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中区域文化元素在背街小巷空间整治过程的体现与设计

2019-06-13祁艳丽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背街双修小巷

文/祁艳丽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00

“城市双修”的理念,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指通过保障发展用地、更新存量土地、改造建设空间来修补和修复城市现存问题,以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使得原本飞速成长的城市建设,逐步走入平稳的存量优化建设的进程中。[1]在注重城市生态修复的同时,着力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城市小街小巷违法占用、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

通过城市规划体系中缺乏的“设计城市”环节,运用设计语言和设计方法,细化城市格局、空间环境、建筑规模和风格,塑造特色文化、延续文化。“城市修补”涉及到老旧城区范围的更新,主要是除了城市主干道以外的小街小巷,包括无物业状态社区,以及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商铺之间,底商与底商之间的背街小巷。

1、背街小巷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背街小巷所存在的公共空间普遍呈现设施落后、违章扩建、道路侵占、生态景观不足、绿化碎片化、空间品质较差等问题。从垂直空间视域范围角度,将街道分为上层、中层、下层视域范围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城市竖向,设计初期将从以下六个基本层面进行排查。

1.1 建筑外墙

包括老旧住宅楼外墙破损,墙体剥落等。

1.2 城市立面

鲁道夫斯基说过,“街道,正是由于它周围的建筑物,街道才构成了街道,没有建筑物,也就无所谓街道。”[2]建筑物的围墙创造了街道空间,建筑物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互影响和限制性。建筑物的形状、体积、立面的形式及纹理等对于街道的个性表达也极其重要。

(1)建筑外立面:包括广告牌、建筑物外墙、非法扩建、商铺牌匾、防盗窗、外挂式空调机组等。我国的城市街道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疏于管理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原有立面形成了类似“补丁”的外观,影响城市垂直空间的形象呈现。

(2)围墙与围栏:与背街小巷相连接的居住小区、行政办公区域(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法院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建筑(学校、医院等)的围栏和围墙,作为小区的沿街外立面景观,它在社区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体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其他:包括非法小广告、架空线等。它们不仅影响了街道垂直上部空间的美观,还威胁着街道行人的安全。

1.3 道路交通

包括铺装、路牙、栏杆、划线停车等。由于利用率较高,原有老旧小区的停车位不足,出现了“街巷停车场”,铺装、路牙破损、人车混行,违规停车严重等现象。

1.4 景观绿化

道路两侧景观易出现绿化单一、土地“斑秃”、行道树缺失、病树枯树等现象。

1.5 基础设施

包括照明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城市家具,易出现老旧或缺失、晾晒区的设置问题。

1.6 休闲空间

包括商业休闲空间、青少年活动空间、老年活动空间。背街小巷部分空间由于原有规划、疏于管理等问题,沿建筑外围会出现街边空地,被作为停车场、商贩设摊场地,其公共休闲空间功能被忽视。

2、背街小巷的重新定位

在背街小巷的规划设计中,使其较好的基础环境与浓郁的区域特色相结合,从文化性、美观性、功能性、生态性出发,扩大区域文化,创造特色,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环境质量。结合“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和谐适居、充满活力、与众不同的现代城市。” [3]因此,不论从整体还是细部上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2.1 文化性

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对该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每个街道、每个区域都有其背后的历史,充分探索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提取相应的文化符号,充分体现其人文特征和地域特色。

2.2 美观性

拆除违章构筑物,恢复道路原有轮廓,改善城市立面,完善道路空间,修补路面铺装,将出行空间合理化,景观状态有序化。

2.3 功能性

市政道路的建设首要目的就是满足市民的功用,满足市民的居住、工作、游玩等需求的同时,赋予一种审美追求。[4]方案设计中,在路幅划分、街道设施、街道照明、城市家具和标识、休闲活动空间、小区安全等方面,提升街道景观品质。

2.4 生态性

背街小巷的绿植应充分发挥其带状特点,让绿网成荫,因地制宜,减少土地斑秃的现象,丰富种植结构,选择易于管理、修剪的树种,用垂直空间营造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

3、街巷翻新和空间整治过程中区域文化元素的体现

3.1 探索与挖掘

3.1.1 探寻历史发展,回溯文化基因

在政策执行上,需要对所在地区建筑特色、历史文脉、名人专著、生活习性等地理人文外在符号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建筑的保护、研究,并对其划定保护范围,利于继续开展城市结构与肌理。

