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力的思考

2019-06-14蔡馥谣

中国记者 2019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价值观

□ 文/蔡馥谣

内容提要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带动中国价值观向其他国家传播,应利用好这个难得机遇,加强提炼和阐释,向他国人民以适宜的形式讲述中国的价值观,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让其他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认同。

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思考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拓展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平台和载体,贡献中国智慧,有利于推进“五通”,尤其是民心相通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改变当下“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主导模式。目前学界也已认识到“一带一路”与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呈现出互生共荣的关系。

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1]价值观是人们对本国存在意义的核心认同或最高评价,是本民族共同坚守的行为道德标准,体现了国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是一个国家长期形成并经其成员认可的基本价值理念。国家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本民族的向心力和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中国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构成要素,反映了当下中国发展的精神面貌及述求,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与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带动中国价值观向其他国家传播,应利用好这个难得机遇,加强提炼和阐释,向他国人民以适宜的形式讲述中国的价值观,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让其他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认同,可谓意义重大,任重道 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内外需求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有上百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外在国际舆论环境与内在我们自身的不足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和考验,因此,外在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内在提高中国国际传播力策略,极具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外在必要性: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加强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其必要性的外在原因需要从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影响力较弱的视角来考量。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常处于一种“中国动手干、西方动嘴评”的状态。尤其是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项目推广时常被部分外媒质疑、蓄意歪曲或抹黑,在部分国际媒体报道中,能明显看出其对中国的所作所为有所质疑或误解:或害怕丢掉其自身大国优势地位,或担心其受到中国压制。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有理说不清,国家形象受损,国家价值观更难以顺利传播,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仍然缺乏合理理解。形式多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新殖民主义”等标签层出不穷,中国文化软实力出现妖魔化倾向,甚至有学者抛出“锐实力”,将中国臆造为一个“悄然左右别国公民言论、遏制西方民众发声”[3]的国度,给“中国威胁论”这帖药强行换汤。

▲ 2019年5月2日,“一带一路”特色商品展销会在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举行,两名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刘潺/摄)

▲ 2019年4月23日拍摄的新闻中心媒体公共工作区。(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 2019年4月25日,首届“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 2019年4月23日,一名记者在新闻中心体验沉浸式增强现实互动体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总体来看,国际舆论导向都会遵循期自身认定或特定的价值观来界定,如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受到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制和围堵,最终受困在“西方话语规则”之中,则在参与国际话语建构过程中难以掌握话语主动权,尤其在事关本国发展稳定的相关事件中,甚至会被黑白颠倒,造成负面影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提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必要之路。

(二)内在迫切性:提高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力

就我国自身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存在国家价值观自我定位及认知不足、偏重官方意识形态传播、文化软实力不够、忽视“民心相通”等问题,导致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整体力度与水平不够,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软实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东方的缺失与西方的在场形成了软、硬实力交织的结构性失衡。“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不少问题不仅是经济合作问题,很多是文化发展及理念问题。中国以文化与价值观所体现的软实力方面的建设存在明显不足,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面临严重逆差,未形成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缺少与综合国力相称的文化竞争力。

此外,中国价值观话语在信息生产、对外报道及传播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风格、语境等常常忽视国外受众需求,在国际报道中难免存在晦涩难懂的官方话语及行话。国际传播实践中,一些关键概念和翻译阐释,表达混乱,缺乏正本清源,增信释疑的能力,未能保持精准方向,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丢失、扭曲和折扣现象。拘泥于国内话语体系的习惯或意识形态表达不仅容易造成自说自话和国外受众的“审美疲劳”,甚至会引发国外媒体对抗式的报道或解读,不利于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策略与转向

研究中国价值观及其国际传播策略,是倡导“一带一路”过程中树立中国良好形象、进而实现中国价值观传播的重中之重。鉴于当前中国与西方之间在话语、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立仍旧较为明显,可从以下四方面调整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策略:

