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文化引领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大类分流”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
2019-06-13张瀚文吴龙穆元彬方晓伟
张瀚文 吴龙 穆元彬 方晓伟
摘 要:近年来,“大类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各大高校流行并推广开来。国内诸多高校虽然对“大类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较多研究,但是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背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探索高职院校大类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
关键词:大类分流 学生管理 生利主义
一、高校“大类分流”现状分析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大类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各大高职院校流行并推广开来。所谓“大类分流”就是指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按照一个专业类进行招生,学生在入學时没有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各方向基础平台课程学习、深入了解各专业的内涵发展以及将来择业取向以后,再根据学生本人兴趣意愿进行专业分流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对“大类分流”模式有较成熟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一些985高校、一般高校甚至部分职业院校也都开始逐步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1]
“大类分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学科专业的布局和发展,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办学效益,关系到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个性的满足,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学院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招生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满足了其个性发展的需要,但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分班之前学生对选择方向不明确、学生因同一个专业没有被分配到同一个班级而不满、分班后与新班级同学融入度极低、分班后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等等。浙江省内多所高职院校都曾为计算机专业实行“大类分流”举措,但因师资调配不均、学生工作难做等原因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摸索,甚至有些学校无法继续实施,不得不再采用原来的培养方式。[2]
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类分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大类分流”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社会现状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合理的专业管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拓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学生学习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1.“大类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此项分流改革针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群,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主要领导和实际操作人员担任组员,讨论研究、落实实施该项工作。学校给予适当的专项经费,用于招生宣传、专业调研、大类专业建设研讨。在招生过程中,招生就业处对“大类招生”试点内容进行单独宣传,让考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大类招生”的有关政策和做法。宣传的做法是通过网络(网站和网络咨询等)或者是媒体(电台和报纸等)。对于招入的第一批学生,招生就业处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预报名(可采用网站形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学生自然班的划分。
学院学工线配合完成大类分流工作的同时做好学生思想安抚工作,通过前期对学生所选专业方向的调研、座谈、问卷调查、专业负责人答疑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一系列的规定文件,并在硬性制度下配合学生情况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结合陶行知职业教育中的培养“完整的人”的理念。[4]
2.“大类分流”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支撑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施计算机“大类招生,分流改革”三年来,始终秉承陶行知“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在这项巨大改革中为学生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取得了不少成果。[5]
陶行知曾说“选择职业科目之标准,不在适与不适,而在于最适和非最适。所谓最适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兴味”生利主义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做好专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从生利的角度培养学生,然而,作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也一样,不在适与不适,而在于最适和非最适,只有从兴味和生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研究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对高职院校“大类分流”改革下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行知文化引领下的生利主义思想,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
3.“大类分流”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能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试点大类招生,学院展开了相关的调研、走访工作,改革至今已有三年时间,连续招生共计4届学生。[6]
学院实施“大类分流”改革三年来在招生、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都有较多优势,但是改革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学院“大类分流”改革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学生在分班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引导工作。
(2)在硬性的文件与制度下,解决学生重新分班后的情绪安抚与实际帮扶措施。
(3)解决学生因分班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7]
4.“大类分流”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按事施教,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教育学生在学习时要有身心健康的身体;对待自己的专业要有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对未来的就业要有独立自主的职业目标,择业时根据个人的兴趣才干,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对一或小班化体制,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切磋和指导,让学生管理工作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8]
(1)多管齐下,综合管理
在“大类分流”工作中构建“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的综合管理机制,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上,信息工程学院应该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分班制度原则,按学生所选专业方向和分数排名,由高到低奇偶错开分班;在思政教育上,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需要对计算机大类学生做分班前后的思想工作,避免分班后情绪低落的同学造成心理问题。构建综合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是“大类分流”改革模式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要手段。
(2)改善风貌,构建新态
及时构建新的社交圈,提高班级凝聚力,加强重组班级团队建设。班级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要依托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然而班级重组后的计算机大类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影响了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更影响了班级班风班貌。学院教师积极帮扶分流后班级构建学生新社交圈、提升班级凝聚力、改善班风和学风是“大类分流”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点。[9]
(3)完善制度,助力成才
建立系统完善的“大类分流”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解决分流后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新问题。实施专业大类分流制度,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如果分流后选不到自己需求的专业,往往还会感到技不如人,极个别学生可能出现抑郁状态,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大学生在顶着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前提下,选择专业时往往功利性地考虑就业率或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导致大类分流时过分看中就业质量偏高的专业或盲目跟从,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明确,生涯规划严重缺失,所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大类分流”学生管理体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类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
1.文化引领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类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固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工程学院自身特点,给学生生利本领的同时提倡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大类分流”的改革能够有文化的引领。
2.制度保障
几乎所有进行“大类分流”改革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在执行结果方面,可谓喜忧参半。有些院校看上去做的风风光光,也出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设计方面的不合理,造成了该项工作似是而非,并没有发挥该项工作的真实作用,和旧的按专业招生换汤不换药,没有带来该项工作所应带来的好处。信息工程学院在相关校领导的指导下,辅以“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的综合管理方式,从上而下的进行该项改革。结合实际社会现状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合理的專业管理机制;
3.思政教育
本文作者在学生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进行因材施教,建立完整“大类分流“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拓宽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学生学习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保障条件
自2014年大类招生实施以来,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大类招生教学改革,专门成立大类招生改革工作小组,设置专项招生改革经费,同时,学校科研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校级课题立项之后,学校还配套相应的研究经费。
本文在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针对信息工程学院“大类分流”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研究旨在构建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能够促使学院反思和改善大类分流后学生中存在的学风差、凝聚力不强、心理波动、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本文会产生“大类分流”改革文件制度,更有效约束分流流程,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10]
参考文献
[1]董彪,马昌威,杨兴江.素质教育对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黄森林,田钟晓.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指导[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3]王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老师周刊.2009(18).
[4]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5]陈志杰.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探索和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6]万俊毅,尹然平.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
[7]李剑欣.高校大类分流过程中的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8]张世敏,蔡扬,王捧军,戎来.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3).
[9]李剑欣.高校大类分流过程中的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分析[J].2010,(3).
[10]张世敏,蔡扬,王捧军,戎来.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问题研究[J].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