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开展《大学物理》混合MOOC教学探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2019-06-13王向丽张国恒
王向丽,张国恒
(西北民族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24)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焦建利教授首次音译为“慕课”的MOOC(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短短几年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继翻转课堂之后当前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
截止目前,国内164所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了网络在线课程,而《大学物理》作为理工医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虽然在各大高校基本均有开设,但仅有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物理学导论》《物理与人类生活》)、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农科大学物理》)这15所高校开放了《大学物理》或相关的网络在线课程.虽然这些网络课程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同和赞赏,但《大学物理》课程实现普遍的MOOC教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大学物理课题组对《大学物理》课程如何实现MOOC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例如:李青等人对国际上流行的MOOC课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2];陈峻等人利用MOOC与PI(Peer-Instruction)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更深入透彻[3];王祖源等人提出课程建设是MOOC的核心工作,并结合《大学物理》MOOC教学实践,从测评方式、班级组织管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阐述了MOOC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通过比较MOOC试验班与传统教学班的学习情况,发现试点班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深入、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成绩更好[4,5];陈小平和刘建强通过分析山东大学《大学物理》MOOC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应用情况,总结了《大学物理》MOOC的建设实践经验,探索了“MOOC+SPOC”与翻转课堂等实践模式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展望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6];倪燕茹提出了公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引入MOOC模式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恰当的运用MOOC与“微课”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7];沈淳等人通过分析国防科技大学本科MOOC发展现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分析了下一步高校MOOC建设发展的趋势[8];兰国帅等人基于文献分析法,总结了MOOC的起源、内涵及运行模式,阐述了MOOC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理论下《大学物理》MOOC课程的设计思路,并讨论了课程设计将产生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9]等.
这些研究表明,目前的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MOOC的理念、应用前景和理论性探究方面,由于MOOC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具体的课程建设和实施研究比较缺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王祖源等人所采用的“面授(face to face)”与“在线(online)”相结合的混合MOOC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我们认为可以把其作为桥梁很好的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完全MOOC教学的过渡. 为了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调研《大学物理》开展MOOC教学的现状和优劣势,分析西北民族大学的生源分布、学生学习基础和《大学物理》课程设置情况,探究了民族院校《大学物理》开展混合MOOC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表1西北民族大学近三年本科专业招生来源分布
1 西北民族大学生源分布、学生学习情况及《大学物理》课程设置情况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面向全国招生,表1是该校近三年本科专业招生来源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西北民族大学本科专业近三年在甘肃省的招生最多,招生比例为8.29%~10.20%,其次主要是新疆、贵州、广西、青海、云南、宁夏,在这些省份的招生比例大于5%.另外,在内蒙古、湖南、四川、西藏的招生人数超过200人,在重庆、河南、辽宁、湖北、河北、黑龙江、陕西、山东、吉林省的招生人数超过100人.而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等省、自治区.可见,西北民族大学的生源分布较广且主要来源于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其基础教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西北民族大学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这对他们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民族院校的教育教学除具有一般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民族院校的课程改革变得异常艰难.
表2西北民族大学各专业《大学物理》课时设置情况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医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文史等其他专业学生需要了解的通识选修课.该课程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所必需的[10].在西北民族大学,21个专业开设了《大学物理》课程,各专业的课时设置情况见表2.近几年,随着各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大学物理》课时不断被压缩,从表2可以看出,除5个专业的理论课为108课时,实验课为54课时,1个专业的理论课108课时,实验课36课时,2个专业的理论课108课时,实验课32课时外,2个专业的理论课90课时,实验课18课时,8个专业的理论课仅为54课时,实验课为18课时,甚至有3个专业的理论课仅为36课时,实验课18课时.可见,西北民族大学同很多高校相似,不同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同且课时总体偏少,甚至部分专业的课时少的令人无法想象.这为全校《大学物理》课程实现统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在民族院校实行混合MOOC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课时安排可以看出,部分专业的学时非常少,而《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除经典物理学知识外,还包括近代物理及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学时限制,目前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物理》教学仍以经典物理为主,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部分近代物理学知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内容陈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不得不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加强近代物理、科学技术成就及现代高新科技中物理学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其次,部分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大学物理》中的部分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尤其是力学中的大部分内容.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因中学物理中部分公式、定理的适用条件特殊、适用范围小与大学物理中的普遍情况不一致,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再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们仍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很多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缺失,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过分注重结果考核.目前《大学物理》课程多采取传统的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手段单一且过分注重结果的考核,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平时不用功学习,考试前突击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影响了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并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鉴于民族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能力相对差的特点,可以将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实行混合MOOC教学.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网络在线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预备和补充,两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生态.一方面,可以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物理现象与规律及其在生活和高新科技中的应用等做成网络在线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课堂中没有时间讲授的内容制作成网络在线课程作为课堂内容的深化和扩展供学生课后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也容易实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性的讲授不同内容或不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目标;其次,课堂教学中没有听懂的内容学生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课程重复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再次,网络在线课程中设置作业、测验和讨论等,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这不仅使考核方式多样化且注重了学习过程的考核,而且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后,网络在线教学可以使学生课后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促进了泛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从而优化了学习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实施混合MOOC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民族院校的《大学物理》实施混合MOOC教学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和加强的问题.通过调研文献资料、分析学生对已开放网络在线课程的评价,我们总结出了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重视教学素材资源建设,前期资料准备充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方案,制定适宜的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视频、音频、课件、教案等资料.在准备过程中,既要使网络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相辅相成,也要注意涵盖知识面的广度,内容丰富、选材新颖、贴近生活.
其次,网络在线教学非计算机辅助教学或传统的视频课教学,网络视频制作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且制作要做到精益求精.对视频画面的清晰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语言精炼度、语速、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等处理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网络在线课程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非单位和教师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多位老师的分工协作,而且需要协调好讲授内容之间的衔接和区别,既要前后一致,也不能重复.
再次,网络在线课程中习题、测试题等的设置要合理、恰当.不仅要数量合理,而且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灵活且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最好主观和客观题兼顾,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便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需协调好网络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适合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下的内容要相辅相成,不能重复;在教学方法方面,既要注意有效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先进、灵活的优势,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也要注意避免网络在线教学的缺陷;在学习过程监管和学习效果考核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跟踪与评价机制,既要对学生是否按教学进度学习了网络在线课程进行有效监督,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民族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按模块、分专业、有重点的逐步构建特色鲜明、完备的《大学物理》混合式MOOC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影响力,更好地服务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