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文物南迁之争

2019-06-14编辑张敏

艺术品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南迁古物故宫博物院

编辑=张敏

对页南迁的故宫文物正在太和门前广场集中,准备启运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华北形势告急。为避战火,保证国宝安全,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故宫文物要南迁的消息在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反对者声势更大,双方对故宫文物应不应该迁移的事情展开了激烈争辩。然而,迫于战局形势,故宫的文物终究还是被迫踏上了这场特殊的历险。

1933年2月5日夜里,北平全城戒严,故宫博物院的1.3万余箱文物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装上两列火车,南行平汉线,经陇海线转入津浦线,开始了历时10余年的南迁北返历程。

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

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日军随时可能攻战北平。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易培基和其他有识之士自然察觉到了这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

故宫文物南迁见证人那志良谈到当时的情形感慨地说:“1931 年9月,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大家明白了日本的野心,是想先得到东北,再向南侵。平津一带如果发生战事,故宫里的这些国宝就有危险。当局认为,必要时应当把这些文物迁运到安全地带。”

战火中的文物逃不脱被毁坏和掠夺这两种命运,这时的故宫文物危如累卵。易培基随之给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去急电:“榆关事出,影响北平故宫宝藏,关系全国文化,当经呈请指示在案。今事变日急,除随时设法防护外,究应如何办理之,请速定。”

后来经过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讨论决定,并报南京国民政府同意,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上海储存。

南迁之争

故宫文物要南迁的消息在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引起轩然大波,北平各阶层和普通市民大多数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人们认为将文物移除故宫,是亡国灭种之举。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北平自治区各公所电函中央:

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中央党部 中央政委会 行政院 检察院暨各部钧鉴:故宫博物院古物前有迁移抵卖之说,北平市自治团体迭电中央陈述一件:一,此项古物不能移出故宫;二,应准法定民众团体推员参加保管;三,就当地设法保存,官民合理办理……古物关系世界文化学术,北平友邦使节所驻,万目睽睽,虽蛮横当不出此,且亦未尝无法保存。如虑北平易为敌乘,先图避免,则洛阳距平亦非极远,倘军事毫无准备,节节退让,则我能往敌亦能往,土地人民,瞬将不保,亡国灭种,即在目前,何况古物?舍本逐末,是诚何心……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六日,河北第一博物院院长严智怡函电故宫博物院:

……学术界之保存古物,决非如骨董家但侈收藏之富什聚之珍而已。北平为累代文化中心,一切古物与建筑、文献、图书互相辉映,息息相关,势不能划出一部分可以取摄之物谓之国宝,而其余概置不问……京、洛两处并无伟大坚固之公共建筑,仓卒移徙,宁能保其安全,且有关学术文物,惟公开于世,易为保存。倘经迁移,必致滋人疑窦,况值此国家危难之时,敌忾同心,正宜示镇定坚决之心,励一往无前之气……政府统筹全局,寸土一民,不能置之度外,窃谓不宜以此寒国人之喁望,呈强敌之觊觎,危累世之积蓄,散仅存之文物。为此电达,务祈转请中央,收回成命。文化前途幸甚。

徐志摩、鲁迅、胡适等名人同样对故宫文物南迁表示反对,他们的反对主要是借此表达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徐志摩等在给国民政府呈文中请求故宫文物“无论巨细”,“概以不出故宫之门”。鲁迅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还写了一首讽刺诗:“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从声势上来看,反对故宫文物南迁的一方占有明显的优势,其理由为:南迁故宫文物会动摇抗战的信心,北平正人心惶惶,运走这么一大批文物无疑是向老百姓宣告,国民政府即将弃北平以至整个华北,对稳定民心、共同御敌不利。人们还担心故宫文物一但离开北平,离开原有的环境,会失去其价值,而且在迁移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或被盗。

与之相对的,同样有支持南迁的人存在。支持南迁的理由基本可以概括为:未雨绸缪,早做迁移准备。东北和上海被侵占后,文物、图书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寇强占。文物不能再生,数千年的文化精华不能毁于日寇之手,所以故宫博物院应该提前做好迁移准备。

本页1933年2至5月,分五批踏上南迁之路的故宫文物

一九三二年八月八日,湖南石门市市民多奇云致函故宫博物院:

辽东变起,沈阳四库全失;申沪烽烟,南地图书尽丧。千年古物,毁于须臾。凡属国人,畴不痛惜?虽曰变生莫测,究亦人谋之未臧。念成物之维艰,痛传留之匪易……今北平为文化之区,而倭人居心叵测,近且扬言将不利于平津……夫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所藏古物,咸为希世之珍,为本国文化计,为世界文化计,均宜早为之所,妥为保存,纵不能一举迁避,亦宜先后施行……深愿贵会诸公刚果毅断,一洒因循敷衍之积弊,速行有效之处置,古物得免于难,文化不再遭劫,则中华文化幸甚,世界文化幸甚。

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 南京《救国日报》发表《为迁移故宫古物告政府》一文:

北平各团体之反对古物南迁,为有害北平将来之繁荣,此种自私自利完全蔑视国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团体竟敢说出,吾人殊服其厚颜无耻,彼等只为北平之繁荣,必须以数千年古物冒全被敌人劫夺而去之大危险,所见未免太小,使政府为战略关系,须暂时放弃北平,以便引敌深入,聚而歼之,则古物必被敌人劫夺而去,试问将来北平之繁荣何由维持,故不如先行迁移,俟打倒日本,北平安如泰山后,再行迁回……

文物起运

关于故宫文物是否要南迁的争议,故宫博物院的大多数同仁都是站在赞成这一边的,认为南迁是迫在眉睫的事。但在故宫博物院内部,南迁与否的问题仍然存在意见不统一的现象。

易培基作为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主张文物南迁,是“赞成派”的领军人物。然而不仅秘书吴瀛与易培基发生过争执,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更是在故宫太和门集会,宣誓“誓与国宝共存亡”,并联合工联会,到处集众演讲,散布传单,鼓动群众反对故宫文物南迁。

周肇祥最终被秘密逮捕。

经历了重重困难,故宫文物在国民政府的“强硬措施”下,起运南迁。1933年2月5日晚,故宫博物院第一批文物从太和门搬出,经过午门,直向北平火车西站而去。

本页1924至1926年作 陈垣、易培基、马衡等清室善后委员会1924至1926年故宫物品清单及工作日记十四册26.5×22cm×13(册);25×20.5cm(册)西泠印社2016秋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成交价: 92,000 RMB

如今看来,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大家的意图都是为了保护文物,所不同的只是思路策略而已: 以易培基为首的支持派认为古物南迁会更安全,以周肇祥为首的反对派则担心古物“一散不可复合”。

事实证明,故宫文物南迁是正确的选择。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在以故宫博物院职员为主的“国宝守护人”的保护下,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

猜你喜欢

南迁古物故宫博物院
古物与图像:兼论艺术史中的图史博弈性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试析《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抗战时期的史家南迁与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