(一)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增强中国价值观的“软”建设

“一带一路”的未来新形势及新要求,需要将文化软实力建设融入 “一带一路”五通建设全过程。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着力点在于落实一个“通”字,重中之重是民心相通,而文化上的认同和价值观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民心相通的关键。只有民心相通,才能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互利合作的新形势紧密联系,登上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价值观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及举措,就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文化软实力在当前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已越来越显著,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信息流通体系中的话语权仍非常有限,在文化国际传播领域也存在严重“入超”。这提醒我们:仅仅依靠悠久的历史文化,依靠自我认定,并不能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观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经过现代化的转化与传播,抓住“一带一路”中文化、思想和民心建设新契机,秉持全球视野的担当意识和“对外传播无小事”的理念,不断拓宽中国价值观传播的格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发展要求接榫,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推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认同。

(二)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价值观的国际化表达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中国价值观的国际化表达,需要中国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有效沟通,需要强大的文化条件、舆论支持和理论支撑。中国价值观中有很多表达,如“一带一路”“天人合一”“和为贵”等,初期的翻译往往过于直白笼统,缺少一些能被对方有效解码的表达。“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多语种国家,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培养多专业人才,尤其加大业内资深人才的培养,加强外籍人才的引入力度,以此提高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当代中国价值观,既包含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4]等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又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及时代精神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与共享观念,恰如其分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民心相通”的价值观注脚。[5]中国应当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互通作用,通过形式多样、范围广大的文化对话与传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心相通交融格局。

各个国家文化的多样化与价值多元化的格局,要求中国以“和而不同”为基础,要求我们将中国价值观从内涵表达、话语转换等层面,将其日常化、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并易于感悟,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符合中华文化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性,另外一方面使其以国际化的表达,更好地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我们应当以中国式的话语方式丰富全世界的价值表达,既有所借鉴,更有所创新,以中国道理丰富世界通行的价值概念的内涵,从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新思路。

(三)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推动中国价值观的精准传播

判断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及是否形成影响世界的软实力,可以通过该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是否得到广泛理解和认同得知。中国价值观是“一带一路”文明对话、文化交融的文化轴心与深层内核。应以多种形式为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提供素材,以具体鲜活的表述、生动形象的内容、精准凝练的内涵,实现中国价值观的精准传播。

“一带一路”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励和引领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与中国关系状态都不尽相同,文化差异容易造成其对“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价值观的认知偏差、理解误差及期待落差等问题。应针对不同传播对象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凝练传播内容。由于中国价值观与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和理念契合点不尽相同,因此难以采用统一的传播方式,应多“换位思考”,知民情才能晓民意,合民意才能通民心。伴随全球化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国价值观的传播需要拓展渗透至网络的社交圈层中,建立受众反馈机制,通过充分调研、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方法,坚持受众本位,了解对方最想听到的声音,针对不同国家受众的不同价值需求、欣赏习惯、媒介使用习惯和关注点等提前进行研判,开展个性化、精准化传播,通过正确高效的国际交流沟通技巧,规划探索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传播路径,进而实现精准发力,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快车,提高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效能。

(四)夯实“一带一路”基础,打造中国价值观全媒体传播路径

“一带一路”与媒体融合,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双重机遇。借助强大的全媒体传播实践,在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全面拓展我国现阶段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传播路径,可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当前形势下,我国主流媒体追赶西方的重要契机之一,就是加强全媒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反复提及融合发展,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7]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多种媒体表现形态齐头并进,借力打力、高度重视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建设,就能形成合力,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并以此拉近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距离,让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沟通更加便捷和频繁,全面推进中国国际传播力建设,依托全球网络的开放和便捷的传播生态环境,让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中国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可和接受。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在媒体融合时代不断创新,提供形式多样、内容更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只有转变思维,改变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有影响力的传媒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传播使命。

【注释】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2] 习近平.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3] 聂书江. 新威胁论产生的心理根源与应对策略——以锐实力分析为例[J]. 编辑之友,2018(12):49-53.

[4] 李辽宁.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6):52-55.

[5] 张恒军,唐润华. 中国价值观全球传播的新契机和新逻辑[J]. 社会科学战线,2018(03):151-157.

[6]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125/c64094-30590946.html 访问日期:2019-3-30.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