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8年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2019-06-13王艳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综述图书馆

王艳敏

关键词: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从文献数量分布、研究角度、研究结论等方面,对近十年研究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对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2-007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2009—2018年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统计了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以期为图书馆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1 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1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总体文明成果,也可以称为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2 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即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图书馆可根据国家层面的宏观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评价体系。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1 服从国家的统一部署,以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是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1.2.2 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馆藏有类型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及数字资源等,这些文献信息资源为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1.2.3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意见》规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任务是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2 研究现状

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平台为数据源,以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为检索词,在关键词、标题和主题中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剔除不相关的文献,合并处理重复文献。回溯检索参考文献,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5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1篇。其中,2009年为8篇,2010年为1篇,2011年为7篇,2012年为12篇,2013年为22篇,2014年为21篇,2015年为11篇,2016年为17篇,2017年为23篇,2018年为19篇。从时间和数量上看,2010年的发文量处于谷底值,自2013年后发文量呈增长趋势,2017年的发文量达到峰值,平均发文量为14.1篇,最低值为1篇,最高值为23篇。

笔者按时间顺序将2009—2018年划分成三个阶段:2009—2012年为第一阶段,年均发文量为7篇;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年均发文量为18篇;2016—2018年为第三阶段,年均发文量为19.67篇,三个阶段的平均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综上所述,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视角,虽然目前的发文量较少,但是它的研究热度已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3 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视角

3.1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理清资源建设的需求与思路,寻找可操作性的资源建设方案,构建科学的资源体系,能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保障。《意见》指出,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就是要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构建一个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

关于资源建设的思路,邱玥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统一规划并重点购置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二是建设古籍资源。三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籍和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四是对古籍和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贺森林认为,在组织实施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的工作中,图书馆应与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及媒体积极合作,在甄别和取舍中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系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的案例方面,孔彬介绍了抚州市图书馆征集特色古籍及整理雍正《抚州府志》、乾隆《临川县志》等工作的情况,以及整理抚州地方特色文献的工作进展情况。

3.2 构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平台

为了做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图书馆应在重视历史与现代、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的前提下,构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平台,如“图书馆+书院”“学堂”及“文化空间”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山东省图书馆的“尼山书院”、大连图书馆的“白云书院”、辽阳市图书馆的“襄平书院”和福建省图书馆的“正谊书院”。山东省图书馆的“尼山书院”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分为国学知识、诸子百家、医药养生、生活哲学及诗词曲赋等主题,以订阅号的形式向公众推送。同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闻学堂”,提供文献借阅、文化展示及研讨等服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明希红提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从文化传递、文化提升、文化交流、文化活动及文化体验等方面构建文化空间;崔和军提出了图书馆应建立传统文化专区,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

《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及国画等。

图书馆可通过阅读推广、传统文化课程、成语故事比赛、戏曲文化进校园等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阿玉孜曼介绍了巴州图书馆的“书香巴州经典诵读”品牌活动,侯国柱介绍了吉林省图书馆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李珠介绍了白云书院的“国学义塾”“白云论坛”“白云吟唱团”“白云美术馆”等系列活动,范媛静介绍了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例,该馆将传统文化教育分为德育、美育、文化育人等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为载体,积极参与彩虹工程茶文化、太极、古琴、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并作为“文化传承项目教学示范基地”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实践。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依托,图书馆员的传统文化修养影响着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质量,图书馆员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也可以提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图书馆可制订培训计划,提升图书馆员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图书馆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使图书馆员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姚洁提出了我国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建立传统文化传承研究队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完善法律法规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但由于研究力量有限,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亟须更多的学者加入进来,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寻找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寻找新的研究思路,为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明希红.基于文化空间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6):868-871.

[2] 崔和军,刘春燕.关于图书馆对传统文化专区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8(10):167.

[3] 阿玉孜曼.诵好中华经典诗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巴州图书馆开展“书香巴州·经典诵读”品牌活动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4):90-91.

[4] 侯国柱,宋艳.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以吉林省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案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9):86-89.

[5] 李珠.延续国學薪火 弘扬传统文化:由大连图书馆“白云系列活动”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5(7):97-100.

[6] 范媛静,许春燕,单世侠,等.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2):158-161.

[7] 周肖晓.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6(3):25-28.

[8] 贺森林.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3):5-9.

[9] 孔彬.抚州市图书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4(4):65-67.

[10] 邱玥.数字化时代下的图书馆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安顺学院学报,2018(2):122-124.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综述图书馆
图书馆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