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厂房在万众创新引领下创出新天地
——上海长阳创谷前观设计

2019-06-13刘秋梅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厂区厂房工业

文/刘秋梅

1、项目背前

这个项目位于上海市的杨浦区长阳路1687号,规模大概有50000平方米,并且这个项目被规划为杨浦区中部地区创新创业街区的重点核心项目。建筑天生具有一种时代性,一旦落地完成,便如同被定格的照片,与人们不断前进的生活一步步脱节,需要城市建设者不断地对它进行回顾。本项目中的老厂房在建筑改造中以原有的简约 “工业风”为主要基调,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工业风的氛围,时代感与历史感在这里交汇贯通,并且城市更新与老厂区的历史使命也紧密联系起来。

1.1 该厂房的历史发展轨迹

1920年10月日商“华东纱厂”建成。

1943年改名为日本第五机械制作所,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修配工作。

1945年得到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受,次年成立为中国纺织及制造公司,主要生产丰田式织布机。

1952年将河间路第一场并入,改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厂”。

1992年5月又进行了改制,改为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政府十三五规划出台后,将是该厂房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1.2 现状解读

基地周边交通便利,地铁换乘、公交枢纽等辐射范围较广;内部道路与周边路网连接性不强,引导性提示弱;园内产业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园内办公及周边居民人群的使用需求;原纺织基地设施陈旧,工业遗存构架散落各区域。

2、设计要求

2.1 解决难题

厂区环境设计怎样考虑城市更新、功能置换与历史遗存的关系?在城市更新中,我们也必须在一种新与旧的辩证中不断考量:历史和当代日常生活如何在更新中实现交融?建筑的历史性与人的生活之间复杂关系一直在积累,新的设计如何回应这种复杂的共生关系?怎样塑造富有特质的厂区户外环境,活化场地工业历史文明?这些是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要解决的问题。

2.2 设计定位

发挥既有的厂区环境优势,打造文化形象鲜明和产业联动紧密的科创厂区。利用特有的工业遗产价值,在历史存续和城市更新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应对丰富的当下功能需求,适应未知的产业发展对于空间多样化要求。注重与周边场地的联系,融入城市肌理与城市生活,完善厂区内的景观绿地系统,促进场地与绿化的互融性发展。正如丁茂霞在《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老厂搬迁新厂区景观设计研究》[1]描述:工业老厂房因为其深厚的历史沉淀而与众不同,为景观设计中特色性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条件。悠长的历史记载了工业老厂的发展道路,承载了几代人的脚印,是工业老厂乃至城市的宝贵财富。

3、设计思路

3.1 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长阳创谷的规划设计中,把“绿、光、锈、合”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入到整个设计中。“绿”是整个厂区的公共绿地系统,“光”是老厂房内部阳光与空气的引入,“锈”指的是工业记忆的保留,“合”则侧重于生活气息、沟通交流,各类活动的举办。

3.1.1 绿谷:厂区立体景观系统的完善

规划设计根据厂区现有的景观植被情况进行分析和重新梳理,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植被绿化的同时合理布局,将各个区域的景观绿化整合在一起,形成贯穿整个厂区的绿色脉络。

3.1.2 光谷:建筑采光条件的改善

采用光斗、光庭改善各功能空间内部的采光条件,同时结合垂直交通设施突出屋面的采光塔,也是厂区的标识系统,将厂区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块。

3.1.3 锈谷:建筑立面的改造与更新

建筑立面均在原有建筑立面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治、保留,通过二层连廊及建筑底层钢板基座统一整合,在立面上形成新旧对比,构成厂区内完整统一的界面形象。

3.1.4 合谷:建筑内部空间的串联

一条畅通的长阳步道,串联了秀场、创意集市与活力单元等多个功能区域,提高了整个厂区的可达性。

3.2 景观设计的思路

打开围合的边界,构建街巷式开放共享空间。保护在地文化传统与工业要素,打造形象鲜明的厂区入口。注入趣味点,结合公共活动策划,为厂区带入了人气和活力。加强厂区各地块之间的联系,植入活力轴与健康环。

设计通过对工业遗迹的挖掘,丰富了使用功能很好地满足了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与周边环境、整体自然环境、厂区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结合,使整个场地产生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新激发场地的活力。总而言之,厂区的景观是统一的,但每个区域又可容纳多样灵活、规模不等的活动区域,其中包括:入口区域、中心趣味核心和北部趣味核心。

3.2.1 入口区域

设计运用“之”字形的厂区道路和工业桁架特色座椅构建了厂区入口的基本设计要素。精神堡垒利用纺织厂遗留的大体量烟囱,体现了场地的历史感和记忆性,突显坚韧和坚固的场所精神。厂区主入口的形象展示区域重点考虑了与沿街商业、办公、便利店、休闲等业态的融合,还考虑了用于室外餐会、小型表演、和承接室内外活动等。

曾经的长椅工业遗存变为颇具设计感,置于厂区之中,延续了工业文脉,重拾了工业记忆,同时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节省了建设成本。

工业遗留部件与现代简洁的框架建筑体,形成强烈的时代对比感。

集装箱建筑集群原本的设计规划中是一片绿地。应对厂区开发运营需求的不断变化后,增建了可以移动式的集装箱建筑,原本的景观“留白”手法提高了场地的可利用性。

3.2.2 中央绿地:中心趣味核心

正如姜成、杨柳在《废弃厂房更新为创意办公区的建筑景观改造设计》[2]中描述:人在公共场所中都普遍存在窥视的心理,希望在隐蔽的角落里能静静地观察广场中来来往往的事物。厂区内右7000平方米的集中中心绿地,为都市白领和创客们营造了每天能步行穿过“口袋公园”和 “丛林”去上班的独享感受,这种百年厂房的工业气息变成了绿叶清香弥漫在阳光里。用于集中人群定位,可组织举办露天电影、创意车展、设计师之夜、音乐节等;

保留厂区原巴洛克风格的廊亭、座椅、花箱、阳伞与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形成开敞与私密相结合的花园式创意办公空间,营造集约,高效,多样的户外环境。

3.2.3 长阳果园:北部趣味核心

厂区将工业遗存构架在景观设计中进行修改和再利用,以场景再现的方式融入场地环境。

果园预留的场地空间日常可用作运动、休憩场地,亦可承载创意集市、跳蚤市场等不同的活动策划功能。长阳果园种植了樱桃、枇杷、杨梅、柑橘、桑葚、红心蜜柚、加那利海枣等8种上海本地果树,让人们在办公之余也可以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也可以作为亲子教育基地。

长阳创谷还围绕果园设计了一条创业者跑道,为创业者提供了在办公之外的休闲和生活的空间。

结语:

“长阳谷”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历史工业文化、现代科技、自然生态肌理等要素,使生态、生活、生产和创意、创新、创业在这里和谐共生。将原来的工业场地改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艺术文化的创意办公区,并且依托周边同济、复旦等10余所知名大学及百余家科研院所,形成了无边界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海内外大批青年人才。为培育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早日成为世界级创谷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厂区厂房工业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工业人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长春市市区及汽车厂厂区新生儿手部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