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研究

2019-06-13魏菲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智慧图书馆互联网+

魏菲菲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论述了“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相应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2-0094-03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持续地吐故纳新,发展壮大,构成新的结构形态。”[1]图书馆从最初的藏书楼发展到当代智慧图书馆,完全印证了阮冈纳赞学说的正确性,图书馆的发展受所处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图书馆的成长历程中,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图书馆新发展、新理念、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契机[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服务向新的智慧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在新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的特征。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由以馆藏实体为主向以虚拟馆藏为主的知识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在智慧图书馆提供以虚拟馆藏为主的知识服务中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文摘、书目、索引等数据库为载体的知识信息借助“信息流”方式,不受图书馆时空的限制被传递给读者,推动着馆藏资源的服务方式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慧图书馆形态的完全成熟化。“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并未完全向智慧化、移动化、网络化方向转变,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注重读者满意度,强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但智慧图书馆在给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日臻完善。

1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理念于2012年11月14日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他认为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应被互联网改变,每个企业应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的立足点[4]。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个技术性的理念,并就“互联网+”如何被运用到国家以及各行业的发展层面,提出相应的战略计划[5]。“互联网+”使我国社会迅速步入了数字化时代,用户利用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服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网上订票、预订酒店、网上挂号、滴滴打车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作为以运用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是集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4G、5G等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进一步升华[6],具有跨界、变革、开放、创新与融合的本质特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能源”“互联网+教育娱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图书馆”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实体都相继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图书馆

2.1 智慧图书馆的一般界定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是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提出的,2003年艾托拉用“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来定义智慧图书馆。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位置感知的,能够帮助用户查找所需文献、资料,是一种移动图书馆服务[7]。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图书馆服务实体,是智能化图书馆服务实体和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实现了智慧图书馆的高技术、高效率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奉行读者至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和检索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使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全天无限制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智慧图书馆主要以海量互联网资源为主导、以读者需求为动力、以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为目标、以新型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素质智慧馆员队伍为支柱,最终实现海量资源共知共享的一种图书馆形态,为读者共知共享图书馆知识信息提供便利。

2.2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2.2.1 以馆藏资源数字化为前提。智慧图书馆是以馆藏资源数字化为前提,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在国外,有些图书馆通过链接相关网站扩充自身的数字化馆藏资源,而我国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已有许多图书馆先后建立了馆藏资源数字化模型,为智慧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服务提供支撑。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智慧图书馆都以构建和扩充馆藏资源数字化为前提,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获取资源的局限,更好地秉承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原则,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2.2 以人物互动为交接。智慧图书馆以人物互动为交接,如人与座位、人与人、人与书之间都存在着互动,这些人物互动都是图书馆秩序化、人文化管理的关键,可拉近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泛在信息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以泛在网络为支撑,各实体之间实现多向互动,也使馆长、馆员、读者之间都能建立起互动联系,便于图书馆及时获悉读者动态,为读者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增强读者在图书馆中的主人翁意识。

2.2.3 以人文智慧化服务为支撑。智慧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能体现出服务的人文化、个性化和智慧化,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图书馆能够主动感知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同时,智能化的馆舍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馆内一些自助设备、通借通还及3D导航等服务手段,使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體现得淋漓尽致[8]。图书馆以人文智慧化服务为支撑,使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满足读者最基本阅读需求的同时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悦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馆员实现个人价值,提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馆员的职业倦怠感,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人文化互动。

3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的必要性

3.1 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将数字资源加以整合,建设一批高质量、有内在关联、高度融合的资源体系。例如,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以繁荣地方文化,也可根据本校的特色学科将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建设符合特色学科的资源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帮助,满足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文献需求。

3.2 提升馆员素质的需要

阮冈纳赞指出:“不论图书馆位于什么地方,也不论其硬件设备和图书管理方式如何,关乎图书馆成败层面上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9]显然,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馆员作为在图书馆的“活”窗口,承担着将馆藏资源最大限度提供给读者的使命,馆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的评价。在全民阅读时代,读者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图书馆员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读者的信息需求不能很好地被满足,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馆员作为在图书馆文献资源与读者之间建立友好联系的维系者,理应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添砖加瓦”。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在给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时,要更加注重挖掘读者对隐性信息的需求,这就对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化关怀。

3.3 增加读者满意度的需要

图书馆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工作理念,读者是图书馆活的“灵魂”,图书馆理应坚持人本思想,注重读者体验。“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本质就是满足新信息时代下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实现“互联网+”形势下的智慧人文化管理与服务[10]。智慧图书馆运用信息化技术对馆藏数字资源加以整合与优化,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智能化一站式检索,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檢索途径和检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读者体验的舒适度,增加读者满意度。

4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举措

4.1 运用和开发新技术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应借鉴RFID、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RFID技术的引入使图书馆在图书自助借还、智能盘点、安全防盗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此外,图书馆可建立特色“图书馆云”,将读者海量的信息存储起来,实现基于云端的数据资源处理和访问服务,方便管理员对数据的有效管理[11]。图书馆员可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读者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包括读者姓名、所在系别、行为踪迹、阅读偏好、浏览记录等,从挖掘的显性信息中分析读者的隐性信息需求,以期更好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4.2 整合数字信息资源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应对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归类,并建立信息检索平台,在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率的同时切实为读者提供完整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如通过引用SFX系统,对每个数据库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链接,实现读者在检索一篇文献的同时可显示相关文献在其他数据库中的全文动态,保障读者获取资源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导航系统,对每个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拆分及重组,不断细分至子数据库,通过明确的主题分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导航系统,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子数据库,方便读者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要整合信息资源,让数字资源更加一体化,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维护读者权益。

4.3 提供读者广泛参与的人性化互联空间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应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因此,图书馆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读者开展。图书馆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文献需求,以读者需求为原动力,以读者服务诉求为助动力,以服务与资源的融合为推动力,坚持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原则。同时,图书馆要加大对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如通过对读者的问卷调查、讲座、影片赏析等形式宣传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让读者熟悉并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打破读者与图书馆间的零交流状态。“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不断出现,基于微平台的服务模式也运用到图书馆中,图书馆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了解读者的动态需求,让读者广泛参与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中,真正做到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零距离互动沟通。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在文化宣传与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慧图书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形式,数字资源服务的开展更趋向于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9]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308,33.

[2] 尹中艳,黄丽霞.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56-158.

[3] 邓新梅.“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8-100.

[4] 易观于扬:每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互联网+”[EB/OL].[2018-11-01].https://www.cyzone.cn/article/104205.html.

[5] 中国日报网.“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EB/OL].[2018-11-01].http://www.chinadaily.com.cn.

[6] 张晓广.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J].信息通信,2015(10):175-178.

[7] Aittola M,Ryhanen,Ojala T.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J].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5):411-415.

[8] 郭晓柯.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10] 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1):116-120.

[11] 贾双双,马秀峰.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6(11):81-84.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智慧图书馆互联网+
图书馆员新角色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