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公益栏目的品牌化探索
2019-06-14文学军
□ 文/文学军
内容提要 媒体做公益,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方式。《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从一个小小的公益栏目做起,本着坚定的信念、精心的策划、巧妙的借力、主动融入新媒体等方式,逐渐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品牌,其成长启示有一定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媒体做公益,也是执行这一使命任务的生动体现。《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以公益和爱心回馈社会,由一个小小的公益栏目做起,再升级为“爱帮之家”,七年来,服务对象超过200万人次,救助贫病、遇困群众上万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017年,爱心服务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命名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千上万的人跟着他们一起传播正能量,一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人间温暖和社会大爱,奏响了一曲高扬主旋律的赞歌。
从报纸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栏目,发展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品牌,《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是如何做到的?
一、恪守一颗公益心,一张蓝图绘到底
“做公益,我们是认真的。”追溯2012年诞生之初,这句话就成为《南宁晚报》“能帮就帮”栏目小伙伴们执着的理念。至今,虽然人员有了变动,人数也由寥寥几人发展到联动社会近400人的社会团体,但是,“爱心”“公益”这四个字,始终牢牢刻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正是有了为公益而奉献的信仰,他们才能愈走愈远。而这个信仰背后,高高举起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能帮就帮、善做善成”的南宁城市精神。
2012年9月,成立不久的《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接到昔日救火英雄零华春姐姐的求助电话:零华春因尿毒症和烧伤后遗症备受折磨又无钱医治,对生活几近失去信心。晚报立即组织采访并推出《厄运面前,有你守望扶助》等8篇系列报道,引起极大关注,社会各界纷纷为零华春捐款,使他得到及时医治。编辑记者和市民来到医院,看望、鼓励零华春,让他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多年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一直关注着零华春和他的家人,在晚报持续帮助下,零华春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像零华春这样的个例,《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还救助过很多。如在广西发生交通事故的黑龙江牡丹江市货车司机付鲜龙,15岁患上白血病的少女谭柳媚,尿毒症患儿小兵兵,宾阳县两个早产的双胞胎孩子“龙宝宝”,在南宁病倒无亲无故的山东男子王运杰……他们尽心尽力救人助人,也收获着各种各样的感动。如救助“龙宝宝”就上映了一场爱的“接力赛”,进行了整整56天,并从南宁延展到全国。“龙宝宝”获得新生,父母为了感恩,决定对照南宁“能帮就帮,善作善成”的城市精神,给孩子取名“敢成”、“善成”。还有不少受助者给爱心服务队送来锦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救助行动都那么一帆风顺。但是,爱心服务队从不轻言放弃,他们坚持“帮人帮到底”,为爱为公益不遗余力。由于成绩突出,团队核心成员中有1人荣获南宁市首届五星志愿者称号,1人荣获广西“最美志愿者”称号。
二、精心策划出精品,以活动为本树品牌
公益与活动就像与生俱来的孪生姐妹,没有活动,很难做得好公益。七年来,《南宁晚报》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组织各种活动达200多场(次),成为扩大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依时就事勤策划。爱心服务队强调策划要依时就事,既要符合时令节庆的特点,也要符合事件和环境发展的逻辑,切合实际,不盲目,不作秀。如岁末年初,往往是困难群众最需要关怀和温暖的时候,于是,爱心服务队策划组织了“暖冬行动”“爱心年夜饭”“爱心年货”等品牌活动。“暖冬行动”每年11月至次年春节前举行,每年设定不同主题,通过宣传发动,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关爱弱势群体。七年来,为上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环卫工人、社区贫困户、孤寡老人等送去爱心,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爱心年夜饭”活动则通过邀约企业筹办好丰盛的年夜饭,走进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2016年春节前夕,南宁市200位环卫工人欢聚一堂,他们常年早出晚归,热饭都难得吃上一口,而今不仅享用到年夜饭大餐,还收到了新年礼物,欣赏了精彩演出,度过了一个开心难忘的节日。2017、2018年,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将一份份象征团圆的大盆菜送到春节仍坚守工作岗位的交警、消防战士、环卫工人和电力工人等行业代表手中,赢得社会高度赞誉。2019年1月底,又联手企业组织三场爱心年夜饭,惠及市民群众300多人。
