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化乡里“绿化账”

2019-06-14方亚丽

当代贵州 2019年9期
关键词:石漠化加工厂绿化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亚丽

在黔西县绿化乡许多通村公路两旁,连片果树、辣椒、香葱等如音符般高低起伏。

“这一片绿,来得不易。”绿化乡人大主席蔡丹告诉记者,绿化乡有6个自然村寨、1个社区,有5个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土地石漠化严重,曾是挡在绿化乡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苞谷,哄饱肚皮不赚钱。”这是靠玉米解决温饱的时代,石漠化严重的绿化乡百姓的生存写照。

在绿化乡石桐社区的果园里,果农陈兴福和妻子忙着打理李子树。提起以前的石漠化情况,他曾编了首打油诗:“一半山石一半土,一个旮旯栽一株;风里雨里刨苞谷,年年到头白辛苦。”他家25亩地石头多、泥土少,几十年来种苞谷勉强填饱肚皮,广种薄收,腰包就是鼓不起来。

自从土地全部种上脆红李,陈兴福家的收入连年翻番,2018年,少说也有20万元。

绿化乡坚持发展以种植脆红李、辣椒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用“绿化”理念治理石漠化,深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经济兴乡富民之路。

“金银树”立根破岩

“考察学习了一周,村民代表回来后,二话没说,扛着锄头就下地种果树。”2014年,在乡干部带动下,绿化乡的致富带头人彭勇动员几十位村民代表前往四川古蔺县,实地考察学习当地通过种植脆红李治理石漠化并带动经济发展的经验。

“第一批参与种植的就有60户,总共800亩。”彭勇说,为了不做无用功,管护好果树,他们一边动员村民继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一边到全国各地学管理技术。

4年过去了,绿化乡的富硒脆红李已发展至1.5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36%增长到53.8%。

石缝之中长出的一株株果树,“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种植脆红李是绿化乡在石漠化治理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生态扶贫路子,并逐渐形成了绿化乡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和主打品牌,被当地的群众称之为“金银树”。

绿化乡采用高纺锤形及八项控管等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使脆红李从栽种到挂果只需要16个月,28个月即可达到丰产。丰产后,保守估计每亩产量6000斤,按市场价8元每斤计算,每亩可产生经济效益48000元。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脆红李的种植规模,目标达到2万亩。”蔡丹说,如今乡里搭上互联网快车,将脆红李远销广州等沿海市场。

在脆红李还未大量投产的情况下,为不影响群众经济收入,绿化乡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在脆红李林地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种植辣椒等矮秆作物,千方百计为群众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辣椒产业后劲强

“来了,来了,又来一车。”2018年10月初,一车车装满新鲜红辣椒的小货车,连续在绿化乡各村的辣椒种植基地与黔西经济开发区辣椒加工厂间往返,在加工厂等着卸货的村民早已鼓足了劲儿准备卸货。

“青辣椒卖完咯,红辣椒我们自己加工成糟辣椒,销售不错呢。”绿化乡马坎村村支书王德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绿化乡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动贫困群众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辣椒产业,并通过“农户+村级合作社+乡级合作联社+公司”的方式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不仅解决了辣椒的销路问题,而且还延长了产业链,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把小小的辣椒做成了脱贫快、长发展、后劲强的扶贫产业。

“组建乡级合作联社并在经济开发区建立辣椒加工厂,主要是延长产业链,保底每斤1.2元向农户回收辣椒,打消群众种植辣椒的后顾之忧。”蔡丹说,加工厂建立后,同时解决了2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在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联合社加工厂内,卸货、筛选、清洗、加工,十几名村民有序又繁忙地自成一条流水线,一刻也不敢停歇,生怕慢了跟不上加工机器的运转速度。

“忙点好,证明我们辣椒长得好,收成好。我们这里以前种玉米,太苦了。”村民陈兴发说,辣椒厂产品主要供应给学校和周边机关单位,每周要送出2500斤。目前糟辣椒储备近15万斤,仍在加紧生产。

近年来,绿化乡通过合作社发展辣椒产业走出贫困的有300多人,仅仅通过种植辣椒,这些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就提高了4500元以上。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绿化乡因地制宜在当地发展“短平快”能致富的辣椒产业,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种植、销售、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真正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长远发展的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蔡丹说,明年绿化乡将全面升级辣椒制成品的生产与加工设备,扩大加工场所,丰富辣椒加工品种,提高产品品质,为联社及各合作社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带动更多农户发展致富。

“扶贫超市”产有所销

2018年9月30日,是绿化乡“扶贫超市”开张一周年的日子。一大早,超市门口就人来人往,将40多平方米的小店围个水泄不通,货架上原本堆满的黄豆、核桃、大米、油菜籽、土鸡等农产品供不应求。

“销售,作为农村产业革命重中之重的一环,联结的是群众最直接的经济收入。”蔡丹告诉记者,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她们发现部分贫困户有剩余农产品待售,进城售卖成本较高,导致一些农产品被堆弃在家渐渐失去价值,很可惜。于是绿化乡决定在石桐集市成立“扶贫超市”,将贫困户的种养殖农产品引入超市,帮助贫困户销售。

种植脆红李是绿化乡在石漠化治理中探索出来的一条生态扶贫路子。图为2018年7月,绿化乡脆红李大丰收。(史开心/摄)

2017年,绿化乡湾箐村的赵相杰通过精准扶贫申请特惠贷,在家发展起了鸽子养殖业,但由于湾箐村山路偏远,如何将鸽子销售出去,也成了摆在赵相杰面前的一道难题。走访中,帮扶干部在了解其具体情况后,帮他联系了“扶贫超市”。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相杰带着50只鸽子去了“扶贫超市”。“早上卖出去20多只,还有一些城里做生意的人来看,想多买点,说等有空了直接跟我去家里面选,我目前有近千只鸽子,以后还想养更多。”赵相杰信心十足。

“‘扶贫超市’成立的初衷,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增收,超市开张后效果良好,第一天农产品交易额就达1万多元。”绿化乡“扶贫超市”负责人桂敏说,自超市成立以来,线上线下齐发力,共计帮助农户如期销售掉近60万元的农产品。

为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路径,绿化乡还成立了电商协会,将乡内合作社、企业等地方优秀人员纳入到协会中来,切实壮大电商队伍,不断探索、挖掘农业电商发展新模式,申报注册了“绿化之乡”品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把该乡具有特色的“三农”产品推销出去。

目前,绿化乡主导产业脆红李通过电商销售额度超过100万元,惠及农户300余户。

猜你喜欢

石漠化加工厂绿化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香味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参观奶酪加工厂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我爱绿化
小猴栽树
写作加工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