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作文“增肥”

2019-06-13刘金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训练诗意作文

刘金凤

摘 要: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起,从立足文本多加训练、绰约多姿“增肥”习作、写到深处诗意“增肥”等三个方面谈出了自己的认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作文 “增肥” 训练 诗意

骨感美,是许多现代女性所追求的,而“骨感”作文,却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头疼。因为这些作文内容枯燥,语言贫乏,犹如没肉的骨头,令人食之无味。如何使学生“骨感”的作文丰满灵动起来呢?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方法给“骨感”作文“增肥”。

一、立足文本多加训练

我们让学生写作文时,总是说要写生动、写具体,可很多学生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读起来味同嚼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验之一就是适时给课文“增肥”。

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增肥”练习。如学习《窗前的气球》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段“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这几句话很好理解,似乎没有可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地方。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师问:躺在病床上的科里亚,你认为他看不到什么?

生:看不到外面所有的东西。

师:比如说。

生:外面的高楼大厦。

师:还有?

生:有可能看不到它心爱的宠物。

师:你太会想象了。有可能看不到他的宠物,有可能看不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有可能看不到绿油油的草地,我们一起来做个写话练习。

师:课件出示:病床上的科里亚,看不到___,看不到___,看不到___……他觉得真没意思。

因为有前面的铺垫,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感觉到有太大的困难,很多学生还能运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这种课文中蕴含的内容,学生自己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方面帮他们理解了课文,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动笔能力。

二、绰约多姿“增肥”习作

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真实与具体相结合的产物。而我们的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平淡的叙述过程,写做菜写得像菜谱,写事情就像记流水账,很少把自己的感情及对生活的感悟融进去。而给自己的作文“增肥”在一定程度上让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要求写校园的景物,班内很多学生写到了学校里的花坛,于是笔者读了不下40篇这样的花坛:

我们学校有两个美丽的大花坛。

花坛的四周是冬青,花坛里种满了三叶草,还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如龙爪槐、大叶女贞、榆叶梅、碧桃等。

……

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啊!

很明显,学生没有、也还不会写出花坛的美。这也不能怪这些十岁的孩子,写这篇作文时正月刚刚结束,学校的花坛里还是一片冬天的萧瑟,让学生写出花坛的美也真是勉为其难。笔者让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花坛里植物的变化,修改自己的作文,每隔几天还在课堂上提示学生应该注意哪些花的形状、颜色,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并尽量用上所学的词语及修辞方法。“增肥”后的作文是这样的:

……冬天刚刚过去,花坛里那几棵并不粗壮的龙爪槐还是光秃秃的,枝干弯弯曲曲的向四周延伸。大叶女贞到长得枝繁叶茂,仿佛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三叶草无精打采的,都能看到花坛里裸露的土地。

几场蒙蒙的春雨下过,在暖暖的春风吹拂下,榆叶梅率先长出了红色的花骨朵,挨挨挤挤地。不过三两天,花就全开了,占据着每一根树枝,远远望去像三月的桃花,却比桃花更娇艳。花朵之间还能看到刚刚冒出的细小的嫩叶,星星点点点缀其间,更增添了几分春意。等到榆叶梅的花瓣随风飘落,周围就下起了一阵阵的花瓣雨了。

没等榆叶梅的花完全凋谢,碧桃已迫不及待的争相开放了……

可以看出,作文“增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找到了“米”,掌握了如何“煮”,也就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了。

三、写到深处诗意“增肥”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魅力无穷,不仅可言志,亦可传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如果能灵活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笔者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针对所写内容引导学生巧妙地引用一些古诗。例如,学生描写春天时,先回忆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乱花渐欲迷人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紅总是春”……于是习作中,学生大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其中的一两句,文章里到处洋溢着诗情,到处流淌着诗意。

当学生写人物时,让学生看看能不能用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还有思乡的“近乡情更怯”“月是故乡明”,就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笔者也让学生说一说用在哪种类型的习作中的合适。

还是在那篇给学校的花坛“增肥”的作文中,有的学生甚至用上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这样的现代诗来形容榆叶梅的花,为习作增色不少。

其实,这些诗句学生早已熟读成诵,但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习作中运用,还要老师“细水长流”的引领。

附庸风雅不是我们的愿望,标新立异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从点滴的训练入手,让学生做到“诗中有文,文中有诗”,这样会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人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给文章“增肥”自古有之。近年来,一位安徽阜阳的藏家在网上公布了自家收藏的《旧时真本红楼梦》(即《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内容,对于《红楼》的成书有以下记载:“初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部初本粗糙的二十万字左右的明清小说抄本终润饰成百万言的巨著,成了一个“大胖子”,一个很美很美的“大胖子”。而我们应该努力做的就是让学生把“骨感美”的作文成长为一个“大胖子”,一个很美很美的“大胖子”。

猜你喜欢

训练诗意作文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被耽搁的诗意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