“依时”,就是按照不同时节,爱心服务队还组织策划了许多其他特色活动。3月份的“公共自行车守护侠”学雷锋活动、《南宁晚报》读者林植树活动;5月份的“体验特殊岗位劳动者”活动;6月份的“大手牵小手”活动;8月份的夏令营、捐资助学活动;9月份的“中秋寄相思,送你团圆月”活动;10月份的“我来试试做记者”活动等等。还有的活动贯穿全年,如“志愿服务进社区”,先后在南宁市的数十个社区举行了上百场便民公益活动。仅2016年,《南宁晚报》用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报道的版面就超过38个整版。
“就事”,就是要针对一些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境,迅速反应,进行策划。南宁苏圩镇是广西重要的西瓜之乡,2015年5月,全国多地持续暴雨,加上2014年暖冬导致北方西瓜提前上市等因素,苏圩7万多亩西瓜陷入严重滞销。晚报爱心服务队立刻到现场采访,披露瓜农遭遇的困难并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购买“爱心西瓜”。很快就有企业到当地集中采购,不少市民也纷纷参与进来。同时,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与超市对接,并在一些小区增开临时摆卖点,卖瓜难得到较大缓解。又如,针对留守儿童,爱心服务队策划了“情暖小候鸟幸福计划”活动,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次把数十名孩子接来南宁,和家长共度春节;一次把孩子们送到深圳,与远在他乡的父母团圆。
三、持续扩大“朋友圈”,不断增加后援团
报社孤军奋战能做好公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一是举办公益活动是需要成本的,对于多数属于自收自支的报社而言,不可能有太大的资金投入,做公益更需要获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支持;二是报社的优势在于组织、宣传发动和造势,而记者的专业服务技能非常有限,离满足群众需要差距大;三是联动社会各界更能真正体现公益的真谛。《南宁晚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开始就致力于把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打造成一个开放、共享、合作的平台。2012年爱心服务队组建初期,成员主要都是晚报的编辑、记者,他们策划组织公益活动,并作为志愿者积极加入助贫扶弱行动,逐渐带动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加入。经过七年的发展,如今的爱心服务队已壮大成为拥有近400名核心成员的队伍。当中有律师、工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医生、书法家、大学生、民营企业家,也有理发师、水电工、电器维修师傅等,大大提升了爱心服务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7年7月11日,南宁晚报隆重举行爱心助学慈善之夜暨“爱帮之家志愿服务”揭牌活动,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正式升级为“爱帮之家”,并在广西媒体中首创了公益爱心基金。34家爱心企业、12名爱心书画家以及社会各界近400名爱心人士到场助力此次慈善晚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广西童行爱心助学志愿者联合会等15个爱心团体与“爱帮之家”志愿者团队正式结盟。南宁晚报“爱帮之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爱心服务队由此开启了公益品牌的升级之路,又陆续打造出“帮帮公益学堂”“名记相帮”等子品牌栏目。
四、主动融入新媒体,快速提升影响力
信息化时代催生传播方式迅速变化。能帮就帮爱心服务队非常重视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南宁晚报》官方微信、微博、QQ群发布信息,经常在第一时间让公益活动与粉丝见面。“爱帮之家”成立后,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升级,一是专门推出了《南宁晚报》能帮就帮微信公众号,安排专人及时推送最新资讯;二是通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ZAKER南宁”二级平台,发布新闻和短视频产品;三是通过南宁新闻网、ZAKER南宁直播团队,对重要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强大的新媒体产品受到热切关注,许多重点公益活动的阅读量超过了10万+,在移动端逐渐打造出一个“新闻+服务+公益”的志愿品牌。目前,“爱帮之家”的新媒体粉丝越来越多,参与度越来越高,成为扶贫济困、救助弱小、传递爱心、传播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