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技术专业实行企业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2019-06-13毛旭东柴勤芳王劲松柳良伟
毛旭东,柴勤芳,王劲松,柳良伟
(1.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 315020; 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0 引 言
航海技术是以培养适应国内外航运事业发展需要,符合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航海专业素质,掌握船舶驾驶和管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航运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该专业是具有实践性强、技能性要求高、阶段性职业发展明显、侧重经验累积等特点的艰苦性专业。企业导师制为航海院校与航运企业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架起了一座桥梁,院校为企业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生源和基础,企业为导师制实施的动态培养与考核监控提供了条件,为此,采用企业导师制培养航海技术专业的模式探索具有一定可行性。
1 企业导师制概述
传统师徒制即为导师制的前身,师傅往往对徒弟传授技能,而对徒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对缺乏,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对传统学徒制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为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家或者企业技能型人才与新进员工或经验不足人员间建立的可持续支持性关系,该制度在欧美国家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也引进了导师制,出现了现代学徒制等导师制的模式,对企业导师制予以发展研究,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导师制的落实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明确导师制运行思路的基础上,以往研究提出了导师制“氛围浓、导师优、角色清、灵活性、作用强、重沟通”等主要专注点[1];在介绍企业导师制的内涵基础上,总结了“双导师制模式”、“高校与企业间的3+2模式”、“1名师傅+1名教师+1名辅导员+n名高职学生模式”等国内主要3种企业导师制模式,并提出了实施导师制的保障措施建议[2];探讨了高校实施企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提出了高校实施企业导师制注意事项[3];在高职院校IT专业人才培养中探讨了企业导师制的实践作用[4],针对船舶设计公司的导师制实践结合船舶制造单位的特点,详述了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建议[5],对企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
2 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影响因素分析
航海技术企业导师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为三大类:学生因素、导师因素和组织因素。
学生因素:学生个性因素,积极乐观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导师制的态度比较容易接纳,相对比较自闭的学生对企业导师的指导或远程监督相对上心,但主动联系企业导师的次数相对较少,因而,该类学生从企业获取的相关实践信息相对有限,互动性不理想;学生家庭因素,航海技术具有艰苦性特点,对于学生家庭较为富裕或独生子女而言,船上工作的岗位及吸引力相对较弱,大部分该类家庭的家长不太同意孩子上船工作,因此,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类学生通常会被企业导师建议转型或者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取消合作;学生个人的航海情节因素,部分学生受到电影或者出生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对大海具有美好的憧憬,对船舶有亲切感,通常会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导师因素:其一是企业导师经验因素,企业导师通常具备丰富的海上经验,但部分企业导师长期在岸上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对海上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停留在很多年前,对现有一线的航海技术设备仪器等相关内容了解相对不够细致,因此,在企业中选择导师应更侧重于一线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或相关人员;其二是企业导师对待导师制实施重视程度,导师的重视程度通常意味着企业导师愿意对学生身上花时间的多少,企业导师本身在企业有繁重的其他工作任务,从效益而言,企业导师为学生做的辅导或者额外的工作通常没有获得直接的利益回报,如果重视程度不够,一段时间实践以后,就会存在“放羊”的现象,因此,在选择企业导师后,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学校层面共同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保证企业导师制的可持续性;其三是企业导师的个性,在海上工作通常比较枯燥,一线船员通常会存在两种性格特点,开放型和封闭型,开放型企业导师通常喜欢与人分享,喜爱与人交流,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对接通常比较顺畅,而封闭型企业导师,相对比较喜欢独处,即便是经验丰富,不太愿意常常与学生交往或者交流,另外由于海上工作长期与岸上通信不便,更加深了交流的障碍,因此,此类型的企业人员不建议作为企业导师的备选人员。
组织因素:企业导师制的组织形式及政策是企业导师制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行为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名誉奖励或者适当的经济奖励,组织奖励对企业导师与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组织奖励可能会对导师间对学生的挑选与指导内容的不平问题,尽管如此,实践证明利大于弊。
3 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模式
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模式过程及结构主要如图1所示:
学校邀请企业遴选专家给航海技术专业新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校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等讲座,尤其是针对航海技术专业一年级新生,宣贯专业思想,介绍优秀航运企业、企业导师制等内容,秉承“自愿选择,主动优先”的原则精选企业导师制优秀学生;企业在公司内部宣传企业导师制,并制定组织奖励予以配套,借助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精选的企业导师和优秀学生双向选择。
在确定建立企业导师制师徒关系后,在学校期间,通过导师定期指导学生、导师定期指派任务、学生定期汇报导师等双向交流,可以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企业导师可以采用来校讲座指导、电话或现场个别交流、线上或现场企业参观进行多种类型指导,从而实现优胜劣汰、动态优化企业导师制师徒关系。
经过在学校期间的训练与学习,优胜劣汰、动态优化且毕业后,企业对这些学生进行面试考核,结合企业导师制的过程考核,决定是否录用学生成为企业职工。
在公司入职后,通过导师定期指导学徒,公司委派任务、学徒定期汇报导师三方协同的模式,进一步跟进员工的职业规划及成长,通过导师现场管技术、人事部门管人事、组织部门管思想等多管齐下,实现企业导师制员工的动态考核和优化培养。
4 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实践
以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合作为例,首先企业确立导师选拔标准,从品德、业务水平、指导技能、意愿度、奉献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要求导师具有为人公正、爱岗敬业、乐于施教、善于表达等素质,结合导师对学校的熟悉程度,确定毕业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远洋船长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开启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模式,具体从两个阶段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
图1 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模式图
4.1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
从2010年开始,企业导师每年对航海技术专业一年级新生作专题讲座,主要从行业认识、专业发展、学习能力培养、榜样示范等方面去引导,让学生了解航海专业、学有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对航海职业的向往与追求;企业导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讲座和座谈交流的形式,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根据自身的经历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如何实现自己的规划,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沟通能力;企业导师不定期的参加航海专业班级班会和讨论会,通过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在班级群中进行互动和布置任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学习现状和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至2018年,企业导师已开展各类讲座8次,参加座谈交流10余次,学生的普遍反馈是:通过企业导师制,拓宽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当在学习和职业发展上有疑惑的时候,能够得到导师的专业指导。
