干文化节点,贯穿主轴。整合环境,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充分尊重原场地。由于村庄建筑普遍低矮,并且有不少空地,可以通过曲折的山路将山上山下的景色相互渗透融合。总体的改造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 吴邵村景观改造规划总平面图

图3 吴邵村景观改造规划鸟瞰图

(二)生态修复

吴邵村的院落关系有一房一院,一房两院以及一房两院三种格局,通过植物的美化作用可以使庭院更具美感。在植物配置方面,合理地对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栽植,形成结构合理、种类丰富、功能完善、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而且无论是何种院落关系,都在留出供人们休闲活动场地的基础上加大绿化,使人们犹如被茂密的樹林所包围,让人们充分体验大自然,融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选用乡土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有效避免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植物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具有侵略性的破坏。对山体进行绿化,多选用乡土植物,形成乔灌草模式的复杂竖向植被空间。四季常绿树种与秋色叶树种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山体景观。对沿河界面进行绿化,既能使水系更自然美观,又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文化振兴

传统石屋可规划为民宿,用作游客体验住房。重新唤醒李家祠堂的功能,延续它的历史性文化价值。与此同时,建造白马石广场,将白马传说和石文化结合。另外,重建尼姑庵。游客中心下面铺砌的石材以及上面的屋顶材料均取自当地石材,其设计引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概念,将建筑塑造成玉石的形象,建筑生根于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古村中,流畅的线条与水体相得益彰,充满活力与浪漫色彩。

(四)产业振兴

目前,吴邵村只有第一产业,这样很难带动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需要注入二、三产业。鉴于此,可在村子里建设一些广场,以及充分利用自家院子,进行农产品晾晒,同时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升农产品自身价值,从而更好地为第三产业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两侧建筑现状的功能较为单一,偏向于居民住房,且街道本身的通达的功能没有被利用起来。改造后的街道,更注重街道本身的通达性以及为旅游服务,比如:针对游客开放农家乐、民风体验住房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在院落里搭建一些菜园,让外来游客,特别是城里人享受田园趣味,体验田园生活。除民宿和体验菜园等旅游项目外,利用广阔的山体增加更多项目,比如:可以在草地上放风筝、骑马、打高尔夫球,也可以建茶园来展示于游客,还可以用同种植物打造植物迷宫,作为儿童的游乐场地。

三、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

本改造设计从周边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入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景观营造、生态修复、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等要素充分融入其中。在景观营造方面,通过曲折的山路将山上和山下的景色相互渗透融合是本景观规划的一个创新点;在生态修复方面,利用植物的合理搭配展现出了乡村应有的生态价值;在文化振兴方面,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大量运用青石文化的元素,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本设计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产业振兴方面,考虑到了规划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增加了第二产业,引进旅游业,这样可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总之,本改造设计创造出了一个美学、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功能、产业合理的美丽乡村。作为现在人们向往居住的家园,乡村承载着人们对乡愁的向往。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可复制其他村落的设计模式,而应考虑本村应有的特色和如何为游客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恬静的户外空间,以满足不同需求。

(二)展望

1.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国各地的乡村规划绝大多数都在遵照着城市规划的条例与规范,规划设计师和各级行政部门应深刻意识到这种固化的条例造成景观单调的严重错误性,乡村设计的基调就是“农”的设计,农民才是最好的“乡村设计师”。

2.保持乡村生产的完整面貌。生产力是第一要素。乡村景观不论是哪种功能特征,都应保证乡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完整。第二、三产业的加入也不能影响到乡村生产力的发展。

3.反对“大跃进”式的农村美化运动,设计要结合自然,结合农民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保留农村景观的基本特征。乡村景观改造应充分尊重独特的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从乡村的自然环境出发,根据地形、气候、自然因素,如乡村土地资源的整合,村里的道路系统完善、建筑庭院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造。

4.在不毁坏原乡风貌,不干扰乡村生产生活系统的前提下适度引入乡村旅游开发,搭接城乡之间的价值链,从而实现资源互通。

5.从精神角度来看,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和乡土建筑是传递乡愁的重要载体。维护乡村景观资源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应重新认识千年来在乡村所采取的,由村民所进行的环境设计的乡村设计手法体系,让我们的传统智慧在新农村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景观文化设计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