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专科手术室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模式区别于普通病房科室,是护士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实践中重点学习的科室之一[1]。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教育层次的提高,目前及未来,护理教育规模呈大幅度增长趋势[2-4],这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5]。怎样引导护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提高护生的观察、自主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每一位临床教学老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重要的临床教学任务。2018年1月始,我院手术室对实习护生采用小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护生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来我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护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106名,大专14名;男19名,女101名。每批来科室实习的护生有9~12人,实习时长为4周。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人,年龄22~25岁,平均(23.06±0.43)岁;其中男9名,女51名;本科52名,大专8名。观察组60名,年龄22~24岁,平均(23.01±0.33)岁;其中男10名,女50名;本科54名,大专6名。两组护生学历、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一对一教学,护生入科第1天由主带教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对专科操作进行集中示范教学,如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铺无菌台、无菌物品的传递等,再由护生反复练习。情景教学与动手演练相结合,让护生对手术室工作有深刻认识,并把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操作中。第2天,将护生安排一带教老师,实施为期四周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1.2.2 观察组 护生入科第1天与对照组相同实施集中教学,第2天始实施小组教学模式。具体是:(1)教学老师的分组。把手术室护士按专科分为骨科组、普外组、心外组、妇科组和五官科组5个专科护理小组,在各专科小组中选取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护士组建教师组,推选一名教师小组长。教师小组长由工作10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责任心高、操作技能娴熟的主管护师担任;教师成员由年资5年以上、表达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的护师职称以上担任。共设3个教师组。(2)实习护生分组。将轮科护生9~12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3~4人。将护生组与教师组一一搭配而成3个教学小组。(3)教学计划的制定。由基础到专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每一周都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如第1周:护生以熟悉手术室环境和科室规章制度、认识基础的手术器械,初步了解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职责为主;第2周:树立无菌观念、掌握外科刷手和准备无菌台等基础专科操作;第3周:在教师指导上可以完成简单手术的护理配合工作;第四周: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小手术洗手和巡回工作等。教师以教学计划为大纲,以放手不放眼为原则,根据护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施教。(4)教学计划的实施。第1天集中教学,第2天进行分组,各教师小组长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并负责组内师生轮转工作。每个教学小组由5位教师搭配3~4名护生,每位护生每周与一名老师搭配进行一对一教学,第2周在教师小组长安排下轮换与另一位教师搭配学习,以此类推,相互交错学习,使每位护生均有机会学习各专科手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3 教学模式的评价

1.3.1 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的比较 两组护生出科前进行同一题库的理论考核和同一评分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考核,分值均为100分。

1.3.2 实习满意度的比较 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后,由护士长主持,教师小组长与护生共同参加座谈会,并发放问卷调查评价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内容包括激发兴趣、技能提升、思维拓展、应对能力、团队协作5个项目,每一项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的比较(分,±s)

对照组(n=60) 80.23±8.95 89.00±7.91观察组(n=60) 86.73±9.04 92.00±8.37 t值 13.25 12.97 P值 <0.05 <0.05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中激发兴趣、技能提升、思维拓展、应对能力、团队协作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小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新人的培养

从医院教学发展趋势上,护生来院实习的人数逐年上升,也急需护理教学队伍的扩大[6]。护生的实习效果相当程度取决于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7],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凭主观经验带教,无对比性,无教学压力,容易使教师存在教学惰性[8]。通过对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改革,实行小组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小组内的带教老师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弥补教学工作的不足,资历深的老师指导新带教老师,起到教学传帮带作用,从而促进教师队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9]。

3.2 小组教学模式能激发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存在个体差异,让护生与3~5名老师接触、学习,护生通过比较,就会思考哪一个老师更有责任心、操作更规范,哪个老师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更高,哪个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更适合自己,或者综合多教师带教方法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激发护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了以往只向一位教师学习的思维及工作模式[10]。小组教学模式使带教老师明显感受到护生学习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的提高。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比较(分,±s)

对照组(n=60) 5.44±0.23 6.90±1.06 5.66±1.20 6.61±0.45 5.05±0.98 32.06±2.35观察组(n=60) 8.13±0.55 9.00±0.45 8.63±0.69 8.45±0.59 7.03±1.21 44.26±3.58 t值 8.93 3.32 4.31 7.12 4.67 6.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3 小组教学模式可不受外在干扰因素的影响而顺利进行

对于大型、复杂的手术,往往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均出色的护士才可以胜任[11],而护生的实习目标是以中小手术的配合为主。为此,当工作与教学相冲突时,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则可弥补这种情况,由“替补”教师继任学生的教学。同理,当教学老师休假时,护生的实习工作也因小组教学模式而不受影响。因此,教学设置时,小组教师数量多于护生的数量更合理。

3.4 小组教学模式可弥补一对一教学的不足

教学小组是由各专科的护士组成,护生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可接触不同专科领域,这样可拓宽护生的见识,学习到不同专科的手术室工作内容。教与学是相对应的,如果护生不适应某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师也不满意某护生的学习方法时,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将是不愉快的教与学体验,而通过小组教学模式,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可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教学老师在教学交接时会针对护生的各方面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护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12]。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实习成绩和实习满意度,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值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专科手术室满意度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