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7大高校招收海运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的招生分配额度基本平均。从表1中分析,8年时间累积签订海运专业毕业生人数175人,其中经历过企业导师制模式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海运专业毕业生61名,占34.8%,高于平均值14.3%;从表2中分析,8年时间累积签订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97人,其中经历过企业导师制模式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届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34名,占35.0%,高于平均值14.3%。数据表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经历过企业导师制在学校的实施阶段,对于这种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导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发挥了一定作用。虽然总体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海运专业学生生源在逐年减少。另外,核查宁波海运船员库信息,没有经历过企业导师制模式的应届毕业生离职率更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对更加稳定,对职业发展规划更具有持久性。
表1 2011年至2018年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招收海运专业应届毕业生数据统计
表2 2011年至2018年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招收航海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数据统计
4.2 学生踏入社会工作阶段
学生刚踏入社会,普遍缺少工作经验,缺少工作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工作岗位认知陌生,这一阶段,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更侧重于指导学生基于船舶工作岗位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学生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宁波海运实行企业导师制主要出现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学生与导师分配到同一艘船舶上,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是全方位的,从学生的日常作息、行为规范、操行标准、学习内容、技能演练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指导学生,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更具有优势,第二种情形是学生和企业导师不在同一艘船上,企业导师经常会与学生保持沟通,要求学生做好月度、季度、年度工作和学习情况汇报,同时企业导师之间也会保持共同与联络,委托同一环境下的企业导师负责代监管、辅导、培训。学生下船公休后,按要求向企业导师递交工作总结,企业导师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和缺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指导,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同时,在岗位晋升中占得先机。
从2011年开始,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每两年都要联合举办一次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以竞赛的方式来检验船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达到岗位练兵、展示技艺的目的。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派出参赛队伍代表浙江省参加了迄今为止全部四届技能比武,除企业导师外,每一届参加航海专业技能方面竞赛的船员有5人,4届共计20人,其中参加企业导师带徒的学生有13人,占整个团队比例的65%,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专注能力、探究能力、对技能的追求和团队合作意识普遍要比其他学生强。通过团队的拼搏和努力,每届比武取得的成绩都在不断进步,训练和实战结果表明,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在校企合作中还是十分必要的。
5 企业导师制取得的成效
实施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取得了以下成效。
5.1 加快了航运企业对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已受到过企业导师的示范、引导、培养,对航海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已受到一定程度激发,对企业的文化和氛围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相对于其他学生有优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企业在用人方面更倾向于这一类学生。
5.2 提升了企业导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多年的实践表明,随着企业导师制模式逐渐成形,企业导师的责任感增强了,奉献意识强化了,思维方式成熟了,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5.3 建立了传、帮、带长效合作机制
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后几届学生学习船舶知识、强化专业技能。随着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各船舶推行导师带徒制,很多优秀的学生已成长为专业导师,他们和企业导师一起正带领一批批学员融入企业氛围、提升业务能力、发挥团队优势,使传、帮、带机制有效传承。
6 实施企业导师制建议
针对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制实际应用存在问题,主要建议如下。
6.1 航运企业应完善企业导师选拔机制,开展企业导师培训
目前航运企业选拔航海技术专业企业导师的主要是从品德、业务水平、指导技能、意愿度、奉献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团队核心是远洋船长,存在单一性。建议海运企业加强选拔力度,组成一支远洋船长、远洋轮机长、海务专职等专家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另外,为了保持企业导师制的顺利开展,对企业导师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导师和学生的职责、中长期职业规划的意义、个性化辅导内容、专业知识更新、责任心与奉献意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规划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指导功能、咨询功能、角色榜样功能,从而搭建一个完善的导师管理体系。
6.2 学校在企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最近几年航运市场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海运专业生源数量在逐渐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发展良好的航运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没有降低,为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甚至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学校结合航运企业的反馈意见,将生源分布、理论学习计划、实操项目安排等因素统筹考虑,明确学生职业规划,提高航运企业和学生双方满意度,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好基础。
6.3 学校与航运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开启校企合作多元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我们发现,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因此,建议学校和航运企业加大合作力度,结合海运行业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学校与航运企业的双方优势,为航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也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在人才培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上,将校企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