在规划设计中,对街道的文化可以从“国家历史-城市历史-区域历史-街道历史-小区历史”进行纵向范围的文化挖掘,融入到城市家具和标识、构筑物、铺装纹理、服务设施、夜景照明、广告牌匾中,结合现代城市设计表达方式,打造具有

3.1.2 挖掘历史文脉资源,塑造特色街巷空间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蕴含了贯通古今的中华文明,在文化内核不变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演变,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符号。

3.2 演化与重塑

3.2.1 聚焦文化内核,凝练文化符号

图1 背街小巷初期整体形象评定分析表

图2 效果图

作为建筑的外延,街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可扩展性。作为街道的“舞台背景”,建筑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文化承载力。街道空间应该从形式、肌理、色彩、质感等方面出发,充分体现该区域文化的特征与文化符号。

3.2.2 推动社区文化,塑造城市记忆

主张街道记忆点的设计,积极塑造特色街巷风貌,力求营造具有“城市记忆”的精品佳作,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成长学习方面发挥潜在作用。

3.3 传承与发展

3.3.1 优化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

相应部门应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周围新建筑的管理,使建筑风格与街道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保持区域文化特色的继承和演变。有效保护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古树,加大力度探索城市历史文化,鼓励利用当地材料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继承建筑文化及风俗特色。

3.3.2 立足原有社区,彰显时代精神

由于背街小巷与居民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应充分分析周边小区类型、人车流量、居住习惯,分类型引导老旧城区的再开发。通过保留传统街巷、加强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韵律感,以及优化步行空间,既能延续老城肌理,又能改善街区环境,重塑街巷活力。[5]把时代活力注入在街巷空间的表达方式上,展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推进城市面貌的更新与传承。

4、丰台区开阳里三街背街小巷改造案例研究

4.1 基地概况

以开阳里三街背街小巷为分析目标,西起右安门外大街,东至开阳里东巷,东侧为北京南站。全长约800米,宽14米。

4.2 现状问题及改造方向

该背街小巷整体环境有待提升,两侧居民区较多,沿街有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周围围墙老旧且缺少文化特色,在背街小巷初期整体形象评定分析中不同程度的体现。(见图1)

4.3 文化解读

现有金中都公园及水关遗址等金中都相关文化的承载体,经过文化提炼,主要以金代文化为主。金代元素原型包括:双鹿纹玉雕、玉鱼等雕刻艺术;金代数学、医学、天文学的研究等。根据现有建筑及功能区的划分不同,从中提取相应文化元素内核。

4.4 文化提炼与应用

(1)金代“双鹿纹玉雕”的应用:鹿从古至今都深受喜爱,鹿纹运用也很广泛。其中“双鹿纹玉雕”是金时期典型的艺术表现,其寓意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设计中可以结合鹿的文化特色作景观墙,用于围墙、围栏、休闲空间的座椅、花坛等景观中。

(2)金代“玉鱼”的应用:辽金时期,玉鱼的形象互相变化、演化、延伸,玉鱼形纹饰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设计中提取双鱼纹饰为设计语言,附于围栏,寓意吉祥美好。

(3)金代医学

金代医学成就突出,名医辈出。例如李庆嗣著有《伤寒论》等,以此为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延伸,增强民族自信、体现民族传承。

此处为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围墙,融合位置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将设计“医学主题名人文化墙”,名为“杏林春暖”。设计摘取金时期的医学名人故事及名著形成浮雕文化墙。不仅提升了该区域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对周边中小学生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结: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文脉承载者之一,不仅在功能上为大众的出行、休闲服务提供便利,更是在美观上承载着整个城市、每个街区、各个小巷的历史文化传播的重任,如今的城市修复,不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更是需要在细节处表达文化的张力,在空间上表现文明的传承。区域文化突出的背街小巷更加有其独特的韵味,设计者应该深耕其文化特色,演化出具有代表性、艺术性、历史性的文化内核,从而在表达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立体化的视觉呈现。如此一来,我们所呈现的可以是街巷整洁、交通便利、绿化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巷景观。

猜你喜欢

背街双修小巷
《古村小巷》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北京市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展示
小巷深处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北京设立“街长”“巷长”专治背街小巷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
便士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