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教师美育教学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2019-06-13梁鑫鑫
梁鑫鑫
【摘要】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特有的心理品质——“教育机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师在美育教学时应具有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师 美育教学 心理品质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时,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不同的心理因素及脑的多种不同机能实现的。独特的心理结构是审美和美育的又一必须的素质基础。俄国教育家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这种所谓教育机智在本质上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无非是文学家、诗人、演说家、演员、政治家、传教者,一句话,就是一切想跟教育学者一样,对别人的心灵发挥某种影响的那些人所需要的那种心理学的机智。”(乌申斯基《人们是教育的对象》)这里所说的“教育机智”,就是教育者,特别是语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特有的心理品质。
一、语文老师应该具有崇高的动机和广泛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没有对上述自我教育更为崇高的动机了。”这就是说,这推动自我教育的崇高动机是搞好教育事业的神圣责任。只有具备了神圣的责任感,才能产生崇高的动机。崇高的动机才是促进某一行动的巨大的动力。
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的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其基本需要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美的需要等等。把教育作为神圣责任而终生为之奋斗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按照自己的理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把动机变成了现实,是自我實现的确证。而语文老师的这种需要,又往往是和美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他自身在追求美,而美育又是为把学生培养得更美。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对美的需要都是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正是这种多层次的需要,才能激发出广泛的兴趣。
所谓兴趣使人们认识需要的表现。有了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知识经验的积累又可以强化人们的兴趣。兴趣越广泛,知识的积累就越全面。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增强其使命感,激发崇高的动机,以产生广泛的兴趣。为丰富其智能储备,合理其知识结构而作出终生的努力。
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有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思想,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对工作的积极负责,多学生的关心爱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曾经说过:“教师是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的:首先要有教书和教育儿童的道德;其次,要勤奋工作;第三要爱儿童,无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什么困难,都相信儿童会成为合格人才。”这种爱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师生间才能产生真正的感情交流,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课文大多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课文,美的欣赏是以感情愉快为重要标志的综合心理活动,美育又以情感的陶冶为重要任务。教师只有具有充沛强烈的情感,才能体验课文中的感情,领略课文中的美,并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感。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是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先生和刘和珍并没有私交,只是一般师生关系。但他对刘和珍的死所奉献出的最大的哀痛,既有师生间的纯真而伟大的爱,又有超乎这之上的前辈对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纯真而伟大的爱。鲁迅无此种爱就写不出此等伟大的文字。语文教师若无此等爱也讲不了此等伟大的文章,领略不了其中的崇高美。丰富的想象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心理能力。美的创造需要想象,美的欣赏也离不开想象。朱自清在《春》把春天比喻为“像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新鲜、别致、贴切,令人感到美不胜收。这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成果。
语文教师的坚强意志力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教育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美的追求是非常艰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必须具有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与信心。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活动,比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偶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要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更加沉着耐心。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里曾经说过:“教师的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制。”这个“自制”能力就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当某些情况或问题突然出现时,语文教师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感,不急躁,不动怒,而是循循善诱,使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语文教师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力
教师的任务既为“传道授业解惑”,他就应该把教给学生的东西清楚明白地表述出来,对美的欣赏也不例外。为此,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些人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是只停留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阶段。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为了能把自己领略到的美也“言传”给学生,就必须能对自己感受到的美进行理性分析,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抓住本质,理出头绪,才能使学生为老师讲解的道理所折服。
总之,崇高的动机,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坚强的意志力,深刻的理解力,都是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结构。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逐渐完善自己的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