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四力” 做好经济报道
2019-06-14唐佳丽
□ 文/唐佳丽
内容提要 践行“四力”做好经济报道,关系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辽宁日报》的探索实践为例,阐释了如何通过“四力”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的具体做法。
做好经济报道,记者必须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深入践行“走转改”,提高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本领,来更好地担负起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一、不断增强脚力,练就一双“铁脚板”,在内容为王的道路上,走正、走实、走长久
好新闻一定是记者用“双脚走出来的”,所谓“好新闻在基层”。第一手的新闻资源、过硬的新闻事实,永远出自基层,它也是一个媒体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源泉。
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辽宁日报》在深度调查版连续刊发《辽宁制造呼唤更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练就细分领域“小巨人”》系列报道。这组报道能在刊发后引起极大关注并受到各方好评,离不开记者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度挖掘的努力。
2018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传统产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导致的出口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给辽宁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而此时,一些掌握了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特殊材料,占据了细分市场上绝大部分份额,却往往不为公众了解的“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势头却依然良好。寻找出辽宁的“隐形冠军”,挖掘其优势特点,进而推广并复制出一批这样的企业,对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记者们一起迈开双脚,开始了寻找辽宁隐形冠军之路。
因为这类企业平时不与大众消费者直接接触,再加上辽宁民营企业占比小,相应企业总量更少,有关部门重视也不够,仅仅是“寻找企业”的过程,就很考验记者的“脚力”。跑图书馆、敲专家门、去城郊乡村、到海边码头……两个多月的“一头汗两脚泥”后,记者不但找到了一些“刻意隐藏自己”的隐形冠军们,也得到一些辽宁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必须、可行的建议。
稿件见报后,转载率较高,省内外一些产业研究者、省内有关部门向记者索要相关资料,有关内容也成为职能部门的决策参考,党报的公信力和传播力也得到进一步肯定。
基层是改革发展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新闻工作者面向基层、深入实践、重心下移,保持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纪律性,带着感情、带着理想追求练脚力,脚踏实地地与人民群众交心和谈心,多出精品力作的初衷就一定会实现。
二、持续增强眼力,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国内外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当前态势,记者们必须持续增强眼力,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障碍,练就见微知著、滴水藏海能力,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责任担当,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辽宁国有企业体量大,占比高,国企改革进程对辽宁振兴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公众关注度也高。但是,此前,由于曾有媒体误读相关数据,导致有关部门行事谨慎,很难主动对外发布新闻。因此,2018年11月下旬,辽宁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为媒体同行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国资国企系统的新闻发布就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发布会上的资料中规中矩,有关辽宁国资国企系统正在积极推进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的部分,虽内容不多,但立刻引起笔者的注意。这些问题被业内称作“国企改革的硬骨头中最难啃的部分”,其中,“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涉及人数多,波及面广,关注度极高。因此,有关部门对工作进程一直三缄其口。记者意识到,该项工作不仅是辽宁省当年“重强抓”专项行动的工作内容之一,国务院国资委也公布了相关“时间表”,相关部门一定不会止步于发布会上公开的进 展。
临近“时间表”的下限,相关部门仍然“静悄悄”,而记者通过多种途径,跟进并求证工作进程,同时做好了采访有关企业、员工等外围准备工作。终于,在相关工作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得到准确信息。由于其他媒体对此并未关注,这一消息也成为记者获取的独家消息。1月13日,辽宁日报在头版倒头条位置刊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我省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全面完成》一稿。
也许不是巧合,就在本报发稿前,有部分记者在做年度总结类报道时,采用的还是发布会上过去的数据,给有关部门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记者依靠平日积累练就的“眼力”,采写到的稿件,不但对省内重大经济话题,给出及时、准确的报道,回应了百姓们的关注,也对辽宁国企改革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正面推动作用。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记者讲政治、有担当的职业素质也得到省国资委的高度赞扬。
《辽宁日报》2019年1月13日头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我省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全面完成》。
《辽宁日报》2018年11月28日4版,《股比放开华晨落子,自主品牌如何更强?》。
许多新闻大多是非常普通的,尤其是一些经济新闻,满是数字和数据,大部分时候,看似稀松平常,如果是就事论事的报道,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也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如果记者胸中装着全局,眼睛紧盯政策热点、社会焦点和民生难点,凭一副好眼力,定会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中挖掘出新闻亮点。
三、坚持锻炼脑力,不断训练笔力,练就勤于思考的基本功,成就文风清新的好文章
有别于其他新闻分类方向,记者在报道经济新闻时,除了要对新闻事件做信息类的内容发布外,往往还要涉及一些业务性、经济政策等问题。尤其一些述评、调查等深度报道,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准确,还须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为此,一些记者时常自嘲,自己做的经济报道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 懂”。
要“驾驭”这些“有难度”的经济新闻,做出让内行爱看,让外行看懂的文章,记者就必须锻炼出更强的脑力、更加游刃有余的笔力,并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坚持学习,走出舒适区,更新知识储备,养成勤于思考、写作的习惯,恐无他法。
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相继宣布,宝马将以29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宝马集团对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3年后完成交 割。
这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合资股比放开时代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华晨是辽宁国企的重要一员,报道这样的消息,地方党媒自然不能缺位。
该新闻事件涉及国内外汽车、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专业性较强。稿件不论是出现专业疏漏还是文字生涩问题,都会让一则原本能够出彩的新闻,魅力大打折扣。初稿未获通过,报社专跑汽车行业的记者,邀请笔者加入报道队伍,共同分担任务。
时间太紧,我们无暇考虑压力,很快开启了“通才速生”模式。万能的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帮助。疯狂自学的同时,我们还在各自相对熟悉的领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醒对方开动脑筋,揪出各自的思维盲点,同时,探讨并尝试了多种文字风格。最后二人决定,以朴实的文风写专业的内容;以细节为切口,带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深远影响。几天后,调查报道《股比放开华晨落子,自主品牌如何更强?》刊发,获得各方好评,并获得当月报社“十佳”的荣誉。
报道虽然结束,但报道之初遭遇的本领恐慌,却让人印象更为深刻。这次新闻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好的宣传作品,绝非唾手可得。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延展思维,凝练创新,多思多想并与接地气的文风相结合,才能让文章真正做到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只有以坚守理想信念、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为前提,才能真正把脑力锻炼好,让文风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阅读需 要。
“四力”就像意识形态战车上的四个车轮,缺一不可。在不断增强“四力”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以“脚力”做基础,“眼力”为关键,发动“脑力”的核心作用,用“笔力”呈现出符合人民需要的精品力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在丰富和创新传播内容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