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9-06-13梁阳
梁阳
【摘要】我国当前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国新经济发展也走在了全球前列,商业银行作为调节资金短缺的调节器,只有其信贷结构合理,才能促进中国经济有序均衡协调发展,但是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影响,具有期限结构不合理,信贷资金行业分配不合理,信贷资金地区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只有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更具活力的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因此本文就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难题,推动商业银行的转型。
【关键词】信贷结构 问题 优化对策
一、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
1、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不合理。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国情和经济市场的需要,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主要以短期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市,企业的信贷需求发生转变,在股东追求最大利益的原则下,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开始由短期转为长期,至今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已变成偏向于长期忽视了短期贷款,当信贷资金紧张时,往往保證我国长期资金需要,造成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不合理,在金融市场发生大的波动时,可能会威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2、商业银行信贷行业分配不合理
我国信贷结构存在倾向于个别行业的现状,重工业信贷,轻农业信贷,重生产型信贷,轻消费性信贷,重传统产业,轻朝阳产业,特别时重视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将制造,电力,交通和房地产作为信贷的主要方向,使得贷款集中于个别行业严重,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在行业之间分配不合理。
3、商业银行信贷地区分布不合理
近十年来,在国家稳健货币的指引下,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都在快速增长,但其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信贷资金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全国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东部发达地区倾向明显,而对中西不地区的信贷支持相对不足,东部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信贷资金,这就造成了银行对东部地区良性发展和对西部地区恶性循环,同时信贷过度集中的东部地区往往会衍生更多的信贷风险。
二、积极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1、强化大额贷款分类管理。
对大额贷款建立分类管理制度,综合考虑风险程度、行业分类等情况,按照“支持类、维持类、限制类、退出类”进行分类分策管理,对限控行业等高风险客户实施“退、转、压”政策。一是在符合行业准入信贷政策的大前提下,对经营良好、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列入支持类,在比例限额内原则上可审慎增加授信额度,但以抵质押担保为主要准入条件。二是对经营正常、能够按时缴纳利息但还本困难的,列入维持类,不得再新增授信额度,在存量周转情况下择机压减。三是对能够维持经营、但利息缴纳困难的,列入限制类,严禁新增授信,周转时力争进一步增加担保措施,实施逐步压缩退出。四是对已经陷入困境,无法正常经营的,列入退出类,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想方设法减少资产损失。
2、明确小微企业客户投向。
将公司类信贷业务营销重心,转移到500万元以下小微客户。一是探索设立小微支行,引入小微贷技术,积极营销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小微企业客户,保持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二是通过对接工商、税务及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当地产业经济规划,积极支持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运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小微企业客户。三是加大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客户的扶持力度,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3、调整信贷区域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
由于地区的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建设不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同,要认真研究区域经济优势,制定好区域经济支持政策,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合理分配信贷资金投量,尽量使信贷资金的供给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定位相一致,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促使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同时利用区域结构分散信贷资金的风险,注意组织机构的调整。
4、努力提高公司类抵质押贷款占比。
持续加大抵质押担保贷款营销力度,确保公司类贷款抵质押占比较年初上升。对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公司类客户,要以抵质押担保作为主要准入担保措施。对有信贷关系的存量客户,努力做到能押尽押,重点是想方设法提高存量大额贷款的抵质押水平,抵押率不足值的,考虑使用保证为主、抵押为辅的混合担保方式,确无任何资产可抵质押的,要逐步压缩其存量保证贷款规模。
5、全力发展零售类信贷业务。
重点拓展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积极营销有稳定还款来源的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做到存量优质客户不流失、潜在客-户有效拓展、信贷风险严格控制、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全力以赴做好走访营销工作,重点放在基础客户群体数量的扩大上,尽快实现增户扩面,有效提高市场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