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9-06-14吴丹桂刘世明郑建民
吴丹桂 刘世明 郑建民 刘 琳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510260) 2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510182)
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悉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技能学教学也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校自2013年在“南山班”精英式教学中开设《临床技能学》以来,经过几年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组织编写教材、更新教学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加大临床技能中心建设、完善技能考核方式等措施[1],不断完善《临床技能学》的建设。2017年,在学校及教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该课程在2015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麻醉三个专业开设,意味着我校《临床技能学》从过去只属于精英教学的课程,变成普通医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临床技能学》课程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已上过《临床技能学》课程的医学生355名完成了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包括两部分: 结构式固定答案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题目涉及个人基本状况、课程内容设置、技能中心环境、技能训练模型、教师教学水平、参考教材、带教教师的满意度等。为了方便学生完成问卷,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获得正式有效的回答,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匿名形式进行。
1.3 评价方式和分析
课程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将满意度以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培训的实际效果。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广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共有355名学生完成了网上调查。接受调查的男生有160名,女生有195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有220名,医学影像学有87名,麻醉学有48名。
2.2 临床技能学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满意度的分析,学生对于该课程非常满意有18.31%,满意有58.03%,基本满意有21.69%,不满意的只有1.41%。学生对该课程内容设置、难易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存在不同的意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78,P<0.001),其中学生对课程设置、临床技能中心环境、教学水平等项目比较满意。本次调查对课程内容设置、课程难易程度、课程时间安排、教材选用、考核方式、教学模型、自主练习平台、对课程总体满意进行了5级评价,见表1。
本次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教师总体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有36.9%,满意的有49.86%,基本满意的有12.68%,不太满意的只有0.56%。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操作演示等方面的满意度存在不同的意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5,P<0.001),其中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操作演示示范、与学生互动、对学生问题的解答、操作讲解、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5级评价,见表2。
表1 学生对临床技能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 n(%)
表2 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分析 n(%)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迅速地发展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但从实际教学过程看,存在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不注重实践教学等问题[2],因此我校根据新形势下对培养卓越医生人才的要求,以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要求,开展临床技能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了临床技能学新模式[3]。新的临床技能学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内容。我校课程总学时数为152学时。分别安排在第五、六、七、十学期实施完成,具体各学期教学内容是结合临床主干课程教学进度来安排的,临床技能学(1)安排在第五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物理诊断基本技能、护理学基本技能;临床技能学(2)安排在第六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内科学基本技能、急诊医学基本技能、妇产科学基本技能;临床技能学(3)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儿科学基本技能、外科学基本技能及动物实验、急诊医学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训练(临床技能学(4))安排在毕业临床实习后进行,为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与提高。学生通过前3个阶段的临床技能学课程学习及毕业临床实习,已基本掌握各学科临床技能,在这个阶段将通过设计临床场景,利用模拟病人或者标准化病人设计临床案例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为了加强人文沟通技能的训练,将医学人文、沟通技能等相关内容贯穿学习全过程,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
目前,学生对临床技能学课程设置是非常满意的,42.82%学生认为本课程应用性很强,54.37%学生认为本课程应用性比较强,只有2.5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实用性不太强;11.83%学生觉得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一般传统的课程相比非常大,64.51%学生觉得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一般传统的课程相比多,只有1.97%认为本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一般传统的课程相比不多;38.03%学生认为本课程对您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56.34%学生认为本课程对您以后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5.63%学生认为本课程对您以后的学习的帮助一般。所以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本课程应用性较大,学生收获较多,对今后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通过收集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包括目前主要哪些方面不足和哪些方面应该加强及其它意见等,我们考虑在以后的课程建设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技能学的教学。
3.1 完善课程内容、教材建设
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提出部分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步,特别是护理模块课程设置,目前护理的项目较多,授课内容多、时间紧,学生难于在较短的时间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因此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这一问题,我们将综合考虑根据执业医师、临床技能竞赛和考研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第一轮上课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修订,重新修订部分授课内容与授课学时。因为临床技能学涉及的技能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学,同时还能通过临床技能学拓展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学生临床能力等,我院组织长期致力于医学生临床教学,且带教经验极其丰富的临床一线老师人员,编写了《临床技能规程》并已正式出版使用,争取授课内容与教材更加配套,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授课的内容。
3.2 改进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84.23%的学生会在空闲时间主动申请到临床技能中心进行自主练习,52.39%的学生希望参加自主训练并有老师指导比较好,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主动积极学习的,自主训练时也希望有一定的专业指导,但每次每个学生自主训练时都有老师现场指导是不现实的;同时有部分学生提出了临床技能中心开放预约时间较少,中午直落,没有休息,训练效果不好,部分教学视频质量不够清晰、训练模型质量不好等问题,由此可见,单纯的理论讲座和临床技能中心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目前当前网络视频信息技术逐渐发展和成熟,已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各领域,一些有别于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渐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4],因此需要积极开发组织录制微课、慕课、开展翻转课堂等,以微信、微博、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推送,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培训补充[5],以便更好地掌握各种临床技能操作。
同时临床技能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校的临床技能学主要安排在学校的临床技能中心上课和练习,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还希望有机会到医院亲身体会参与一些临床技能操作活动。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今后教学安排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适当安排部分教学内容在医院技能中心或病房开展,比如病史采集可以在病房进行或使用标准化病人;二是考虑安排到医院观摩教师对病人的操作,如有机会的话,让学生也对病人进行操作;三是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对医院进行预见习,除了临床技能操作外还可以增加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教育等;四是改进考核方式,建议将操作考核内容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
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6],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满意老师的教学的带教方法,目前我校临床技能中心是抽取各附院优秀的老师全脱产进行带教活动。老师上课前先集中到技能中心进行集体备课,老师要熟悉掌握所有的授课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带教内容和带教标准。有23.94%同学非常希望临床技能自主练习时有老师指导,52.39%同学希望最好有老师临床技能自主练习时有老师指导,说明老师在临床技能操作指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希望老师在课外能给予更多的指导。通过调查,个别同学反映个人老师在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式需改善。因此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培训: 一、组建一支热爱教学、负责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相对固定的教学团队;二、加强带教老师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培训;三、加强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和绩效考核等等。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老师的培训,从而提高带教的质量。
综上所述,学生对临床技能学课程满意度较高,该课程可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持续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